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外媒看中國 > 正文

華爾街日報:撕毀寫好的劇本 習近平要有大動作

美國《華爾街日報》26日刊登題為《習近平為大動作尋求支持:把政治放在經濟前》(China’s Xi Builds Support for Big Move: Putting Politics Ahead of the Economy)的文章這樣解釋中國媒體頻繁宣傳習近平的原因:因為習近平正在中國走一條不一樣的路,他需要竭盡所能的塑造一個積極正面的公眾形象。

以下是文章編譯:

包括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內的許多觀察家都認為,在執掌中國兩年後,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已鞏固政權建立權威,這比他前任早很多。兩年來,習近平頻頻出現在中國媒體上上,黨內也沒有強有力的政敵,這使他能夠主導中國的政策制定。

近日中國媒體不同尋常的關注習近平年輕時作為中共黨員的經歷,報道讚揚習近平還是下鄉知青時的堅韌和毅力,出任縣委書記時突出的解決問題能力。

中國媒體都親切的稱習近平為「習大大」,習近平的出行和訪問都會成為中國媒體的頭條。上周,中共國防部網站刊登了習近平作為中國最高領導人的油畫。

習近平聖人般的經歷暗示着他不容置疑的地位,但對於習近平無止盡的宣傳還有一個更好的解釋:因為習近平正在中國走一條不一樣的路,他需要竭盡所能的塑造一個積極正面的公眾形象。

和所有人一樣,習近平當然知道共產黨領導中國的方式早已改變。與毛澤東個人獨斷專權的時代不同,如今的中共通過集體領導的方式管理中國,中國的領導者只有通過實行改革才能在民眾心中保持一個向上的形象,並且超越其他領導人。中共領導人追求的是決定政策的權威,而不是權力本身。

在過去半個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裏,通過經濟改革來改變中國要比通過政治革命好的多。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把中國的重心從階級鬥爭轉移到經濟發展上來;他的繼任者江澤民把商人帶入了中國共產黨,並讓中國進一步融入國際經濟秩序中,擴大了鄧小平改革開放的成果;胡錦濤則更加關注那些與中國經濟繁榮無關的人。而習近平卻顛倒了這個公式,他把政治放回了經濟的前面。

在習近平看來,中國經濟的繁榮並沒有改善中共的形象,因為經濟的發展也給官員腐敗提供了機會。許多官員更加關注怎麼讓他們銀行賬戶的存款增加,而不是如何發展這個國家,所以中共此前把重心放在經濟上已無法醫治中共的「大病」。中國的GDP可能對一些人來說至關重要,習近平通過整改中共表示對唯GDP論的不贊同。對習近平來說,只有把經濟放到一邊,把重心重新放回政治才能保證中共的執政地位。

最近,習近平和其支持者大肆宣傳意識形態來替代民眾對經濟的關注。例如,習近平正加強對學生的控制,而不是讓中國的大學成為創新的引擎,從而驅動經濟發展。

通過塑造自己的公眾形象,習近平在向黨員和民眾傳遞這樣一個信息:他是證明中國需要政治來推動經濟的第一人選。

習近平的前任通過經濟改革,而不是政治運動,把中共發展成國內外一個重要的力量。現在中共內部一些高級成員對習近平突出的公眾形象感到不舒服。

令人驚奇的是,習近平依然不懼撕毀寫好的劇本,展現出中共領導人罕見的勇氣和智慧。但中國依然是集體領導,中共的傳統並不會立即消亡,習近平作為中國媒體名人的地位或許還不能如觀察家認為的那樣給他帶來巨大的優勢。  (吳攸編譯)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多維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5/0127/506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