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 娛樂評論 > 正文

《武媚娘傳奇》還原歷史上真實的武則天?呵呵

隨着電視劇《武媚娘傳奇》的熱播,相關話題也層出不窮。無論是演員的顏值、拍攝的手法還是使用的道具,這都是一部製作宏大的良心巨製。但和「還原歷史上真實的武則天」的目標距離還遠。該劇雖然在細節考證上下了不少功夫,但還是存在着一些歷史錯誤,下面具體分析。

1.到底是徐姐姐還是徐妹妹?

電視劇一開始就是貞觀十一年,武如意與徐慧二人進宮,兩人結為姐妹。武如意稱徐慧為徐姐姐,徐慧稱她為如意。

但據史料記載,徐慧生於貞觀元年,初進宮時才11歲,武則天當時14歲。所以,真要結為姐妹,也應該是「武姐姐」「徐妹妹」的稱呼。劇中徐慧變身徐姐姐的原因,除了沒有詳細考證年齡外,還可能是編劇為了將武如意塑造成少不更事的形象,使後來姐妹反目的矛盾變得更加尖銳。

2.太宗喜歡的是誰?

歷史上,太宗從一開始就不喜歡武如意那樣平方臉、寬前額的姑娘;他喜歡的是綽約風姿、皮膚細白的女人,要嬌媚娛人,卻不必練達。長孫皇后死後,徐慧便開始得寵,逐漸從五品才人升到二品充容,而武如意一直是不得寵的五品才人,十四年來和太宗皇帝就沒有怎麼接觸,因此她才會將前程押在晉王李治身上。

另外,電視劇開頭有個放花燈的情節。徐慧的燈里有一首詩,是太宗年輕時所作;如意的花燈內什麼都沒有。近侍解釋說是武如意無所求,這明顯是主角光環開啟。實際上,徐慧天生聰慧,八歲即可寫文章,才華出眾;武如意僅受過普通教育,對文學毫無興致。

3.黥毒真的存在嗎?

劇中,鄭婕妤中了一種漠北奇毒——黥毒,當場立斃,七竅流血。導演還特意讓演員化了個七竅流血的模樣。

所謂「七竅流血」,最早出現在元代雜劇的描寫中,是一種極度誇張地描繪中毒而死的手法。

另外,劇中這種「漠北奇毒」毒性極強,對此的描述是中毒者立斃。但古代根本不存在那種「立斃」的毒藥,那是現代毒藥才有的效果。歷史上比較出名的毒藥有:斷腸草(毒死神農)、鶴頂紅(砒霜)、烏頭、牽機藥(毒死南唐後主李煜所用的藥)和見血封喉(箭毒木),毒性最強、見效最快的也要將近20分鐘後才會發作,中毒者痛苦大約兩小時後才會死亡。

因此,古裝劇里中毒立斃的情節幾乎不可能,完全是因為編劇缺乏毒理知識。

4.唐代大朝會,三年一次?

羅將軍對武媚娘說:「這個大朝會是三年才舉行一次的盛會,諸國使臣都會來朝拜。」

錯。

按照唐代的朝會制度,朝會分為「常朝」與「大朝會」。所謂常朝,即日常定期舉行朝見皇帝,奏請軍國要務、處理行政事宜的活動,即所謂的「上朝」。常朝的定期不同,一般與皇帝的勤政與否息息相關。秦始皇一統天下後每日都舉行朝會,所謂夙興夜寐;西漢宣帝親政後,規定每隔五日一上朝視事,並將其作為定式,開啟較為規範的朝會制度;貞觀初年,太宗日日臨朝,後改為三日一朝;高宗即位初期恢復日朝,隨後長孫無忌等奏朝中無事,改為隔日一朝。

而大朝會作為慶典禮儀又稱為「朝賀禮」,是在每年的元正(元旦)、冬至(或冬至後一日)以及大慶之日(比如萬壽節)三大節日(有段時間還包括夏至),親臨正殿接受文武百官、王公大臣、外國使臣朝賀的慶典大禮。

因此,這樣的大朝會是每年至少舉辦三次而非三年舉辦一次,大概是編劇參考相關資料的時候出錯所致。

5.皇帝的着裝簡直是胡鬧!

劇組對唐初的女裝服飾考據到底是花了很多功夫,很多服飾與頭飾都有模有樣。但是對男裝的使用就純粹胡鬧了,典型的就是劇組拿皇帝陛下開涮。整部劇,太宗出場最多的造型是這樣的:

且不說皇帝頭上那個冠是什麼東西,單按照出場的次數,這套也應當算是常服。但是真正的天子常服是這樣的:

圖片/@燕王WF

皇帝平時遊玩嬉戲穿這樣:

圖片/@燕王WF

其次,在大朝會那一集中,太宗朝見外國使臣,本應穿通天冠服的他,卻穿成了這樣:

這一套常服來迎接外國使臣,這簡直就跟國家首腦穿着牛仔褲會見外賓一樣好嘛!難怪外國使臣有膽兒尋釁滋事。

皇帝參加大朝會穿的服飾,應當是下圖所示的通天冠服,並且還要配劍。

圖片/@燕王WF

6.孔明燈是幹什麼的?

劇中有這樣一個情節:夜幕降臨,太宗摟着武媚娘,說每年這幾日都會讓宮人在淨初池畔升起天燈,以作祈福。

且不說這個孔明燈是用來做什麼的,這宮殿可是木質結構啊,萬一有那麼一兩個孔明燈掛在宮殿上,那不就引起大火了?再說這孔明燈,從西漢時期出現到唐代,一直用於軍事戰爭。它主要用於傳達軍事信息,以及探測風向和風速。所以對百姓而言,孔明燈根本不是祥和的象徵,而是戰事即將來臨的預兆。而且孔明燈還有超度亡靈的作用,相傳諸葛孔明最初就是在戰後用孔明燈祭奠將士,它真正用於祈福那都是宋代以後的事情了。

7.武媚娘是讀過《圍城》的

「這城牆裏的人,窮其一生想要走出去;城牆外的人,拼了命也要闖進來。」武媚娘將骨灰撒在城牆上的時候說道。是不是很耳熟?這是化用了錢老在《圍城》裏那句話——「婚姻就像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拼命想衝進來,城內的人拼命想衝出去。」

這段抄的還算高明,但是對金老的《鹿鼎記》就是亂抄一氣了。徐慧受到太宗召見時,對太宗說道:「我只與陛下說了三十九句話,陛下倒是跟臣妾說了五十一句話。」這段取自《鹿鼎記》中胡逸之和韋小寶關於陳圓圓的對話——「這二十三年之中,跟她也只說過三十九句話。她倒向我說過五十五句。」要知道徐慧當時已經是三品的婕妤,深受太宗寵愛,這麼長時間就和徐慧說了五十五句話,難道侍寢的時候都一言不發嗎?你要說這句話安在武媚娘頭上還靠譜,安在徐慧頭上,簡直是開玩笑。

8.真實的獅子驄事件。

武媚娘為救小皇子,乘騎另一匹馬後出發追上名駒獅子驄,然後並駕齊驅之時飛躍到獅子驄上,最後從不知何處掏出事先準備好的匕首(後稱刀)將獅子驄刺死。

這武媚娘反應過來後如何跑去馬場找到一匹馬,並在沒有馬鐙的情況下上馬出發,追上獅子驄,並且飛躍換馬,我們先不說,就說當武媚娘用匕首刺破馬喉嚨時,馬必然會條件反射地將馬上之人甩下而不是向前飛奔。馬雖然智商較低,也沒編劇想的那麼傻,分不清痛的是背還是屁股。

而歷史上的獅子驄是太宗養的一匹名駒,武則天曾經提出用「鐵鞭、鐵錘、匕首」來馴服。這嚇壞了太宗,心中對武媚娘感到不適,武則天也並未馴過獅子驄。

9.華清宮

武媚娘中箭受傷後,有個宮殿的場景特寫,殿前大書「華清宮」三字。

想必是劇組資金吃緊,直接用了《楊貴妃》劇組的場地來拍戲。華清宮,後來也稱「華清池」,唐初時名湯泉宮,後改名溫泉宮。直到唐玄宗時更名華清宮,因其在驪山,所以又稱為驪山宮、繡嶺宮。所以在太宗時,根本就不存在所謂的華清宮。

10.栽贓也是個技術活

劇中,貴妃娘娘栽贓武媚娘用的青銅小人,裏面寫有太宗的生辰八字。通過劇照,我們知道上面寫的是「隋文帝開皇十八年十二月戊午日丑時」。

先不說生辰八字,最致命的在於開皇十八年已經明顯寫出了時間,不需要在前面加上隋文帝。這一畫蛇添足的做法看似嚴謹,實則沒有歷史常識之人妄測前人之舉動。

另外,生辰八字即八個字,按照干支歷記錄其出生的年月日時辰,但是太宗皇帝出生的598年12月22日丑時,這是公曆不是農曆啊。就算是農曆,那生辰八字也應該按照「戊午年乙丑月辛亥日乙丑時」寫作「戊午乙丑辛亥乙丑」才對。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觀察者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5/0116/500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