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習近平用人兩特徵 任上海書記只帶一人過來

—習近平人事風格,重用自己熟悉的人

就像「人事為萬事之根本」這句話所說的那樣,無論什麼事,人總是最重要的。因為如何用人關係到事情的成敗。中共國家主席提倡「中國夢」,他主張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那麼,為實現其雄心勃勃的夢想,習近平是如何用人的呢?

在習近平初期引人關注的是「之江新軍」的晉升。「之江」是指代表浙江省的錢塘江。因河道走勢為「之」字形故得此名,在這裏指浙江省。「之江新軍」就是指浙江出身的官員。

浙江省是習近平從2002年開始擔任五年省委書記、為進駐中央做準備的地方。他在浙江設計並試驗了經濟、社會、文化、法治、改革、黨建和反腐等各種治國方針。因此有主張稱,為理解現在習近平的治國理念,應該分析分析習近平十多年前在浙江媒體上發表的文章。

有很多曾在浙江省和福建省一起共事的官員

具有代表性的是《浙江日報》頭版刊登的「之江新語」專欄。習近平以筆名「哲欣」撰文。他將「浙江創新」的首尾兩字的諧音取作自己的筆名。從2003年2月25日到2007年3月25日,習近平共發表了232篇文章。

「之江新軍」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就是今年46歲的鍾紹軍。習近平2007年離開浙江赴任上海市委書記記時曾有說法稱「只帶小鍾一人過來」。現在鍾紹軍佩帶着大校肩章,擔任着中央軍委辦公廳副主任要職。

浙江省委書記夏寶龍、浙江省省長李強、吉林省委書記巴音朝魯等人都是習近平在浙江結識的人。

接着是「閩江舊部」。閩江是福建省代表性的河流,舊部指以前的部下,因此「閩江舊部」就是指在福建省與習近平同甘共苦的舊部下。習近平從去浙江省之前的1985年開始,在廈門和寧德等福建省地方城市工作了17年,在這裏會自然有更多熟悉的同事。

但在習近平政權初期,幾乎察覺不到「閩江舊部」的動向。這是為了免遭口舌。因為在20世紀90年代後期爆出以廈門為基礎的遠華集團的超大型走私案,當時福建官員之間曾受到巨大衝擊。

「閩江舊部」的代表性人物就是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蔡奇和中央宣傳部副部長黃坤明。蔡奇是黃坤明在福建師範大學的同系前輩,他們與習近平二十多年來交情深厚。此外今年3月末,王小洪開始擔任北京副市長兼公安局局長。王小洪擔任福州公安局副局長時,其上司就是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的習近平。

最近清華大學出身的「新清華系」非常活躍

最近中華圈媒體報道的習近平的人脈被稱為「新清華系」,是指與習近平一樣畢業於清華大學的人。之所以加上「新」,是因為江澤民執政時期出現過朱鎔基胡錦濤吳邦國黃菊和吳官正等畢業於清華大學的政治局常委,甚至出現「大清時代」的說法,所以為了與此區別開來,加了「新」字。

「新清華系」的核心人物是習近平的化工系同學陳希。兩人在校期間是室友,陳希趁着習近平飛黃騰達,從清華大學黨委書記先後晉升為教育部副部長、遼寧省委副書記,節節高升。現在擔任中央組織部常務副部長,據說他正在主導習近平的人事。

陳希今年將陳吉寧晉升為環境保護部部長,還將胡和平晉升為陝西省委副書記。陳希在擔任清華大學黨委書記時的2006年,曾將二人晉升為清華大學副校長。

習近平的「用人術」有兩個特徵。一個是「啟用徹底了解的人」。「之江新軍」、「閩江舊部」和「新清華系」都是如此。反腐鬥爭的先鋒---中央紀檢書記王岐山在習近平做知青時就曾與其蓋同一床被子睡覺,一起憧憬未來,關係非常深厚。規劃中國經濟藍圖的劉鶴是習近平北京101中學的同學。

習近平「用人術」的另一個特徵是「習近平的人」都以非常低的姿態為人處事。

對於習近平的用人政策,有人對此進行批判。總結成一句話,那就是相當於「習家軍」。有人批判稱,啟用自己熟悉的人更順手,但現在中國政界充斥着對個人,而不是對黨或國家宣誓忠誠的人。

責任編輯: 白梅  來源:韓國中央日報中文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5/0603/565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