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鈎沉 > 正文

徐向前:毛澤東西路軍失敗的替罪羊

作者:

西路軍失敗後,徐向前背着失敗的黑鍋,和西路軍倖存者以及幾乎所有四方面軍指戰員一樣,飽受歧視,直到1943年他才被認定為「可以信賴」,這個經歷也使他成為被忽略甚至遺忘的統帥級軍事家。而西路軍為何會失敗?本文作者夏宇立認為這是毛澤東軍事戰略能力不足造成的,摘自共識網。

徐向前是獨當一面的、紅軍中人數最多的、戰鬥力最為強大的軍隊的最高軍事首長,是名副其實、眾望所歸的統帥。圖為1979年5月25日,徐向前出席在北京首都體育館舉行的全軍第四屆運動會閉幕式

幾年前應邀參加一個學術研討會,聽到與會者議論:「西路軍里徐向前、陳昌浩指揮能力不行,要是許繼慎在,由他指揮,不會失敗的。」也是幾年前,甘肅河西熱心西路軍問題的朋友郭夢林先生給我電話,告知接待了南京軍區的一位編研室主任,此人自稱為某著名將軍教授的博士生,她於河西一路宣揚:「徐向前太不會打仗了!如果是林彪彭德懷指揮西路軍,肯定會勝利。」又過了一年,蘭州的董漢河先生也在北京接待了這位女博士,她繼續發其「高論」,遭董先生駁斥。筆者還當面聽人說:「我軍將領中能人多的是,要是林彪、彭德懷去,或者是劉伯承粟裕去,絕不會那樣。」這些年來,聽到這等言論,數不勝數,筆者大多只能默然嘆息,且還不要去提那些惡意詆毀中傷者。

徐向前會不會打仗?能不能打仗?本是不言而喻的問題,且仔細一想,提出本身就荒謬可笑。但是,現今這麼多人提出來,也倒確實是一個問題,軍事歷史學也應該回答。那麼,回答它,誰最有發言權呢?我想,戰場親歷者、戰爭史上的經典戰例、雖經滄桑又被掩蓋但落地留痕的歷史事實最有發言權。

將軍們盛讚徐向前特別能打仗

我們先來聽一聽將軍們怎麼說。洪學智、胡奇才說:「徐帥英勇善戰,功勳卓著,中外馳名,有口皆碑。」(1990年10月16日《人民日報》)杜義德、鄭維山、羅應懷說:「徐帥具有驚人的軍事膽略和宏偉氣魄,敢於和善於打大仗、硬仗、惡仗,以弱敵強,以少勝多。他要求指揮員首要的是不畏強敵,不怕困難,膽大心細,抓住戰機,殲敵制敵。作戰之前靜如處子,縝密思考,周到部署;一上戰場,要膽大包天,像出山猛虎,不吞掉敵人,決不罷休,對於弱敵,要把它當強敵來打;對於強敵要把它當更強的敵人來打;在困難和危險時刻,要敢於『硬着頭皮頂住』,『堅持最後五分鐘』。從而養成了紅四方面軍的過硬戰鬥作風,創造了許多以弱敵強,以少勝多的光輝戰例。」(1990年11月25日《人民日報》)張才千、向守志、劉昌毅、尤太忠說:在半個多世紀的革命鬥爭中,徐帥「馳騁疆場,運籌帷幄,不愧是我軍大智大勇的傑出將帥。」(1991年1月20日《解放軍報》)郭述申說,徐帥是「善打大仗、惡仗、硬仗的統帥」,「長期鬥爭的實踐,使大家有這樣一種感覺:不管打什麼大仗、惡仗、硬仗,只要向前同志指揮,廣大指戰員就信心百倍。」(1990年12月25日《人民日報》)秦基偉、陳錫聯、陳再道、徐深吉說:「從1929年6月起,我們先後在他(徐向前)直接指揮、領導下戰鬥和工作,是他教我們帶兵、打仗、使我們在戰爭中鍛煉成長,一步步地走上了領導崗位。他是我們最崇敬的領導,最嚴格的師長。」(1990年9月28日《人民日報》)

上面這些都見諸於報端,表達的都是親歷者的切身感受和深刻認知,如果說這些屬「官樣文章」的話,還可以聽一聽將軍們私下裏怎麼說。

徐向前的女兒徐魯溪女士告訴我,有一次她問韓先楚:「韓叔叔,您說誰最能打仗?」韓先楚脫口而出,「你爸呀!還有林彪、彭德懷……」。程力先生也曾問父親程世才:「元帥中誰最能打仗?」父親大聲地:「徐向前!徐向前最能打仗!」韓先楚、程世才皆為軍中虎將,雖出自徐向前麾下,但平生中也曾受到多位元帥指揮,自然心中有數。

本世紀初,因為痛感「目前為止,還沒有一本實事求是的長征史書」,紅二方面軍老戰士、對紅軍軍史和戰史有深刻研究的陳靖提議我們合作寫一本。2001年7月在南京寓所與筆者作過長談,談到紅軍三個方面軍的領導人時,陳靖說:「徐向前這個人很不簡單。對他研究很不夠,寫他沒有寫透。解放後我跟他見了兩次面,印象很深刻。打仗是一流的,他打仗比賀龍強,比朱德也強。你看紅軍時期的戰役!還有我親身經歷的華北作戰。那時,劉鄧帶主力走了,陳賡也帶主力走了。剩下的都是老弱病殘,再就是新兵。一個八縱、十五縱打臨汾,開始大家不相信能打下來,他打下了。後來打晉中戰役,我那時是華北特種兵,配合徐部。消滅趙承綬時最艱難、最關鍵,要堵住敵人逃跑的口子。王新亭(八縱司令員——筆者注)見部隊太疲勞,親自去見徐,說部隊疲勞,太苦了,傷亡大,要求撤下。徐向前那時病得連馬都不能騎,躺在擔架上,閉着眼,不出聲,表示不同意。敵人是主力,王新亭急得沒辦法,回去之後給部隊打電話下命令,分頭掩護撤出。電話正在打,這時有人報告,徐司令員拄着拐杖來了。王新亭大吃一驚,立刻改口了,要部隊拼死命堅持,告訴徐司令員到了前線。王新亭腦子活,轉得快。這一堅持,部隊士氣大振,敵人兵敗如山倒,趙承綬(閻軍野戰軍總司令——筆者注)也被活捉。這就是徐的『堅持最後五分鐘』。那時,徐的部隊,我們見到的,老的老,小的小,小的沒有一槍高,裝備極差,但打起仗來,仗仗勝利,完全是打的指揮。」(2001年7月18日陳靖與筆者談話)

筆者在王宏坤將軍身邊工作了七年。王宏坤最敬佩的人是徐向前。他說是徐向前教他打仗。王宏坤也屬傳奇人物,是57位上將中唯一少時未進學堂者。1927年參加黃麻起義,1928年入桂系當兵,1929年初回鄉當紅軍。開始當戰士,1個月後任班長,1929年6月徐向前進大別山,在徐向前手下,三年內連續升級,至1932年春天任紅四方面軍第10師師長,時年23歲,仗打得很漂亮。當時紅10師為7000人的主力師,後來的7位上將那時正在紅10師。時為第12師師長的陳賡還曾經以王這位純粹農民出身的紅軍將領的事跡向魯迅先生作過介紹,引起了極大興趣,以致一度產生創作欲望,準備寫一部反映蘇區和紅軍的小說。王1933年任紅四軍軍長,時年24歲,四方面軍是正規化編制,一個軍一萬七八千人。紅軍時期王任軍長、軍政委等高級職位達5年之久,抗戰爆發後任八路軍第129師第385旅旅長,冀南、冀魯豫軍區副司令員,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冀魯豫軍區副司令員,成為司令員劉伯承的副手。

20世紀80年代,我在他身邊時,他精神健旺,記憶力超強,幾乎每天都與我談軍論史說將,哪怕住醫院在病床上,直至嗓子嘶啞,連我和他人再三勸阻都不行。有時我將五萬分之一的軍用地圖鋪在地上,他手持長竹竿指點給講述戰役戰鬥發生發展過程,興致甚高。他的經歷里,與許多高級將領有過接觸交往,在元帥中,除了徐向前,也曾接受過朱德、彭德懷、劉伯承、林彪指揮,打過許多仗。可以說,他的「談軍論史說將」,是不可多得的史料素材,具有相當高的參考價值。

許繼慎,紅一軍軍長,紅四方面軍早期領導人,著名戰將,新中國認定的33位軍事家之一。由於1931年被「肅反」冤殺,後來熟悉他情況的人不多,而剛好當年許繼慎進入鄂豫皖時,王宏坤受徐向前指派帶領教導隊一個排保衛,同時王還是許所在的黨小組的組長,在完成紅一軍整編前後,許繼慎親自指揮,打了許多勝仗,王是當時的親歷者,印象很深刻。關於許繼慎,王宏坤後來評論說,許繼慎的確很優秀,打仗過得硬,英勇頑強,堅決果斷,指揮能力很強,也很有經驗,和曠繼勛比較,打仗要強得多。他與徐比起來,一是辦法還是比徐少一點,二是脾氣急,沒有徐沉穩。

20世紀80年代初,紅四方面軍戰史辦為《艱苦的歷程》一書組稿,請王宏坤寫一篇關於紅一軍第一次會合文章,在回顧和敘述許繼慎的貢獻時,他特別強調要加上一段徐向前的作用,表達「更加崇敬徐向前同志」。王宏坤回憶說,1972年在人民大會堂,他聽周恩來講過:許繼慎是個好同志,是有戰功的,紅四方面軍的戰鬥作風,就是猛打猛衝,這與許繼慎同志的帶領和培養是有一定影響的。王宏坤後來對筆者說,總理這段話,總的說得不錯,但不很全面。一是四方面軍的戰鬥作風,不止是猛打猛衝,二是許繼慎帶領和培養有關係,但許繼慎時間畢竟短暫,對四方面軍影響大的是徐向前。

我問王宏坤,哪位元帥最能打?他不假思索地回答:「徐老頭。」由於紅軍時期他主要在徐手下,抗戰和解放戰爭時期主要在劉鄧手下,曾經做過劉鄧的副司令,了解得比較深切。他還告訴我,「就指揮打仗來說,徐比劉鄧強。劉鄧兩人加起來不如徐一個。」他解釋說:「劉與鄧完全不一樣。劉有謀略,很勤奮,一隻眼睛,很辛勞,很長時間爬在地圖前,方案可以做出一套又一套,很細緻周密。但他有一個缺點,缺乏決心,不果斷。鄧不一樣,鄧不做方案,也沒有做方案的耐心,他簡潔明了,沒有多的話,但他決心是最強的,特別果斷,敢於擔當,就靠他拍板。二人配合完滿,缺一不可。二野到中原後,遇到鄧不在時,仗打不好,劉不在時,仗也打不好。徐不一樣,打仗比劉鄧加起來強。徐的缺點在哪裏?就是政治上軟了一點,沒有一個好政委。」(筆者理解後兩句話大概是指西路軍時)

王宏坤說,紅軍時期,不論林彪、彭德懷,還是劉伯承,都與徐向前不在一個層次上。後來他們都成了統領一方的戰略區領導人。在指揮大兵團作戰方式上,徐向前、劉鄧、林彪各不相同。劉鄧就不大上前線,前線指揮往往是縱隊頭頭指揮,一個縱隊頭頭指揮好幾個縱隊。平漢戰役,我先後指揮了西集團和北集團。後來二野南下作戰,羊山集由陳再道指揮,雙堆集由王近山、杜義德指揮,陳錫聯也經常指揮,還有陳賡、楊勇都指揮過。劉鄧很放手。這也要有一個基本條件,前線指揮員很成熟。林彪不一樣,他是一竿子插到底。作為野戰軍司令員,他可以在後方越過前面兵團和軍的首長,直接把電話打到師,直接指揮。這樣干,有利有弊。1949年10月,我們在武漢,一天林彪叫我過去,他打算以四野部隊和湖北軍區部隊進鄂西,組織鄂西戰役,殲滅宋希濂部主力。我先給他介紹了敵情。接着林彪當面交待,四野出動四個軍,加上湖北軍區部隊,由我統一指揮。我對林彪說,敵人雖有10多萬人,但戰鬥力不強,四野去的部隊不宜多,去一個軍就夠了,去多了,部隊一動,敵人就會跑,只會「趕羊子」。敵人要跑,不會去湖南,只會去四川或貴州。我們要全殲,只有堵敵退路,南北夾擊。林彪接受了我的斷敵退路,合擊敵人的建議,但是仍然決定投入了四野三個軍。四野每個軍五六萬人,裝備好,但很笨重,在鄂西大山區行動很不便。原本我們計劃南面第47軍由桑植直插西面利川,堵住宋希濂退路,我在北面宜昌、巴東一線率第42軍、50軍和湖北軍區部隊向南。可是打起來後,最讓人想不到的是,林彪卻越過我直接命令47軍停止不進,在遠離利川200多里龍山作防禦,又命令北面部隊42軍、50軍停止進擊並向後撤。原因是林彪怕敵人全壓到47軍身上,讓47軍吃虧,實際上是錯估了敵人的戰鬥力。我頂住林彪批評,讓湖北軍區部隊猛進,截住了敵人一部。最後,四野一部和二野一部上去了,將截住的3萬多人消滅。鄂西戰役如果不是林彪在後面突然改變計劃,宋希濂那10多萬人就會被全部消滅。林彪的指揮方式,往往替代了下級。還有就是過分顧及自己部隊怕吃虧。這一點上,鄧小平的胸懷開闊得多,顧全大局顧及友鄰,敢於多擔當。淮海戰役他就說,不怕二野打光了,二野打光了,還有兄弟部隊。

徐向前與劉鄧、林彪都不同。徐組織戰役考慮深遠,部署周密仔細,打起來後,幹部層層下放,他本人深入前線要害地方。哪裏最關鍵最危急,他就出現在哪裏。這樣的好處在哪裏呢?硬仗惡仗能過關,能直接督導幹部和部隊發揚英勇頑強精神,打出過硬作風,特別是對新部隊和新幹部的鍛煉培養作用大。

王宏坤還說,就指揮打仗來說,徐向前與劉鄧、林彪和彭德懷相比,還有幾個方面的長處,一是更加敢於打硬仗、惡仗;二是敢於以小打大、以弱擊強,以少勝多;三是自己邊練兵邊打仗,以新兵打大仗。哪一個元帥能像徐那樣,自己一批批地把新部隊帶出來、打出來?沒有!這三個方面,誰都比不了徐。徐在紅軍時期、抗戰時期、內戰時期都是從頭干起,打出主力後,桃子成熟了,別人都拿走了。

王宏坤還對「徐向前不能打仗」之說法進行了駁斥。他說,西路軍失敗後,有的人看不起徐向前,說徐不能打仗。笑話!四方面軍靠什麼起來,就靠打出來的。不論你是軍長、師長、團長,一仗打不好,撤你的職,這是輕的!霍邱作戰曠繼勛沒打好,軍長職務撤了。後來棗陽新集和漫川關作戰又沒打好,十二師師長職務又撤了。一個總指揮不能打仗,呆得住麼?一天都呆不住!那個說徐向前不能打仗的,到現在還糾集一幫人揪住西路軍問題不放。西路軍到底是誰的問題?當時我們就知道,中央指揮的。那時西路軍電台與中央聯繫,功力不夠,很多時候經我們四軍電台轉。他說徐向前不能打仗,他自己怎麼樣?抗戰時,指揮八路軍一個縱隊,10多萬人呀,敵人一個掃蕩堵擊,搞得差不多乾乾淨淨,就憑這,他要是四方面軍幹部,早就槍斃了!因為是一方面軍幹部,沒有事。上朝鮮戰場,後勤保障本不成問題,可他的部隊,凍成了冰疙瘩,成千上萬人凍死。(以上內容王宏坤在幾年中對筆者談了多次,這里根據1988年10月記錄錄用)

責任編輯: 王君  來源:共識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5/0907/609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