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葉檀:銀行風險暴露可怕的冰山一角

恆豐銀行被曝2013年違規為其股東企業兜底、本息合計40億元的3筆表外業務在今年8月底到期,由於企業現金流短缺無資還債,恆豐銀行不得不按照此前的協議約定進行代償。

此舉嚴格違反相關規定,恆豐銀行該業務融資人實際是銀行股東、兩家融資機構有關聯關係,業務金額合計超過銀行資本淨額的5%,未經股東大會批准,未上報監事會與銀監會,並在銀行表外進行,上述所有行為並有一件合規。

但在融資一方看來,居然每一樁都是正常的。成都門裏投資有限公司在關於信託和資管計劃的一般性融資的聲明,坦承了通過信託公司、證券公司設立信託計劃、資管計劃融資37個億,信託與資管的錢來自天津濱海農商行和天津銀行濟南分行,最後由恆豐銀行簽署《受益權轉讓合同》兜底,由擔保公司提供擔保,由融資一方以持有的股權進行反擔保。融資方無限坦蕩地表示,上述融資為金融機構的一般性業務。其實並非一年後再兜底,融資企業在天津濱海農商行拿到27億元融資的前一日,恆豐銀行已在天津濱海農商行辦理了一筆25億元的同業存款,期限一年,利率為6.2%。雙方這齣同業之間的存款戲演得天衣無縫。

按照合同,融資一年期滿,恆豐銀行向天津濱海農商行、天津銀行濟南分行買入上述信託計劃和資管計劃的37億元受益權的本金及利息,由恆豐銀行獲得該業務的受益權,這3筆業務均屬於銀行間的正常業務。

融資方如此坦蕩,只有兩種可能,或者是真不懂規矩,或者是委屈——別人都這麼做,為什麼單挑着我這隻柿子捏啊。

金融專家曾剛先生的「證詞」印證了門裏投資的委屈:本次恆豐銀行40億元剛性墊付事件,不會是孤例。已有不少銀行設置了定向資管計劃,以同業存款方式提供資金,並出具承諾無條件購買定向資管計劃受益權,為股東融資行為進行兜底。通過設置複雜的交易結構,繞過監管政策對表內信貸資金的投向限制、資本金約束、貸存比的流動性約束、區域約束等,將自身的信貸業務包裝成同業業務,根據規定,銀行同業業務中負債端的同業存款並不納入存款準備金的計算,資產端的同業代付、同業拆出和買入返售等業務無需計提撥備,不受75%的存貸比限制,最終所有的風險由該行自擔,信用風險實質停留在表內。這在一些中小銀行很常見。

說不定決定這筆交易的人也有無限委屈——我是為了銀行的發展啊,為了銀行的利潤啊,有5.8億股的股權質押,有什麼可怕的,幹嘛揪着我不放?

中國的金融風險堆積在這些銀行、證券公司、信託公司的貪婪與若無其事中,從恆豐可以窺見一斑。按照恆豐銀行2013年年報,門裏投資及關聯方是第9、第10大股東,如果每家以37億的融資額計,只要損失一兩筆這家銀行的兩年左右淨利潤一筆勾銷,還將引發擠兌、融資成本上升等一系列連鎖反應,而這家飽受爭議的銀行顯然並不顧及這些風險。他們跌跌撞撞一直享受着高收益,也許從心底尊崇冒險、蔑視風險意識,誰有風險意識誰不賺錢,就算出了風險也有父愛之手呵護,不會遭遇擠兌。

該銀行的管理更令人吃驚。恆豐銀行的「3筆表外業務未經正常的業務審批程序,屬制度性人禍」,未經董事會,現任高管「不知」,持有恆豐銀行3.28%股份的門裏投資,並未就37億元的融資用途和流向做出解釋,這家疾速擴張的銀行如果代表了中國地方銀行的現狀,不由讓人驚出一頭冷汗。根據今年1月門裏集團戰略發佈會暨集團十周年慶典介紹,該集團多元化運作,有「國際文化旅遊地產、文化傳媒、都市生態農業、博物藝術收藏、基金管理、金融投資」六大戰略產業為主的全球佈局,有30餘家成員企業,資產超過200億元。其中的房地產、金融加上藝術尤其令人關注,連投向不知憑着擔保就敢放巨款,這樣的勇氣實在嚇人。

目前表外業務監管十分滯後,對此類看似風險極低的同業拆借,實質是表內信貸業務的同業通道業務,撥備制度沒有改進。目前正要進行民營銀行改革,仍然沒有禁止實質性的大股東關聯貸款,將來必生金融禍端。

金融行業的風險就在於沒有嘗試過真正的市場風險,一個個以大無畏的精神跳進關聯交易、風險交易的熱油鍋,還美其名曰創新。複雜的交易設計往往掩蓋着最原始的動機,這不是創新,這就是一個從監管層到銀行自欺欺人的騙局。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解放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4/0922/447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