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古詩古文 > 正文

《菜根譚》是一本帶給你智慧、運氣和福氣的書

  智慧啟引:『《菜根譚》是在明朝後期問世的。《菜根譚》是一本給他們帶來了福氣和幸運的書。雖然不列在「十三經」里,但在老百姓的心中,這本書卻已經跟《論語》、《孫子兵法》那樣,成了一部經典。古人講:「凡種菜者,必要厚培其根,其味乃厚。」要想種出好菜,先要養好菜根。人的一生,要繁榮、要精彩,也要從根部培養。《菜根譚》就是教你如何把這個根養好,使人生枝繁葉茂、有滋有味。』

  《菜根譚》這本書,小時候我家裏就有,是很粗糙的民間翻印本,加上年深月久眾手翻閱,更不成樣子。大概是由於從小學到研究生階段的各類「文學史」、「哲學史」都沒有提到過這本書吧,我從來沒把這本書當回事兒。

  直到有一年春天,在一次很平常的閒聊中,祖父對我說:「兒啊,看看《菜根譚》吧。學問就是要搞清楚天、地、人,你們現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天地都搞清楚了,但還沒有搞清楚人是怎麼回事呢!看看《菜根譚》吧。」

  那一年冬天,祖父就去世了。這是他以古稀之年的人生閱歷,留給我的最後教誨。

  於是我翻開了這本舊書。我沒有想到,讀了一遍之後,接下來竟會一遍又一遍地讀。

  也就是在這之後,我才發現:書店裏、地攤上,擺着《菜根譚》的各種版本;喜歡《菜根譚》的人有很多。他們都說,《菜根譚》是一本給他們帶來了福氣和幸運的書。我相信他們的話,因為這在我身上也應驗了。

  《菜根譚》是在明朝後期問世的。當時的社會,商業繁榮,思想活躍,人們生活條件不錯,心理上也趨向追逐名利,嚮往奢侈生活。這與當今社會頗有幾分相似。其作者洪應明,早年也是一位積極進取的人,熱衷於追求功名利祿,經歷了一番風雨,晚年看破世態,歸隱山林,平心靜氣地總結他一生的成敗得失,寫出了這部《菜根譚》。

  雖然不列在「十三經」里,也不收入各類課本、教材或學術史,但在老百姓的心中,這本書卻已經跟《論語》、《孫子兵法》那樣,成了一部經典。老百姓心中有桿秤,他們對經典的要求,或許比學院派還高:不僅需要有最高的智慧,還需要簡潔明了,需要通俗易懂,需要對人有用,給人帶來快樂、幸運……

  這才是真正的經典!《菜根譚》就是這樣一部經典。

      咬得菜根,百事可成

  一部洞徹社會人生、給人安身立命的本錢的書,理應取一個驚天地泣鬼神的書名才對啊,可這本書卻用了這麼一個平平淡淡、甚至有些老土的名字:菜根譚。

  別看這個名字老土,它卻是有出處的。宋儒汪革說:「人就咬得菜根,則百事可成。」菜根,就是蔬菜的根,它的意味是多方面的。

  菜根是很不起眼,容易被人丟棄的東西。《菜根譚》裏的這些話,也比較平實,講的似乎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道理,可也正是這些老生常談的道理容易被人忽視。

  所有的菜,都是從根部長起來的,沒有菜根,就沒有各種各樣的蔬菜。所以,古人講:「凡種菜者,必要厚培其根,其味乃厚。」要想種出好菜,先要養好菜根。人的一生,要繁榮、要精彩,也要從根部培養。《菜根譚》就是教你如何把這個根養好,使人生枝繁葉茂、有滋有味。

  大家每天都吃蔬菜,但很少有人吃菜根。可到了窮困潦倒的時候,沒有蔬菜吃,人就得吃菜根了。到了那個地步,你會怎麼樣呢?沒出息的人會在窮愁中潦倒,一蹶不振。如果你仍然有滋有味地嚼着菜根,平靜地過日子,那就說明你是一條好漢,能忍受得了生活的清貧,能經得住逆境的考驗,以後必成大器。須知:

  「富貴是無情之物,看得他重,他害你越大;貧賤是耐久之交,處得他好,他益你反深。」

  正如瓜果蔬菜、大魚大肉吃得太多,不一定對人有好處;而嚼點菜根,反倒使人清爽有神。

  有一段時間,或許是受了《菜根譚》的影響,我特意找來很多菜根,比如白菜根、芹菜根,放在嘴裏仔細咀嚼:第一感覺都是粗糙,有的菜根寡淡無味,有的菜根澀澀的,有的菜根味苦。我對自己說,這就是人生本來的滋味啊!先得有菜根,然後才又五顏六色的蔬菜;先得能忍受一番清淡枯澀的光景,人生才有大作為。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360doc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3/0628/315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