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官場 > 正文

王岐山秘訪安徽之玄機:或因姚依林

挺習黨媒多維/在中共反腐頻出新聞的今天,中紀委書記王岐山的任何風吹草動都會備受矚目。此前的幾次「神秘隱身」以及隨後「大老虎」的落馬更是吊足了外界胃口。近日再爆消息,王岐山低調到訪安徽安慶,在安徽省委書記張寶順、安慶市委書記虞愛華的陪同下,參觀桐城名勝古蹟六尺巷。對此大陸媒體給出的解讀是王岐山透過六尺巷的典故釋放信號,告誡官員「為官當知進退」。也有分析稱是警示那些有着「朝中有人好做官」思想的基層官員,或被認為表達認同安徽反腐工作的態度。不過亦有媒體消息稱王岐山此行帶有探親色彩,因為王岐山的妻子、前國務院副總理姚依林之女姚明珊便是安徽池州人。

官方解讀:為官當知進退

北京時間11月18日晚間,中紀委監察部官網廉政文苑欄目發表《讓人三尺又何妨?》一文,以圖片加文字的形式專門介紹安徽桐城「六尺巷」。這一知名度並不是很高的古蹟為何引起注視?源於11月15日,也就是上周六,中紀委書記王岐山曾低調造訪此地。

王岐山現身安徽

微博認證為「江蘇省文化廳黨組成員南京圖書館黨委書記」的方標軍在其18日13時12分發佈的置頂微博中稱,近日,中紀委書記王岐山低調視察了安慶並參觀了桐城名勝古蹟六尺巷。張吳兩家禮讓之舉和張家不仗勢壓人的做法傳為美談。有人認為這是王岐山書記以此告誡黨員幹部,為官者當知進退。如果大家都能這樣理解就好了。

「六尺巷」位於安徽省桐城市西南一隅,是一條鵝卵石鋪就的全長180米、寬2米的巷道。這條看似尋常的巷子,走完全程也不過四五分鐘,卻有着一段不平常的來歷。清朝時,在安徽桐城有個著名的家族,父子兩代為相,權勢顯赫,這就是張家張英、張廷玉父子。康熙年間,張英在朝廷當文華殿大學士、禮部尚書。

張英的老家人與鄰居吳家在宅基的問題上發生了爭執,因兩家宅地都是祖上基業,時間又久遠,對於宅界誰也不肯相讓。雙方將官司打到縣衙,又因雙方都是官位顯赫、名門望族,縣官也不敢輕易了斷。於是張家人千里傳書到京城求救。張英收書後批詩一首寄回老家,便是這首膾炙人口的打油詩。「千里來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對此大陸給出的解讀是「張英的其言其行蘊含着中華傳統包容萬物、兼收並蓄的博大精神,更體現出為官者德治禮序、崇德重禮的文化精華」。中紀委的文章稱,「做官先做人,做人先修身,這便是一代儒臣風範的體現。黨員領導幹部必須知古鑒今,為政以德,正心修身,講規矩、守戒律,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今天,吸收傳統文化的充足營養,堅持他律和自律相結合,發揮禮序家規、鄉規民約的教化作用,讓法治與德治相得益彰」。因此有當地官員猜測王岐山專門造訪六尺巷背後的玄機,是釋放信號:讓人三尺又何妨?告誡黨內幹部,為官當知進退。

陸媒分析實為探親

反腐更需一尺不讓

對於王岐山此番安徽之行,還有陸媒給出另一番解讀,認為王岐山如此低調,可能更多的是出於「探親」。

據報道稱,王岐山突到訪,圍觀民眾熱情歡迎,一向以嚴肅形象見人的王岐山也露出笑容,不斷向民眾拱手致意。雖然王岐山祖籍山西,生於青島,但是他的妻子姚明姍老家卻是安徽池州。姚明珊是曾任國務院副總理的姚依林之女,姚依林的祖籍正是安徽池州市貴池區梅街鎮,她2006年回安徽祭祖時,當地曾有多名官員陪伴。池州距離桐城僅100多公里,王岐山此行或有探親之意。

2012年十八大時,中國官媒曾刊發中共七常委的系列特稿,其中關於王岐山的《「求真務實盡責奉獻」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王岐山》一文中,曾在文章最後提及了「王岐山夫人姚明珊現已退休」的內容。

另有陸媒曾採訪王岐山上山下鄉時分配的康坪生產大隊支書尹治海,尹治海稱他的記憶力王與姚的關係,當地人是聽北京娃娃們說的,「他們在北京就認識」。隊裏的北京知青,男娃奔着王岐山,女娃跟着姚明珊,一起來到康坪。

有關王岐山夫人姚明珊的公開信息的確少得可憐,而且了解她的知情者也不願透露其更多個人情況,只是講她「一直在一家外貿總公司任職」,曾在華僑茶業發展研究基金會擔任過理事。知情者所說的姚明珊在「一家外貿總公司任職」,指的就是中國土畜產進出口總公司,因為這家公司正是華僑茶葉發展研究基金會的參與者,而該基金會的常務副理事長劉崇禮,曾在對外貿易部和中國土畜產進出口總公司任職。姚明珊為人很低調,很少在公開場合露面。在王岐山調任廣東和海南工作期間,姚也一直呆在北京。

從官方報道梳理,王岐山在15日造訪安徽後,不久就返回了北京,在18日的第三輪中央巡視工作動員部署會上進行動員講話,並將這輪巡視稱之為「專項巡視」,將在中石化、中國聯通等十三個單位排雷去貪,此前巡視工作已完全覆蓋地方三十一省區市,並屢有斬獲。

對於王岐山這次露面玄機,有北京觀察人士解讀,警示官場也好,探親也罷,這兩個原因都是不矛盾的。私行之餘辦點公事,亦非不可。至於去「六尺巷」參觀,官方解讀為「為官當知進退」,警示「朝中有人好做官」固然無錯,但這些都是對那些能知道「進退」的官員所說。對於那些仍然不收手的貪官,又豈能「讓他三尺又何妨」。反而應該是「一尺不讓」,一步不退,方是黨鞭本色。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多維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4/1122/475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