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市場高度飽和:智能手機產業寒冬將至?

作者:

今年的智能手機市場表面上份外熱鬧,雷軍喊出要賣6000萬台小米銷售額期望達到800億。魅族黃章不甘寂寞,重新出山要和雷軍扳扳手腕。羅胖醞釀了將近3年的錘子手機發佈在即。「中華酷聯」(中興、華為、酷派、聯想)和小米、金立在今年第一季度全球排名前十的智能手機品牌中,佔據六席。國產手機品牌在智能手機市場似乎正在上演整體逆襲。這場喧囂背後掩藏不了真正的危機正悄然逼近。

工信部發佈的2014年第一季度《中國手機行業運行狀況》報告顯示,2014年一季度手機上市新品607款,同比下滑9.5%;手機出貨量為1億部,同比下降24.7%。僅從智能手機來看,一季度出貨8911萬部,也下滑了9.8%。第一季度智能手機銷量下滑的現狀,遠比分析機構預測的更快。這也是手機出貨量連續七個季度的增長以來首次下降。

在4G概念落地,主要廠商激戰千元智能機普及市場的背景下,智能手機市場整體份額的萎縮態勢所透露出的危機是實質性的。產業鏈高度成熟後,智能機硬件上的創新空間已經非常有限,高度同質化的產品里挖掘新的消費熱點日益困難,手機市場本身已經高度飽和,增量市場的高增長開始難以為繼,智能手機市場離冬天還有多遠?

手機產業鏈快速IT化,進入微利時代

PC機時代,當我們想買一台電腦的時候,核心元器件像CPU不是intel就是AMD的,主板也就在技嘉、華碩、七彩虹、映泰等幾家間選擇,硬盤和內存的主流供應商也在2-3家內,作業系統更是微軟一家獨大。整機廠商無非在將元器件按照不同價位段整合後,貼上自己的LOGO,買給不同層次需求的消費者。以至於現在不會DIY攢機去購買品牌整機的用戶都被視為冤大頭。

智能機時代的產業鏈條也正在快速IT化,決定手機性能的GPU、CPU市場份額主要掌握在三星、聯發科、高通等幾家巨頭手中,配套的方案商提供一體化的手機主板,海量的外圍元器件供應商提供品質不等的標準配件產品供選擇,專業的代工廠負責貼片組裝整機。整機品牌廠商在硬件端只需根據自己規模管理好供應鏈和品控,更多的精力聚焦在工業外觀設計、決定用戶體驗的UI界面二次開發和品牌營銷上。目前開放式作業系統大行其道,Android一家獨大,現在連UI界面的二次開發也省卻了。

這種核心元器件供應高度集中,產業分工精細化,產業鏈配套成熟的IT化模式,所帶來的就是手機行業門檻的快速拉低。產業鏈資源高度透明,企業間以前所存在的信息不對等被抹平,手機在硬件端已無法構建明顯的差異化,終端產品在硬件配置和性能上高度同質化。供應鏈資源向優勢企業集中,會讓沒有品牌溢價能力的終端廠商日益喪失話語權,淪為打工者和苦力的角色。

整個手機行業的利潤正在被攤薄,三星和蘋果兩家企業能輕易拿手整個行業將近94%的利潤,對於作為全球手機代工中心的國內手機產業鏈,以及在市場份額上佔優的國產品牌來說,意味着更加嚴峻的產業形勢。

較低的門檻也讓四處搶入口的互聯網企業開始大舉涉足手機行業。與阿里、360的玩票相比,雷軍背水一戰做小米算是徹底攪動整個傳統手機行業的生態,這種攪動帶來的力量卻不是正向的。產品上本身並無太多創新點可言。都是MTK或者高通的晶片與解決方案,中國企業之間競爭的焦點永遠是價格戰。通過所謂線上渠道的變革,進一步的成本透明,進一步的壓低價格,進一步的凸顯性價比。

包括天音、愛施德等傳統手機渠道在手機行業利潤快速攤薄的影響下已經連續出現虧損,手機連鎖賣場崩盤的傳言也是甚囂塵上。互聯網時代的國內智能手機廠商在營銷上相互比拼着誰更無厘頭,誰更沒有節操,被互聯網企業進一步惡化的生態環境讓大家很難再抬頭看三步之外的路。

一位國產手機品牌的員工抱怨,也許能代表大多數同行的心聲:「做機現在是買着白菜的價格,操着賣白粉的心。」

被革命的運營商讓智能機市場失去發動機

目前,傳統手機市場已經趨於飽和,社會渠道和公開渠道都開始全面萎縮,三大運營商主導下的3G網絡建設,和為各自拓展用戶所主導的定製機市場是目前智能手機的主要增量市場。

然而,現在三大運營商卻面臨着有史以來最嚴峻的局面。2013年,中移動淨利潤同比下降5.2%,為14年來的首次同比下滑。2014年第一季度,中移動淨利潤僅實現252億人民幣,同比下降9.4%。並沒能穩住下滑的局面。

運營商業績的快速下滑,一方面是外部市場日益飽和,用戶增長放緩,通信資費逐年降低;另一方面就是運營商的傳統業務正在快速被移動互聯網尤其是OTT的業務加速替代;虛擬運營商推動民資進入產生鲶魚效應,將成為更進一步價格戰的導火索。在2014年第一季度,中移動的短訊使用總量已下降至1530億條,同比下降了超過20%。

三大運營商在政策層面面臨的宏觀調控措施,以及在4G建網和補貼上的大筆開支,正在加劇傳統運營商的下滑趨勢。來自瑞銀的最新研報顯示,中移動的自有現金流在2012年逾1000億,但2013年已僅剩400億,預計2014年有可能為降到接近為零,甚至更低。被寄予厚望的4G在三大運營商現在的業務模式下不僅不可能成為運營商的救星,反而會加快OTT業務的替代速度。

已經開閘的虛擬運營商,受限於業務模式和政策層面的限制,目前還甘於當傳統運營商的業務「批發商」。隨着針對三大運營商市場化改革的深入,未來虛擬運營商在更公平的遊戲規則下,在細分業務上實現逆襲並非沒有可能。

國家基站公司成立消息的爆出,則進一步明確了三大運營商全面轉型的型號,未來的網絡制式可能趨於減少,傳統運營商會進一步管道化提供基礎性的產品,業務的運營將更多由虛擬運營商和全面開放後新加入的民資運營商來提供,服務資費有望大幅下降。

這些改變意味着,三大運營商不可能再像3G時代從上至下圍繞其經營的網絡制式打造全生態鏈,牽引整個行業圍繞自己發展。已經習慣了運營商定製機「包養」和話費補貼「輸血」的眾多智能機廠商在已經相當嚴酷的智能機市場環境下,面臨着失去相對可靠的增量市場的風險。

智能手機未來的市場發展更有可能國內外一體化,公開市場的裸機時代逐步終結,更多以運營商合約機的形式出現在終端市場。智能機終端渠道的門檻會被抬高,對消費者沒有品牌影響力和體驗黏性的產品獲得市場份額將會越來越難。整個手機產業或將面臨進一步的深度調整,繼山寨機後,多數傳統手機品牌也有可能將面臨倒下,產業資源進一步向優勢企業集中的局面。

難破解的困局

在傳統市場飽和,4G局面未明朗的情況下,在硬件端已經高度成熟的智能機自身所面臨的創新瓶頸,也在進一步加深智能手機市場的困境。

三星在S系列上的固步自封已經開始顯現摩托羅拉當年成也V3敗也V3的影子,沒有顯著的硬件提升和體驗差異化,不敢超越已成功的模式,是手機企業的通病。以機海戰術對已積累的產品信譽度的透支,勢必引發直接的消費疲勞。

蘋果從iPhone4以來所體現出來的功能創新困境與其在市場渠道上的大刀闊斧形成了鮮明對比。iPhone5c這種縮水版產品在拓展市場份額上並沒有達到預期效果。今年即將推出的iPhone6除了更大的屏幕,也鮮有革命性的亮點。

這種疲態已經開始在2014年第一季度顯現。Strategy Analytics發佈的第一季度智能手機出貨報告顯示,三星和蘋果在智能手機的市場份額同比呈現下降趨勢。如果這兩家代表智能市場產品風向標的品牌還拿不出刺激消費熱情的產品,下滑的趨勢只會進一步加快,甚至有被替代的危險。諾基亞當年走下神壇也是在短短几年之間。

更為影響的是,手機產品本身已開始平台化,一款千元智能機已經能滿足用戶目前所有的隨身體驗,明星產品與普通產品已經很難塑造出革命性的體驗差異,自然也就會逐步失去溢價空間。另外用戶的熱情已經轉向手機APP的應用體驗。已經高度普及並工具化的手機產品很難在被賦予時尚、科技、潮流等具附加值的消費元素。沒有了消費心理中非常重要的炫耀體驗價值。

整個市場競爭核心都圍繞在了性價比上,這是一個產業進入紅海,走向衰退的標誌。國內品牌在這個低附加值階段,市場佔有率開始提升,外資品牌紛紛敗退不足為奇。PC時代的產業軌跡正在智能機產業中重複上演。

在隨身智能硬件消費類產品中,可穿戴式設備已經全面興起。包括智能眼鏡、智能手環、智能手錶、智能衣服、智能鞋等即將大規模湧現的智能隨身產品在未來2-3年內都將快速切割智能手機作為目前唯一隨身智能硬件的局面。智能手機的功能會被分流到眾多其他品類的隨身智能硬件中,並不再具有唯一性。同時不能進一步貼合用戶具體應用場景的弊端,也將會導致智能手機功能作用的降低。

智能手機究竟是已經完成了其歷史使命,如PC般成為通道產品,逐步退出消費者的主要生活使用場景,被新興的可穿戴硬件分流取代,還是能藉助新材料、新工藝革命「柳暗花明又一春」,實現對隨身硬件潮流的整合保持消費的唯一性,我們只能拭目以待。目前來看,頹勢盡顯,難題不易破。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新浪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4/0505/394245.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