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上海新城「斷裂帶」空置比比皆是

「您要去哪兒?」

「藍天經濟城。」

「30元一口價。」

「對不起,我坐出租車。」

「這裏沒有出租車,上我的車吧。」

出了上海地鐵11號線南翔站,迎接《國際金融報》記者的便是一群熱情的黑車司機。果然,記者沒有等到出租車,只得折返,乖乖地坐上了黑車。黑車司機王先生一路提速,絲毫沒有在市區出車的逼仄。出了外環以外十公里,上海已經安靜了許多,樹小牆新,人影寥寥。從市區的城市森林突然出現在這裏,一種現代化的詭異斷層感,撲面而來。

其實,這種斷層感不僅僅出現在南翔。寶山、奉賢、青浦、松江等區,這種被稱之謂「城市斷裂帶」的地區,比比皆是。

新城好了,人哪去了?

上海之前從不缺人。上海藍天經濟城黨委書記裴家文向《國際金融報》記者介紹,南翔此前有相當一部分的人口是由在此設廠的工人組成,但現在許多工廠已搬遷,工人占人口的比重已大幅度減小。

但黑車司機王先生的理由只有一個:房價趕走了打工仔。「現在造了好多新的住宅,房價都漲到了2萬元/平方米了,這兒像我們這樣的外地打工者是越來越少了,郊區的住房都那麼貴,老靠租房子也不是回事,好多朋友都回老家了。」

即便如此,南翔的目標依然很遠大。「按照計劃,到2015年,南翔的人口數量要從目前的18萬,達到30萬。」裴家文介紹,這30萬人口,將主要由高素質的白領組成。從18萬人口,躍升至30萬,漲幅超過2/3。

南翔如此大規劃造城的舉動,只不過是上海大力造城的一個小小縮影。然而,外地打工者不斷流失,如此龐大的人口目標能否實現?

裴家文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如今新城的確面臨着人口集聚的問題。一方面是由於產業轉型,由於產業由工業向高端製造業或服務業等第三產業轉型,許多原本的工業生產被叫停,比如嘉定區政府在多年前就已暫停工業用地的審批。大量低技術的工人被淘汰,而其中很大一部分便是外來務工者。另一方面,由於產業升級等配套設施的建設,政府需要對一些舊房進行拆遷,原本租住便宜舊房的外來者需要尋找新的落腳點,而新落腳點的租金往往是他們不能承受的,這些因素都直接導致了新城人口的大量流失。

「未來只有通過產業創新,產業轉型來引進高技術人才,才能實現新城人口集聚的目標,目前來看,南翔要實現30萬人口的目標應該問題不大,但整個嘉定新城要實現2015年人口達到100萬的目標還是比較困難。」裴家文坦言。

在各區都躍躍欲試大力造城之時,上海將出台新的城市規劃之聲也傳了出來。

2013年12月27日,上海市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通過《上海市地下空間規劃建設條例》,自今年4月1日起施行。這或許是上海出台新的城市規劃的前兆。

近年來,「國際金融中心」一直是上海想打造的目標,各個行政區也都摩拳擦掌進行着宏偉的產業規劃與空間規劃,大造各種標誌性建築,興設各種產業。如徐匯區的南外灘建設、浦東的前灘等。

然而,在各地大興土木的背後,成效又有多少呢?規劃與願景又有多遠的距離?以南外灘為例,位於龍華中路上的正大樂城是隨着南外灘的規劃而新建起來的集商務、娛樂為一體的商業中心。而當《國際金融報》記者走入這幢新建不久的摩登商場時,「清冷」卻是第一感覺。傍晚時分的餐館上座率大多都不足四成。

而鄉鎮方面,據一位了解內情的人士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遠離市中心的浦東宣橋鎮,也在醞釀着一個宏偉規劃——在「十二五」規劃里要把宣橋打造成遠東地區最大的黃金珠寶交易中心,而且做了很詳細的可行性分析報告。

不僅是郊區,還是中心城區,上海各地的新規劃熱情在不斷升溫。然而,規劃與現實有多遠?

以臨港新城為例。《國際金融報》記者搜索臨港新城『十二五』規劃的文件了解到,規劃表示到2020年,人口規模將達到80萬。臨港新城雖然在產業調整和人口集聚道路上努力奔跑了10年,產業初具規模,「臨港製造」品牌效應初顯,但由於常住人口過低,在一些媒體的報道中,臨港新城一度被稱為「空城」。如果僅以目前的速度,臨港新城的發展目標幾乎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種種跡象顯示,隨着經濟的轉型,深化改革的推動,上海新一輪規劃的啟動只是時間問題。但是舊規劃的願景還未實現,新一撥規劃又將接踵而至,這有必要嗎?

「上海進行新一輪城市規劃是很有必要的,首先上海城市的發展太快,很多原有規劃已經沒有辦法適應發展的需求。但上海的新規劃必須要建立在對舊規劃深入評估的基礎上。」孫業利強調,上海之所以發展這麼快,是因為過去的規划起到了積極作用。但是,如果規劃的進行跟不上新時期的發展速度,反而會限制新的發展,他把這種現象稱之為「溫柔鄉之夢」。

新規劃是迫切需要的,那它又該有怎樣的佈局?

「上海的空間千萬不要再規劃了。」孫業利表示,新的規劃將不再是簡單的限於建築、空間這種看得見的規劃。現在許多人一提到城市規劃,首先想到的就是空間規劃,其實這是嚴重的誤區,會造成巨大的浪費,社會、經濟效果也未必好。

在孫業利看來,城市發展並不需要依靠大樓,新的建設也完全可以利用舊的資源。比如上海浦東的金橋地區就有許多老廠房可以使用,還可以利用。而在「上海未來城市發展戰略和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編制工作專家諮詢會」上,不少專家也表示,未來要爭取建設用地「零增長」。

對此,華東師範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院教授徐長樂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零增長」是有條件實現的。他說,未來可以通過改造用地的方式,對舊用地進行新利用、新的合理規劃。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國際金融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4/0113/364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