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BBC觀察:解讀中國人大有關香港政改的決定

「佔領中環」運動等民主派人士聚集在香港立法會辦公樓收看有關電視直播(BBC中文網照片)。

「佔領中環」運動等民主派人士聚集在香港立法會辦公樓收看有關電視直播(BBC中文網照片)。

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星期日(8月31日)表決通過了有關2017年香港特首普選問題的決定。

中共官方新華社發表的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內容,總共有5點,其中4點與香港特首選舉有關,另外1點與香港立法會選舉有關。

首先,人大常委會決定在第一點明確表明,「從2017年開始,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可以實行由普選產生的辦法」。這意味着,如果有關辦法獲得通過的話,不只適用於2017年的下一屆香港特首選舉,而是可以沿用此後的特首選舉。

而人大常委會決定的第2點主要是有關香港特首普選產生的辦法。在這一點中,人大明確表示香港特首候選人必須由一個「有廣泛代表性的」提名委員會產生。這也就意味着,此前有人建議的公民提名、政黨提名和機構提名等提名香港特首候選人的方式都被排除在外了。

而且人大常委會的決定也指出,「提名委員會的人數、構成和委員產生辦法按照第四任香港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的人數、構成和委員產生辦法而規定。」

這意味着,提名委員會成員人數維持在原有的1200人,而且其成員構成也繼續來自4大界別及38個分類界別,包括300人來自工商、金融界,300人來自專業界,300人來自勞工、社會服務及宗教等社會界,其餘300人則來自政界,包括所有立法會議員、港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

上述各個分類界別成員,除了96名政界成員是當然成員外,其餘成員由所屬界別投票人投票選出,也就是通過所謂的「功能組別」選舉產生,這也被香港民主派人士指為是「小圈子選舉」,因為300多萬香港選民中的絕大多數人根本無權參與投票。

「佔領中環」運動等民主派人士聚集在香港立法會辦公樓收看有關電視直播(BBC中文網照片)

新華社發表的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內容,總共有5點,其中4點與香港特首選舉有關,另外1點與香港立法會選舉有關(圖為民主派人士聚集在香港立法會辦公樓收直播,BBC中文網照片)。

有關決定還明確了特首候選人人數的上下限,提名委員會提名產生的特首候選人只能在兩至三個之間,不能多,也不能少。每名候選人均須獲得提名委員會全體1200名委員半數以上的支持。

此外,人大常委會的決定也再次重申了,「行政長官普選的具體辦法須向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提出,經立法會全體議員三分之二多數通過,行政長官同意,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

目前香港立法會共有70名成員,其中27人為民主派議員,因此,如果所有民主派議員像預料的那樣,在香港立法會表決通過香港特首普選辦法時全部投反對票的話,有關辦法將不可能獲得三分之二的票數通過。

對此,人大常委會決定的第4點也有提到,就是如行政長官普選的具體辦法未能經法定程序獲得通過,行政長官的選舉繼續適用上一任行政長官的產生辦法。換言之,如果特首普選辦法不能獲得香港會通過的話,2017年的香港特首選舉將仍會沿用現有的由1200人選舉委員會產生的方式。

而人大常委會在其決定的第五點則談到了香港立法會的產生辦法,並明確了2016年的香港立法會選舉仍採用上一屆立法會選舉的方式,也就是還不能採用全面普選的方式進行。

不過,人大常委會同時表示,「在行政長官由普選產生以後,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的選舉可以實行全部議員由普選產生的辦法」。換言之,如果2017年香港特首選舉的普選實現的話,2020年的香港立法會選舉才可實現普選方式舉行,否則最快也要等到如果2022年香港特首普選產生後,才有可能在2024年的立法會選舉實現普選。

(撰稿:李文/責編:蕭爾)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BBC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4/0901/438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