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海外挺習黨媒:習近平緊急撤換駐印大使

挺習黨媒多維網/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於9月17日訪問印度,然而在抵達印度的前一天9月16日,他緊急撤換了駐印度大使。中共外交部官方信息顯示習近平根據人大決定免去魏葦的駐印度大使職務,任命樂玉成為中國駐印度大使。從年齡來說,魏葦現年58歲,還未達到中國公職人員退休的年齡,不屬於超期服役被撤換;從任期來說,中國歷屆駐印度大使的任期一般為3年到5年、6年不等。魏葦2013年1月被任命為駐印度大使,迄今為止上任不足兩年,他的去職不符合慣例。且樂玉成2013年8月才被任命為駐哈薩克斯坦大使,任職剛滿一年,此番再次被任命為駐印度大使實際上是臨時上任。

與習近平此輪大規模出訪幾乎同時,樂玉成9月10日抵達印度,9月12日匆忙向印度總統慕克吉(Pranab Mukherjee)遞交國書後就開始履行職務。9月13日樂玉成赴印度古吉拉特邦首府甘地那加為習近平訪問印度的首站打前站(這種大使沒有得到任命就已經前往派駐國的現象,多維新聞在《中國緊換駐越大使出亂象人大圖章化》一文中專門進行過闡述)。無論是樂玉成僅僅比習近平早到印度7天還是習近平趕在抵達印度前一天為新任大使樂玉成蓋章轉正,都表明樂玉成的上任並非提前早有安排而是具有突然性。

中國為何在習近平到訪印度之前緊急撤換駐印度大使?這意味着習近平怎樣的外交考量?


習近平到底是如何看待莫迪的?
 

分析人士認為,首先這體現了中國對印度的重視。

從級別上來講,樂玉成出任駐印度大使屬於高配。中國駐外大使一般分為五個等級,一級為副部級大使,二級為正司級別大使,三、四級為副司級別或領事,五級為處級大使或領事。魏葦曾在2006年至2010擔任中共外交部領事司司長,赴任印度之前曾出任駐新加坡大使,屬於正司級別大使。而樂玉成早在2009年至2011年擔任外交部政策規劃司司長,2011年11月到2013年8月擔任外交部部長助理,已經從正司級別升任副部長級別,此番赴任印度屬於副部級大使。

印度政府換屆之後,雖然一開始中國對印度新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持觀望態度,中共領導人無論是向莫迪發賀電還是打電話都晚於美日領導人。但在中共總理李克強與莫迪通話後,北京開始後來者居上,習近平特使王毅6月8日訪問印度,習近平更成為莫迪上台以來首個訪問印度的大國領導人。

在江胡時期中印元首進行國事訪問一直停留在10年一次的頻率,江澤民1996年中印建交以來,開啟中國國家元首首次訪印的先例後,胡錦濤在2006年對印度進行了國事訪問。同樣印度時任總統納拉亞南2000年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之後,2010年印度時任總統莫吉克才訪問中國。此次習近平訪問印度是8年來中國國家元首首次訪問印度,實際上是將中國國家元首訪問印度的頻率提高了。

此前,李克強在2013年5月首訪印度也打破了中國總理訪問印度的時間慣例。溫家寶第一任期在上位2年後的2005年訪問了印度,第二任期在上任3年後的2010年訪問了印度。然而李克強在上任第一年的首訪對象就選擇了新德里,可見,印度在中國外交中的地位重要性陡然猛升。

此番高級別的樂玉成在習近平訪問印度之前臨時走馬上任體現了中國對印度的高度重視。習近平訪印的第一站選擇了印度總理莫迪的家鄉古吉拉特邦,而這一天是莫迪的生日。據印度媒體稱,習近平和莫迪將在薩巴爾馬提河沿岸的河邊公園見面、用餐,並在河邊漫步。這些細節的安排也說明習近平旨在與莫迪建立起緊密的私人友誼。

不過,撤換駐印度大使也說明中國對印度關係進行了最新定位。中國重視印度,但印度其實只是中國周邊國家的一部分。


莫迪領導的印度真的配做大國嗎?

從任職背景看,樂玉成此前在哈薩克斯坦履職,近一年來,哈薩克斯坦無論是在參加亞信峰會上,還是在上合組織,抑或支持中國的人民幣國際化問題,都走在前列。哈薩克斯坦是支持中國絲綢之路建設、支持中國中亞戰略的有力一方。樂玉成出任印度大使說明在習近平的規劃中,印度的角色應該與中亞一樣是中國周邊戰略的一部分。

去年5月李克強訪問印度時中共官方的定調是三對世界級的關係。李克強訪問印度時曾指出中印要增進深入了解,構築新型大國關係。習近平2013年3月會見辛格(V.K. Singh)時也曾指出世界有足夠空間供中印共同發展。這顯然是將印度和美國、俄羅斯等中國經常運用新型大國關係詞彙形容的國家並列。習近平李克強在會見周邊國家領導人時都曾提到「親、誠、榮、惠」的睦鄰政策,但無論是2013年3月習近平在南非金磚國家峰會期間會見印度時任總理辛格,還是2013年5月李克強訪問印度,抑或2013年10月辛格回訪中國,中共領導人都未提到「親、誠、榮、惠」的外交理念適用於印度。

然而,此次習近平訪問印度之前,中共外交部舉行的例行新聞吹風會上卻首先表示習近平對馬爾代夫、斯里蘭卡、印度進行國事訪問是今年中國最高領導人面向周邊的又一重大外交行動。印度是中國的重要鄰國。習近平將在新德里就中印關係及中國對南亞政策發表演講,並同印度各界人士廣泛接觸。

緊急走馬上任的樂玉成接受印度媒體採訪時強調去年中國周邊外交工作座談會,提出了「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和今後5至10年中國周邊外交的戰略目標、基本方針和總體佈局。今年亞信峰會又提出共同安全、綜合安全、合作安全和可持續安全的亞洲安全觀。習近平此次訪印,就是為了進一步鞏固中印面向和平與繁榮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構建更加緊密的發展夥伴關係,為未來5至10年的中印務實合作作出規劃,將中印友好相處之道打造成中國同周邊國家關係的楷模

從習近平訪問前夕,中國首度多次將印度放在中國周邊外交的位置上論述看,習近平上任兩年來,中國對印度的外交進行了最新定位。

此前中國對上合組織擴容持有異議,對印度加入上合組織更是遲遲不同意,然而9月11日在最新一次的上合峰會上,上合各國通過了擴容的法律文件,印度加入上合將是板上釘釘的事實了。這說明在中國看來,印度是與中亞國家一樣的中國周邊鄰國,是能夠團結,可以穩住的周邊夥伴。

中國新一屆政府的經濟動向主要體現為「一路一帶」西進戰略。尤其是海上絲綢之路涉及南亞的大部分國家,習近平對先後訪問中國大陸的巴基斯坦參議院主席和總統使用了「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詞彙;對阿富汗總統則是一道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對斯里蘭卡總統提及「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習近平在2013年10月23日會見到訪的印度時任總理辛格時,只是表示「把中國向西開放同印度『東向政策』結合起來,實現互利共贏」,並沒有提及「一帶一路」。李克強去年10月提出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設想,目前已知的消息是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將於明年成立,將有包括孟加拉國、巴基斯坦等南亞國家在內的15個國家參加。而一直以來倡導建設南亞經濟一體化的印度被排除在外。

但是今年7月在金磚國家峰會上首次會晤莫迪時習近平破例邀請印度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此次訪問印度,習近平的重要任務還有就中印建設「一路一帶」合作進行磋商。中國在經濟上對印度放下戒心意味着,中國將印度放在了可以合作必須惠及的周邊國家行列。

印度是大國,但首先是鄰國。與美日展開對印度的拉攏,試圖將印度打造成為中國周邊的反對派不同,中國在觀望之後,並沒有展開對莫迪的爭奪,也不再將印度上升為必須團結的大國高度,而是在鄰國外交的基礎上邁出了對印度友好大的步伐,與印度坦誠相待。

在習近平訪問印度之前,印度總理特使、國家安全顧問多瓦爾訪問中國示好的同時,印度環境部長賈瓦德卡(Prakash Javadekar)對媒體表示將大幅開發與中國存爭議邊境地區阿魯納恰爾邦地區(Arunachal Pradesh),正在越南訪問的印度總統慕克吉(Pranab Kumar Mukherjee)和越南國家主席張晉創共同主持簽署7份協議,其中包括擴大在南海的石油開採合作,越南將外包另外兩塊南海油氣田給印度公司開採。,印度外長斯瓦拉傑(Sushma Swaraj)甚至宣稱印度承認中國的「一個中國」政策,中國應先重申「一個印度」政策。

與一邊同安倍晉三、達賴喇嘛親密互動,一邊又邀請中國元首訪印,強調要學習中國的經濟發展經驗一樣,莫迪深諳「投機主義」之道,左右逢源的太極外交功力非同尋常。一個中國政策、西藏問題是中國不能讓步的核心利益問題,印度是否值得中國以大國相待,還要看印度是否具有大國的擔當,以及莫迪是否具有大國領導人的決斷,畢竟在大國間謀利只是小國角色。

 

(張懷東撰寫)

責任編輯: zhongkang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4/0918/446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