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文集 > 正文

何清漣:從「李克強看跌期權」到「榨菜指數」

中國經濟向好還是向壞,評論莫衷一是。海外流行的「李克強看跌指數」表示國際投行界對中國經濟「向好」的期待;中國發改委推出的「榨菜指數」則標識中國實體經濟「向壞」。

「李克強看跌期權」後面的不安

所謂「李克強看跌期權」( Li Keqiang put),是指李克強為中國經濟提供的保險。「看跌期權」一詞是期貨交易術語,原指期權購買者擁有在期權合約有效期內按執行價格賣出一定數量標的物的權利,是投資者為自己購買的一道保險。由於有人預測中國今年經濟增長率可能低於7%,引起外資不安,但李克強近日卻承諾今年經濟增長率不低於7.5%,這讓外資多少感到一點安慰。

今年6月,巴克萊資本推出的「李克強經濟學」(Likonomics)一詞,將李克強的經濟政策概括為三部分:不出台刺激措施、去槓桿化和結構性改革。國際投行界將這三點看作中共政府將以金融改革為突破口進行經濟改革。筆者曾寫過一篇文章,指出李克強經濟學缺乏實施的制度基礎。但不到兩個月,國際投行界推陳出新,推出了不太樂觀的「李克強看跌期權」。

兩個月間發生如此變化,是因為中國經濟正以各種方式向外釋放走低的信號。這一期間中共政府連出重手,美贊臣、達能、恆天然等六大外資奶粉公司均因存在反競爭行為及價格壟斷行為而受到重罰;藥商葛蘭素史克等數家西方藥企因行賄問題正受到中國有關部門調查。此舉被《金融時報》稱為「外資在中國的噩夢」。這兩大行業在華外商的遭遇,與其說是中共政府要反腐並整頓市場,不如說是在本國經濟結構調整遇到極大困難時,當局保護本國民族工業的一項舉措。

無論是「李克強經濟學」,還是「李克強看跌期權」,與其說代表國際投行界對中國經濟真實狀態的判斷,不如說是外資為自己描畫的的中國經濟幻象。

國際投行界為何希望中國經濟堅挺?原因很簡單,從2013年5月開始,國際短期資本開始流出新興市場,引發了新興市場貨幣貶值和資產價格下跌。5月至6月中旬,大部分新興市場經濟體貨幣對美元顯著貶值,其中南非蘭特貶值9.2%,印度盧比、巴西雷亞爾、菲律賓比索貶值幅度也在5%以上。與此同時,新興市場股市下跌,國債也遭到拋售,國債收益率出現上揚。昔日在中國市場上投注大量資本的投行經理們擔心業績大滑坡,因此希望中國經濟挺住,「李克強看跌期權」就是這種信心不足的表現。

發改委規劃司官員對外介紹,他們根據榨菜的銷量分析農民工流動方向,做為制定相應的福利政策的依據

發改委規劃司官員對外介紹,他們根據榨菜的銷量分析農民工流動方向,做為制定相應的福利政策的依據

「榨菜指數」意味什麼?

所謂「榨菜指數」屬「中國製造」,是國家發改委最近的創新,發改委規劃司官員對外介紹,他們根據榨菜的銷量分析農民工流動方向,做為制定相應的福利政策的依據。

筆者認為,這個「榨菜指數」其實預示的內容更豐富,不僅代表農民工流動方向,更代表着中國產業結構類型的變化與沿海經濟的衰落,簡單概括,就是長三角與珠三角那些市場競爭型產業正在衰落,中西部地區政府扶持的項目正在興起,這一興一衰就是農民工流動方向變化的原因。

在此介紹「榨菜指數」的涵義。據《經濟觀察報》8月9日在「城鎮化的榨菜指數」中介紹,涪陵榨菜近年在全國各地區銷售份額變化,能夠反映人口流動趨勢。因為榨菜屬於低質易耗品,中等收入的城市人口對其的消費穩定,消費群體主要是低收入流動人口。國家發改委規劃司官員發現,涪陵榨菜在華南地區銷售份額逐年減少,由2007年的49%逐年下滑到2011年的29.99%。其他市場的漲幅均超過25%,2009年至2012年間,涪陵榨菜在華中地區銷售份額從2.6%提高到10.57%,中原地區從8.02%提高到10.1%,西北地區從9.38%提高到11.91%。

中國統計數據習慣性造假,但榨菜銷售廠家並不需要在銷量上造假,用這個指數觀察中國經濟變化有看點。

觀察中國經濟態勢,珠江、長江這兩大三角洲確實是個重要窗口。從近現代以來,這兩地經濟一直是興旺早於其他各地,衰退亦晚於其他各地。若這兩個經濟龍頭地區陷入困境,其他地區的麻煩恐怕更大。

珠三角原是中國這個世界工廠的主體車間,現在不僅面臨加工業衰落,廣州市近年培養的以日系汽車為主的這個「戰略性產業」也受到很大衝擊,處境艱難。過去30年以來,廣東省是中國為數不多的幾個上繳稅收大省,現在也面臨稅源枯竭的窘況。當地政府除了想方設法向企業羅掘稅收之外,同時也試圖減少對中央財政的上繳。最近,在各省行政長官前往京城財政部求助之時,一向財大氣粗的廣東省省長竟然也放下身段,加入了「哭窮」行列。

長三角地區的浙江溫州一向被視為私營經濟發展的樣板。現在以勞動密集型輕工產業為主幹溫州模式也走到了盡頭,鞋業、服裝、皮革、眼鏡、制筆、打火機等產業都在衰退,今年1至5月,浙江中小企業出口數量減少1500家。溫州與廣州這兩座曾富甲一方的城市,如今均被國內媒體列入產業衰亡城市的名單。

珠三角與長三角的勞密型企業,一直是中國農民工就業重鎮,目前農民工從該地流出,流往華中、中原及西北地區,並非中國經濟福音。這種流動表示農民工或是回家,或是在這些離家較近的地區就業。這種就業並非在市場競爭類型的產業里就業,大多可能是在政府推動的項目,即新城鎮化需要的基礎設施、房地產等建築工程中就業。據政府部門發佈消息,目前,新城鎮化已成中原地區經濟發展的龍頭,西北地區如陝西「撤鄉並鎮」,推出「縣城-大鎮-大村」的新城鎮化模式,準備十年完成。華中地區的中心城市長沙、武漢的新城鎮化內容則是努力擴大新區規劃,催生新的商業圈。

所有這些政府主導的投資,大都無法形成有效的市場需求,缺乏後勁,也缺乏效益,無異於在舊的「鬼城經濟」陰影之下,再催生新的「鬼城經濟」。

以上並非壞消息的全部。此刻,中國正面臨近30年來最大的一次產業結構調整。在中國經濟中曾扮演主要角色的光伏企業、造船業、鋼鐵行業、LED照明行業、中小房地產企業等九大產業都面臨破產,資源枯竭型城市和產業衰竭型城市的數量也正在增加。

可以說,中國現在正面臨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雙衰退的困難局面。國際投行界了解中國虛擬經濟的困境,知道中共政府債務和影子銀行將可能成為引發中國經濟和金融危機的兩大風險地帶,近三年來急劇發展的信託公司行將破產,第三方理財行據稱今年將倒閉600家就是徵兆,「李克強看跌期權」成了他們給自己做的定心丸。「榨菜指數」與其說是發改委據之制訂福利政策的依據,不如說這一指數預示着中國實體經濟的衰退。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BBC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3/0815/326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