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官場 > 正文

柴靜的鏡頭下 中共官員罕見變臉了

柴靜的深度調查紀錄片《穹頂之下》用一系列「驚悚」的數據喚醒了中國人對環保問題的重視,其中一個罕見地現象引人關注,即接受採訪的官員似乎全都出人意料地「變臉」了。鏡頭前的他們,不再打官腔,不再說着連自己都不相信且如裹腳布般又臭又長的話,而是用平實的態度、接地氣的語言,向外界展示了中共官員們「不同尋常」的一面。官員為何不能好好的「說人話」?中共官場積弊已久,換個角度看柴靜的《穹頂之下》,顯現的便是政治霧霾的「穹頂」下,官場內官僚氣息濃厚導致政府部門的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的官場惡習。

除了驚人的調查數據嗎,柴靜誠意之作最讓公眾印象深刻的,莫過於接受採訪的幾位官員頗為坦誠相見的「真心話」。「大面積造假,或者說得更嚴重一點,全面造假,這是行業內的秘密,90%基本配置都不在」——北京環保局機動車排放管理處處長李昆生;「環保部門肯定是有惰政的嫌疑,這個我承認,肯定是這樣,你也沒有再追。我現在都張不開嘴,我怕人看見我沒牙(因立法缺陷,無明確執法權),環保尷尬不就尷尬在這兒嗎?」——環保部車輛污染研究處主任丁焰;「我早就想卸任這個標準化委員會主任了。外面人就說你拐向中石化,中石化就說你吃裏扒外,里外不落好。」——中國石化集團公司前總工程師、國家石油標準委員會主任曹湘洪。有網民直呼:「他們終於『好好說話』了!」

是不能也,還是不為也?單就如何說話的問題,顯然是不為也。而對於霧霾背後的癥結所在,數位官員也是心知肚明問題出在哪裏。但是發現問題之後,卻不約而同選擇了緘默。待到解決問題的環節,也一以貫之地踢皮球,互相推諉。事實上,在中國官場內,官員們官話套話「打太極」的現象頻出。2014年的兩會上,一向對官員照本宣科「零容忍」的中紀委書記王岐山便展現了「鐵嘴」本色,他當場「叫停」時任省委書記的王儒林的總結髮言,並指着王儒林手中的稿子說:「你說話肯定是說我的發言如何如何重要。我剛才又沒稿子,你怎麼知道並事先打印出來那麼多呢?這不是形式主義麼?你不用念了!」

胡溫時代「九龍治水,各管一攤」,造成「山頭林立」的後果便是例子。有分析認為,之所以說今日中共內部「朋黨」嚴重,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在於胡錦濤時代「九龍治水」,九個常委各管一攤,不僅之間留下「政治空隙」,讓有野心之人從中鑽營,而且底下的人自然也就覺得有機會能夠仕途「再進一步」。因此拉幫結夥,不僅能夠在政壇自保,更是有可能互相扶持,再登高位。多頭管理、職能交叉、權責不一、各行其是等種種因素夾雜,周永康令計劃看似分屬不同「山頭」,但結為朋黨,蠅營狗苟,也就不難理解。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多維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5/0304/522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