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田紀雲險被趕出政治局 幸虧托鄧楠速送鄧小平一錄音

作者:
《炎黃春秋》常務副社長楊繼繩在其著作中披露,1992年鄧小平南巡後,田紀雲在黨校的講話直接影射江澤民。田紀云為了防止有人告黑狀,當時就托鄧楠將其講話的錄音和錄像送給了鄧小平;田紀雲說:「不然我就出政治局了」。

田紀雲(網絡圖片)

1992年春,鄧小平旋風從南方刮到了北京。在1990年和1991年反和平演變中受到壓抑的改革派真正開始了全面反攻。北京的理論研討會又多了起來。堅持計劃經濟的人沉默了,反和平演變再沒人提了。改革派接二連三地「收復」了北京政治風波以後三年的「失地」,精神振奮。他們認為,這是繼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的第二次思想解放。市場派的經濟學家們忙得不可開交,他們到處作報告,到處發表文章。思想界、文藝界、新聞界的名人都站出來寫文章、作演講。對左派進行討伐。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喬石3月初在中央黨校的開學典禮上強調「左」葬送社會主義的危險性。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田紀雲在中央黨校的講話更富有挑戰性。他說:

根本問題是把經濟搞上去。蘇聯的垮台,絕不能把它僅僅視為一兩個人的錯誤造成的,這方面的原因當然是重要的,但是最根本的原因是它那個模式的社會主義沒有創造出比資本主義更高的生產力發展水平,沒有給人民帶來幸福,失去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如果說蘇聯的垮台是由於出現了戈爾巴喬夫,那麼羅馬尼亞、阿爾巴尼亞並沒有戈爾巴喬夫,為什麼也垮台了呢?東德的昂納克是個馬克思主義者,東德不也是柏林圍牆一拆,就垮台了嗎?

如果我們不清理一下「左」的東西,不把小平同志關於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這個問題稍加具體化,光空喊加快改革步伐,實質上是加不快的。「左」的積習根深蒂固,改革開放的阻力主要是來自這種「左」的積習。「左」的東西表現很多:你要宣傳一點改革開放,他就會說,這會破壞來之不易的大好形勢,喪失治理整頓的成果,他沒有想一想大好形勢是怎麼來的,大好形勢是改革開放帶來的;你說要多利用一點外資,他就會說,多一個外資企業,就多一分資本主義,就會威脅我們國家的社會主義性質;你要劃出一塊地方給外商承包開發,他就會說,這是出賣國家主權,喪權辱國;你要多發展一些鄉鎮企業,他就說,鄉鎮企業是不正之風的風源,會腐蝕我們的幹部,把鄉鎮企業視為對社會主義的威脅;你要多發展一點私營企業、個體戶,他就會說,這會改變社會主義性質;你講要搞廠長負責制,他就說,這是削弱黨的領導;你講家庭聯產承包製不能動搖,他就說,這是走單幹的道路,不利於集體經濟的發展和共同富裕。如此等等。有人作了這樣的高度概括,三資企業是和平演變的溫床,鄉鎮企業是不正之風的風源,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集體經濟瓦解的根源。他們把改革開放以來最基本、最實質的東西幾乎全都否定了。有些人,一面吃着改革開放的飯,享受改革開放的成果,一面大罵改革開放,對改革開放就是看不慣,就是不順眼。端起碗來吃肉,放下筷子罵娘,還是留戀50年代、60年代那種短缺經濟。也有人至今留戀階級鬥爭那一套。總覺得,你鬥我,我鬥你,群眾鬥幹部,幹部鬥群眾,人人不得安寧,幹群關係非常緊張,沒有這樣一種情況就不是社會主義。總之,「左」的積習對改革開放的阻力不可低估。幹什麼事情他都要問一問姓「社」還是姓「資」,讓你什麼都不敢幹,什麼事情也不能幹。「左」的東西可以說比比皆是,而且,由於它帶有革命色彩,是革命的言辭,欺騙性大,危害性大,在我們黨的歷史上如此,現實生活中也是如此。所以我認為,在領導層擺脫「左」的思想束縛,是一個重大的課題。如果不敢觸動它,改革開放就無非是空談一陣子。不徹底解決這個問題,改革開放能否持久,要劃一個問號。

鄧小平同志談話,光跟在那裏重複,說上千遍萬遍,沒有用,重在落實和執行。特別要警惕那些風派人物,這種人翻手為雲,覆手為雨,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一有機會就跳出來反對改革開放。這些人一旦掌握了國家大權,對國家,對人民,都將是一種災難。有人攻擊特區,1984年就有人給我提建議,讓那些自認為是正統的馬克思主義觀念的人,可以讓他們承包一個地方,或者承包一個島,讓他們實行他們想要實行的那一套,搞他們的特區。不競爭就判別不出真理來。問題在於,誰去辦這個特區?就是連那些一有機會就攻擊改革開放的、自認為是正統的社會主義觀念的人,他們也不去!

人們認為田紀雲的講話是一篇很好的「討左檄文」,中央黨校的這部錄音帶暢銷一時。2004年6月9日下午,在一個田紀雲在座的飯桌上(本書作者也在座),有人稱讚他在黨校1992年的講話,說這個講話很有骨氣,問田當時是不是感到有風險?田紀雲說:「當然有風險。我講的左的種種表現,都是有所指的。所以左派恨之入骨。」田紀雲還說:「為了防止左派告黑狀,我一作完報告,就從主持人那裏要了一份錄音和錄像,托鄧楠送給小平。後來,果然有人找小平告狀,說田紀雲在黨校講話不好。小平說,我聽了錄音,沒有什麼。多虧了這麼做,不然我就出政治局了。」

責任編輯: 白梅  來源:改革年代的政治鬥爭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5/0622/574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