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黨媒 大陸經濟:一半以上製造企業未來可能熬不過去

作者:

「我跑企業20多年,經常是製造企業老闆駕駛汽車開到廠房裏,告訴我,這是亞洲的最大廠房。這種情況,今後可能越來越少。」22日傍晚,在南京當地一場財富論壇上,著名財經作家吳曉波一席話,引發在座企業主共鳴。

中國最「牛」的製造企業,在時代洪流中一刻不停地進行着篩淘。過去30多年,中國製造企業搭勞動力、原材料、土地價格、稅收優勢,「山水」模式走到了盡頭。

「中國第一家五星級酒店——廣州白天鵝酒店剛建的時候,在大陸找不到一個配件企業,連浴缸木塞子都要從香港進貨;中國人發展汽車工業,德國人來參觀了一汽、二汽,回去報告裏寫:上海使用的設備是希特拉時期的……」據吳曉波描述,中國製造業起步時境遇「寒磣」。

改革開放後,中國生產的紐扣、襯衫、打火機、皮鞋、冰箱、空調、汽車,打上「Made in China」標籤,走向全球市場,賺取跨國企業產業鏈上的「最後一元錢」。

「在座的,還在堅持做製造業的老闆們,該為你們自己鼓掌。」在吳曉波看來,直到2008年,製造企業的好日子到頭了:外有金融危機來臨之患,內有勞力、管理成本上升之憂,房產等「快錢」領域仍散發着誘惑,堅持至今,殊為不易。

時下流行的「大數據」,被吳曉波稱為大浪淘沙的「定海之寶」。「從今往後看,中國新的製造企業模型,一定是專業公司+信息化改造+小製造。」

實際上,大數據已經在商業應用上有所體現:企業用春運數據匯出「遷徙地圖」,電視商按觀眾偏好安排劇情走向,對製造企業是怎樣的「為我所用」。

吳曉波認為,未來活得下來的製造企業,未必如今日一般體量龐大,極可能是中小型的專業公司,細分市場,用數據化手段,對企業生產、營銷等所有流程進行改造,最終改造與消費者的關係。

他還預測了改造的結果:原來中國一個全球化的工廠只做一個款式,每個款式做100萬件;今後每件一個款式只做1萬件,但是每件賺100美元。

「一半以上的企業主可能熬不過去。在未來三到五年裏,大規模倒閉、減產現象或持續,但熬過去的企業,會變得更強大。」吳曉波說。

責任編輯: 王篤若  來源:中國新聞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4/0224/374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