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外媒看中國 > 正文

紐約時報:讓柴靜調查活命一周 中共想要看什麼

北京——關於中國災難性空氣污染的發人深省的紀錄片《穹頂之下》,在一個星期前發佈之後,幾天時間裏就吸引了上億人次的觀看。

這個國家的新任環保部長將這部片子比作《寂靜的春天》(Silent Spring),1962年出版的這部里程碑式的著作,激發起了美國的環保運動。國內外的記者都紛紛要採訪這部紀錄片的創作者——一位著名的前電視新聞記者,但她一直保持沉默。

接着,在周五下午,隨着中國主流視頻網站在中共中央宣傳部的要求下刪除了該視頻,它所引發的輿論風暴也戛然而止。

這個視頻受到的極大關注,它引發的全國性討論,以及官方企圖封殺的行動,反映了中國的官僚體系內部為扭轉中國環境惡化趨勢而展開的鬥爭,有着極大的政治敏感性。中國是世界上環境惡化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圍繞這部視頻的戲劇性轉變,引發了許多揣測,諸如哪些政治集團是它的支持者,哪些試圖扼殺,以及中共領導人是否會容忍公民對話和民間行動。民間的行動在其他國家遏制猖獗污染的過程中,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被妖怪捉走了,」北京的新聞學和媒體研究教授展江說。

這個視頻是中國中央電視台的前調查記者柴靜,在這家官方媒體的其他前僱員的幫助下製作的。根據記者對官方媒體員工的採訪,以及紀錄片和支持網站上的內容,似乎很明顯的是,柴靜與黨政機關支持環保的官員之間進行了合作。

視頻發佈後,另外的一些官員站出來強烈反對這部片子,其中包括一些國有企業的官員。這些國有企業常常反對採取更嚴格的環保監管。這種戰線的劃分,反映了在中國環境問題上存在的更大範圍的衝突。

這部紀錄片有104分鐘長,其片名指的是籠罩在許多中國城市日常生活中的可怕霧霾。該片已經成為許多中國人熱烈討論的話題。然而,周五晚間,在優酷和騰訊等中國主流互聯網公司的網站上,該片的連結已經失效。中共黨報《人民日報》的網站人民網起初曾推廣過這個視頻,並刊登了對柴靜的專訪,但這些內容在周五上午已全部被刪除。

審查機構的鍘刀落下的前一天,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年度會議剛剛開幕。全國人大是中共控制的立法機構,其用意是展示政府官員的坦誠並對其問責。

最近幾年,中國的中產階級對空氣、水和土壤中廣泛而致命的污染,產生了日益加劇的焦慮。這些污染的起因是各個產業缺乏環保監管。

柴靜個人出資製作的紀錄片觸及了人們的痛處,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她從一個普通公民的角度,以直接的方式表達了這些擔憂。這個視頻有着PPT演示或TED演講的精良製作形式,在片中,柴靜一身白衫仔褲的簡單打扮,在台上向觀眾呈現出令人警醒的科學事實。現年39歲的柴靜還坦率地講述,自己擔心空氣污染對女兒健康的威脅——這是中國家長中普遍存在的一種擔憂。

柴靜在視頻當中觸及了環境監管中的政治問題,展示了環保部的官員在執行限制污染的法律時無能為力。正如視頻中所描述的,他們的對手是大型國有企業和一些私營企業,其中包括石油和天然氣公司、鋼鐵製造企業和汽車製造商。

視頻中包括一些對環保部官員的採訪,他們說自己無法監管這些企業。上周日,新上任的環保部長陳吉寧在北京首次與中國媒體記者舉行座談時,把這個視頻比作蕾切爾·卡森(Rachel Carson)的《寂靜的春天》。

中國新聞報道稱,陳吉寧表示:「我想這片子也對喚起公眾關心環境健康問題起到了重要促進作用,我特別讚賞這件事。」

柴靜的朋友和顧問表示,儘管柴靜在製作該片期間得到了環保部官員的幫助,她似乎也認同他們的困境,但她明白有一些政治紅線。在最終的剪輯版本中,她避免了對中國的政治制度提出廣泛批評。

袁凌是一名調查記者,也是柴靜的朋友。他在接受電話採訪時表示,該片較早的一個版本更長一些,柴靜在其中一節里談到,空氣污染是中國的發展模式造成的,並稱中國必須改變發展模式。

「如果片子這樣做的話,就會變的冗長,沉重又壓抑,」袁凌說。柴靜把那一部分內容剪掉了。

在人民網上刊載的採訪中,柴靜稱曾將部分採訪資料發送給官方團體,其中包括全國人大下屬的法制工作委員會,以及一個正致力於改革油氣行業的政府工作小組。她說兩個組織都給出了反饋。柴靜接受採訪的報道已被刪除。

儘管得到了來自官方的支持,但視頻發佈後大受追捧,官員們開始倉促應對,意在遏止或批評該視頻的做法越來越多。

上周早些時候,宣傳官員發出指示,讓中國的新聞機構不要報道該紀錄片,並要求視頻網站不要在其主頁上播放該片,不過這些網站可以在網上保留該片。由《人民日報》管理的民粹主義報紙《環球時報》的員工稱,編輯不得不斃掉了批評及支持柴靜紀錄片的報道和評論文章。

部分國企官員表達了自己的憤怒。在某石油公司擔任高層的萬戰翔在立方石油網上撰寫了一篇短文,攻擊柴靜的論點。「也許是她腦力不夠,也許是她知識不夠,也許是她思想不夠,」他寫道,「反正並無什麼真知灼見。」

一些批評人士在網上說,柴靜的紀錄片受到了外國的資助,但柴靜在接受人民網的採訪時稱,她自己花了大約100萬元人民幣製作這個片子。她說,這些錢是她出書所得的版稅。

這部紀錄片鬧得沸沸揚揚之際,正值政治上的敏感時期。當時今年的全國人大會議剛剛開幕,黨和政府的官員齊聚北京,商討廣泛的政策議題。網上有人猜測,柴靜的紀錄片及其發佈時機,是環保部一項行動的一部分,意在推動黨的領導人在本周支持該部取得更大的權力,對國有企業和其他公司進行監管。

柴靜的朋友袁凌稱其為「陰謀論」,並表示「跟獨立媒體人合作是體制的禁忌,環保部是不會冒那樣的險的。」

在民眾對該片進行了一周的熱烈討論後,中宣部周五讓各網站刪除《穹頂之下》。新聞學和媒體研究教授展江表示,官員們等了一周,為的是「看看會發生什麼情況,這是一種機會主義的策略」。

周五下午,中國國內想看這部片子的人不得不在中國互聯網的隱蔽角落裏搜索,或是去YouTube這樣的網站。YouTube在中國國內被屏蔽,但可以通過繞開屏蔽的技術手段訪問。

周五傍晚,官方通訊社新華社在Twitter上發帖稱,「習近平主席承諾對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嚴加懲處,絕不手軟、絕無例外。」當晚,北京美國大使館的空氣質素監測器對空氣質素的評價是「有害」。

黃安偉(Edward Wong)是《紐約時報》北京分社社長。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紐約時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5/0310/525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