新聞 > 大陸 > 正文

學者:中國社會有三大缺陷 面臨失控

近日,國家主席習近平書面接受了美國華爾街日報的專訪。在談到能否阻止經濟下滑這一問題時,習近平主席表示「我們正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更加注重創新驅動,更加倚重消費拉動。」今天,中國的社會處於一段艱難的轉型期,希望通過社會轉型使中國保持強勁的發展動力。然而,從國際經驗看,無論是早期的歐洲和北美,還是後來的日本和亞洲「四小龍」,任何一個處於轉型期的社會都會出現重大的社會問題。本文選自《關鍵時刻:中國改革何處去》,作者鄭永年。

處於轉型時期的中國,既有其強大的一面但也面臨着危機

處於轉型期的中國社會發生問題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越來越多的社會問題積累起來,得不到解決,那麼最終就會造成社會失序的局面。對今天的中國社會,海內外人們已經有很多的猜測,例如「斷裂」、「解體」或者「崩潰」。社會秩序已經發展到哪個地步,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會有不同的估計。但可以確定地說,我國社會正在面臨失序的危險。為什麼可以得出這個判斷?現在,就社會經濟基礎這一方面和大家分享。

社會正在失去其整合的經濟基礎

什麼是社會?整合社會的是什麼?社會科學家們有一個共識,即社會是一個有機共同體。這樣一個有機公共體的存在必須具有經濟、政治和道德的基礎。

社會的經濟基礎是什麼呢?最基本的就是,一要有一定的經濟發展水平,二要有基本的經濟公平。如果沒有一定的經濟發展水平,人們處於不能溫飽的狀態,那麼社會成員之間就會為了最基本的生存權而互相衝突。但一旦到了溫飽以上的水平,經濟公平就變得非常重要。在傳統中國,法家強調「養民」,而儒家則強調社會公平。法家相信「倉廩實而知廉恥」,就是說必須為社會成員提供一定的經濟利益;沒有這個經濟基礎,就不會有穩定的社會秩序和這個秩序所需要的道德基礎。而儒家則相信「不患寡而患不均」,就是說,貧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均,就是經濟公平的缺失。從歷史發展的經驗看,法家和儒家的看法都有偏頗,把兩者結合起來更能反映事物的真實面貌。法家強調經濟發展,這是對的。如果沒有經濟發展,社會成員處於極度貧窮狀態,那麼社會就很難成其為社會。大量的經驗證據證明,在極度貧窮下,就不會產生良好的社會秩序,更不用說是良好的社會道德了。但是僅僅有經濟發展也不行。經濟發展要看什麼樣的經濟發展,經濟發展如果造成了極度的社會不公平,那麼也同樣會出現社會秩序問題。這裏,儒家是對的,沒有社會公平的經濟發展,就不能造就一個有序的社會。

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我們不僅要追求經濟發展,而且要追求包容性的經濟發展,也就是能夠在一部分人先富裕起來之後能夠促使其他社會成員都能夠富裕起來的經濟發展。沒有經濟發展,或者經濟發展是排他性的,都不足以成為一個良好社會秩序的經濟基礎。

在很大程度上,今天的我國社會越來越呈現出排他性發展特徵。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發展迅速,在短短30來年時間裏,從一個貧窮國家上升成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儘管人均GDP(國民所得)還是很低,但也已經進入了中等收入國家水平,部分發展地區尤其是東南沿海,開始步入發達社會階段。但如果從社會發展的角度來看,我國的經濟發展方式也已經和正在導致大量的社會問題。

第一,社會群體之間和不同地區之間的收入高度分化。

我國的改革開始於普遍貧窮的社會主義。為了為社會成員和地方提供積極性,改革者的策略是讓一部分人先富裕起來,讓一部分地區先富裕起來。這個策略應當說非常符合人性,它為人們提供了無限的動機來追求財富。問題在於確實有一部分人先富裕起來、一部分地區先富裕起來之後並沒有導致其他社會成員和地區也跟着富裕起來。應當說,從整體上看,改革開放之後,大多數人的生活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因為收入差異過大,社會成員並沒有因為生活的改善而感到滿意。相反,今天很多社會問題的出現根源於富人和窮人之間的收入差異。我國今天是世界上少數幾個收入差異最大的國家。儘管有關部門考慮到社會穩定等原因而已經很多年沒有公佈衡量收入差異的基尼係數,但人們都不會否認巨大的收入差異的存在,並且這種差異還在繼續加速擴大。

第二,社會階層開始從開放向固化轉型。

從改革早期階段尤其是80年代的開放狀態轉型到封閉狀態,或者從包容性發展轉型到排他性發展。為什麼先富者越來越富,其他人要不富裕不起來,要不趨於貧窮?主要的原因就是社會階層的固化。人們用很多語言來形容這一情況,例如「官二代」和「富二代」。新型的與經濟權力和政治權力相關的「出身論」開始發生作用,就是說,「官」和「富」都可以繼承和延續下去。當然,這種延續並非不正常,其他社會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這一現象,但如果「官」與「富」這兩個領域都被各自的階層所壟斷,不再向其他社會階層開放,那麼就會出現「世襲」性質,體制就會出現封閉性。世界範圍內,排他性的經濟發展必然導致貧富的高度分化,必然出現社會階層的固化。實際上,從社會階層流動性來說,我國已經出現「城堡」現象,也就是社會階層的固化。為官者,為富者,住在「城堡」之內,而無權無勢者則住在「城堡」之外。城堡內外的社會群體之間城牆林立。我們下面會討論到,無論是社會道德的衰落還是社會群體之間的互相不信任,都和林立於社會群體間的城牆有很大的關聯。

第三,缺少保護社會的機制。

唐代詩人杜甫曾經有詩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兩句詩句既表明了社會貧富的分化,更表明了政府沒有盡到其應盡的責任。在任何社會,政府最重要的責任就是要保護社會。今天的我國社會當然已經超越了「路有凍死骨」的階段,但這並不表明政府可以對社會的弱勢群體坐視不管。保護社會就是要建立一整套社會制度,包括社會保障、醫療、教育和住房等,保護每一個社會成員,在保障其不至於餓死、病死和凍死這樣的最低水平的同時保障其基本的公民權利。今天的中國,問題並不在於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裕起來了,而在於政府沒有保護好那部分沒有富裕起來的人和地區,尤其是社會的弱勢群體。

責任編輯: zhongkang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5/1004/623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