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官場 > 正文

眾目睽睽在會場帶走貪官 震撼效果不俗

原廣州市委書記萬慶良於6月的一場會議中被帶走調查。圖片來源:路透社

眾目睽睽之下帶走官員,這個「速戰方式」近年成為了紀律部門最常用的手段之一。輿論普遍認為,紀律部門採用這種方式,目的是為了起到震懾效果。但有大陸媒體引述紀律部門官員表示,腐敗官員往往在開會時警惕性最低,為了方便辦案,紀律部門有時會和有關部門事先「通氣」,甚至特別事先安排會議,以在會場中順利帶走涉案官員。

《四川日報》旗下《廉政瞭望》雜誌近日刊出特稿,引述一名長期分管案件查辦的某地紀委副書記表示,紀委辦案特別講究時機,對涉案官員採取行動,多在一些「按部就班」的會議上。

《廉政瞭望》經過梳理發現,「老虎」們被帶離的會議一般規格較高、與會領導多。這種情況下,他們請假缺席的可能性低,且容易因身處其間的「優越感」而麻痹大意。

在最近幾個月,在開會現場被帶走的涉案官員,包括廣州市委書記萬慶良、河北省人大常委梁樹林和劉學庫、江西省副省長姚木根、東莞市常務副市長梁國英,以及無錫市委書記毛小平等等。

不過,報道指出,高規格的打虎並非隨時召開。前述紀委幹部指出,根據辦案需要,有時需要為調查對象進行「私人定製」。

報道稱,為涉案官員「定製」會議多須周密部署,保密性強、協作性高。紀委幹部需要先與涉案官員的上級主管領導「通氣」,讓對方安排一個「有一定級別」的會議,但不會具體說破。待會議召開後,辦案人員守候在外,通過場內傳出的短訊、監控畫面等信息,實時了解會議進度,再見機行事。

「安排這樣的會議,對方主管領導政治上必須絕對可靠,還要有出色的應變能力,壓得住局面。不能事兒還沒辦反先自亂陣腳,那就露餡兒了。」報道引述某地紀委案件檢查室王主任表示。

報道稱,去年5月11日,中央紀委在國家發改委舉行會議,國家能源局局長劉鐵男被當場帶離接受調查,第二天即有官方消息發佈。當時外界一陣驚愕,現在看來,卻有「請君入甕」的即視感。

同樣是在開會中,涉案官員被帶走的方式也有分「當眾宣佈」和「中場帶走」之分。報道稱,由於尚未正式調查程序,一般會給涉案官員保留一絲尊嚴,而在場往往會有新聞媒體和各界人士,為顧及社會影響,紀委人員不會輕易選擇「當眾帶離」。

《廉政瞭望》梳理發現,涉案官員躲在與會休息時段被帶離,且常常被單獨帶走。如2011年8月19日,河南省漯河市市長呂海清在市政府五屆六次全會上發表施政報告,在上下半場之間的10分鐘休會期間,事先已到達會議現場的紀委官員將呂清海叫進了貴賓休息室。辦案人員向他宣讀了有關決定。當天的會議後來就此打住,呂清海再也沒有回到會場。

前述的某地紀委案件檢查室王主任表示,在一次辦案期間,辦案人員並未事先安排好的會場當中,而是托人以「朋友求見」為由將調查對象請出,然後不聲不響地將其帶離現場。

王主任說,這位官員走出會場,看到紀委幹部,以為是熟人相見,還主動握手寒暄。但當辦案人員按照規定核對其身份時,才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

「會場帶離」的戲碼接踵而來,有官員因心虛,也開始對開會充滿警惕。報道稱,2000年3月1日,原河北省國稅局黨組書記李真被通知去省委開會。在此之前,由於外界已有對其啟動調查的傳言,李真已感到情況不妙。赴會場前,他據報特意電話諮詢「大師」,問自己此去是否會有事,而「大師」向其保證沒事。

不過,李真剛一到場,就被紀律部門官員帶走。2003年11月13日,李真因受賄和貪污罪,在河北被執行死刑。

責任編輯: 夏雨荷  來源:南早中文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4/0801/424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