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外強中乾?油價低迷令俄羅斯比前蘇聯更脆弱

20世紀80年代中期油價的下跌是蘇聯解體的重要因素之一,而由此所帶來的經濟停滯最終引發了布爾什維克退出西方政治舞台。前俄羅斯總理蓋達爾在1985年9月曾公開表示,由於沙特並未在當時抑制油價下跌,導致蘇聯每年經濟損失超過200億美元,最終使得這個巨人崩盤。

壓垮蘇聯最後一根稻草的因素是國庫見底無法進口必須的糧食。即便將黃金儲備全部用於進口食物,長達兩年多的低油價也讓蘇聯政府入不敷出。蓋達爾對此則評價道,「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的潰敗是一個很好的經驗教訓:任何政權如果以高油價最為立國之本的話,很有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分本瓦解。」

普京15年的執政生涯中,經濟增長和高油價、高天然氣和貴金屬價格有着十分密切的關聯。可以說,普京的經濟發展方式和所謂的荷蘭病完全契合。(the Dutch disease是指一國特別是指中小國家經濟的某一初級產品部門異常繁榮而導致其他部門的衰落的現象。)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認為2000-2013年大宗商品超級上漲周期之中實際有效匯率上揚了130%掩蓋了所有的潛在問題。

國際金融研究所俄羅斯負責人Lubomir Mitov則相信俄羅斯已經進入了一個「完美風暴」之中,最明顯的一個特徵就是俄羅斯有錢人正在竭盡所能的將盧布兌換成國外貨幣。Mitov表示,「目前俄羅斯的經濟缺口已經高達GDP的3%。未來12個月俄羅斯面臨超過1500億美元的債務償還壓力,如果外匯儲備不足3300億美元的話,情況將十分危險。最好的情況就出現類似勃列日涅夫當權的時代,經濟陷入停滯,但是未出現崩潰。更糟糕的情況就難以預測。」

放眼望去,俄羅斯最好的工程師在為波音工作;俄羅斯的鐵路技術來自於德國,賴益成名的「蘇聯專家和技術」早已成為歷史。

至今為止,歷史學家對於80年代沙特為什麼放任油價下跌也沒有達成共識,但是有跡象表現,2014年的油價情況和當年十分相近。在過去幾個月中,油價已經出現了十分明顯的下跌,但是OPEC至今為止都未採取任何措施來提振油價。很顯然,對於沙特而言,即便油價在目前水平維持更長時間,該國的經濟狀況也足以安然度過。

而俄羅斯已經顯露出較為明顯的乏力跡象。過去數周市場不斷傳出俄羅斯央行拋售美元以控制盧布跌勢的消息。該國央行行長Elvira Nabiulina則認為需要考慮油價跌至60美元/桶的風險壓力。

能源出口一直是俄羅斯經濟的重要支柱,俄羅斯52%的財政收入來自石油、天然氣出口,它是俄羅斯最主要的外匯收入和預算資金來源。而俄羅斯今年的財政預算是以油價保持在每桶93美元制定的,而未來3年預算則是以油價每桶保持在約100美元制定的。因此,國際油價的持續下跌,無疑將直接打擊俄羅斯的經濟,導致石油和天然氣對於俄羅斯經濟增長的貢獻萎縮為近一半。

另外一個不利於普京的消息則是來源於西方國家的金融制裁。烏克蘭和俄羅斯地緣衝突導致俄羅斯金融和原油公司都受到了大量的限制和制裁。這一點和80年代有所不同,當時里根政府所帶動的軍備競賽嚴重拖累了蘇聯經濟。

俄羅斯盧克公司總裁Andrey Kuzyaev警告稱,「如果西方國家的制裁再繼續2-3年的話,整個俄羅斯的原油產能可能會被迫下降25%。高油價所帶來的福利已經結束了,這就是不得不面對的現狀。」

俄總理梅德韋傑則夫稱,這次是十多年來最困難的,國家處在危急關頭。一貫強硬的普京也不得不承認,國際原油價格暴跌,全球經濟可能會因此崩潰。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華爾街見聞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4/1025/462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