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6000萬+N 李克強再遇朱鎔基難題

— 六千萬公務員 讀鳳凰周刊《中國財政到底養了多少人?》一文有感

作者:

官場副職

  去年「兩會」時,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劉錫榮在大會上發出強烈唿吁:「中國的公務員已超1000萬,老百姓再勤勞也養不起這麼多的官!……」瞬間,劉錫榮成為媒體新聞人物。並倍受網民熱捧。

  然而認真看了《劉錫榮:「千萬公務員」數據來自趙啟正》一文後,我發現了一個巨大漏洞:趙啟正他們統計國家公務員時,竟把數百萬戰鬥在各級黨委、紀委、宣傳部、統戰部、黨校、共青團等重要革命工作崗位上的同志們漏掉了。這無疑是一個性質很嚴重的疏忽:領導公務員的同志們不算公務員,誰算公務員?考慮至此,便撰寫了一篇題為《關於「中國1000萬公務員」的求證》文章,對「1000萬公務員」的說法予以質疑。文章刊在博客上後,不但引來網民熱評,幾天內還連續接到國內外十多個新聞媒體記者的電話採訪。很有些虛榮的咱,便為自己的偉大發現洋洋自得起來……

  然而昨天看了鳳凰周刊一篇題為《中國財政到底養了多少人?》的文章之後,卻不禁目瞪口呆……想起去年洋洋自得的樣子,臉色更瞬間赤橙黃綠青藍紫……

  且看一面一段話:

  「財政部在2012年出版的最新的《2009年地方財政統計資料》中披露的數據顯示,到2009年年底,全國不包括中央的地方財政供養人口為5392.6萬人。這些都是有公務員編制或者事業單位編制的體制內人員。除此之外,中國還存在大量的准財政供養人員,包括現有60餘萬個村委會以及8萬餘個居委會——兩者總人數約為275萬人。加上這部分准財政供養人口,到2009年年底,中國財政實際供養人數超過5700萬人……到2012年,中國財政供養人口已超過6000萬!」

  再看——

  「中國行政管理費用占財政總支出的比重是逐步上升的,1980年佔5.43%,1985年佔6.51%,1990年佔9.83%,1996年高達13.11%。民生證券研究院副院長管清友認為,1995年的行政管理費用比1978年的行政管理支出增長了19倍。25年來,老百姓供養一名科長的費用,大約以每年20.9%的複合比例增長。」

  看了上述消息,怎不目瞪口呆呢——6000萬吃皇糧的,一個準大國的人口了!

  看了上述消息,臉色怎不瞬間「赤橙黃綠青藍紫呢」?——之前,咱一度以為吃皇糧的隊伍絕不會超過3000萬!

  看了上述消息,便又想起前鄉黨委書記李昌平《給總理的上書》中的一句話:「負擔如泰山,幹部如蝗蟲!」還想起前總理朱鎔基的一句感嘆:「如此臃腫的機構和數量龐大的行政人員,把國家的錢都吃光了!」

  提起朱鎔基,更勾起一宗心事:十四年前,這位萬眾歡唿的「鐵面宰相」即位不久,便揮拳立誓要來個「兩手抓,兩手硬」:第一手硬:「準備好一百口棺材,也有我的一口」;第二手硬:國務院先行開刀,舉國上下來個大規模的「精兵簡政」……聽了朱總理的話,尤其是看了朱總理揮拳立誓照片,草民李悔之與很多中國百姓一樣,眼裏含啜激動淚花,嘴裏喃喃自語:看來,這回中央要動真格的了。屁民們真的要過上「天天都是好日子」的幸福生活了……

  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咱發現自己的熱淚白流了:用特殊材料做成的貪官同志們就是不懼「棺材」——越是反貪,貪官隊伍越是龐大,貪官的「含金量」也越來越高——以至微博上的網民口味越來越重,曝光幾十萬、幾百萬貪腐案的帖子,連輕輕按動鼠標點擊轉發的興趣都消失了。

  而「精兵簡政」呢?越是「精簡」,吃皇糧的隊伍越來越像蝗蟲一般;越是「精簡」,「維穩辦」、「精神文明辦」、「城管」一類的從詞典上查找不到的單位便雨後春筍一般冒出來;越是「精簡」,陽光的行政開支和灰色的「三公」消費越是大鵬展翅直衝雲霄九重天……

  如此怪象,害得咱四處查找最新版的《成語詞典》和《新華詞典》——莫非為了特色事業之需要,上面下了紅頭文件,將「精兵簡政」改作「增兵繁政」?或將「增」同志與「簡」同志相互調換工作崗位了?

  然而,《中國財政到底養了多少人?》一文讓人最犯傻的,還是下面這段話:

  「中國財政供養規模的問題不僅僅是存量巨大,其加速增長的趨勢才是真正令人擔憂的地方。從1998年到2009年,中國財政供養規模從3843萬人飆升到5393萬人,11年間增加了1550萬人,年均增加141萬人。期間,2007年是一個拐點,當年財政供養人口突然增加了300多萬人,增速飆升到7.7%,而此前增速一直控制在4%以內。」

  「2007年、2008年、2009三年,財政供養的離退長休的公職人員累計增加317萬人。年均100萬人以上。」

  「2006年,體制內在職人員3366人萬。到2009年,增至3815萬人。三年時間增長約450萬人!」

  也即是說:當今中國,最讓人「傷不起」的,並非6000萬吃「皇糧」大軍本身。而是:6000萬+N!——尤其是近幾年,年增250萬人。

  年增250萬又是一個什麼概念呢?「文革」之時,為了表明中國不懼美帝、蘇修(蘇聯)和各國反動派的全球大包圍,最高領袖大手一揮手,發出「全民皆兵」之號召……而當今中國呢?吃皇糧隊伍如果按目前速度發展下去,「全民皆官」的偉大日子也為期為遠了。

  這時,一些可愛的紅頂專家學者出來講公道話了:「不要忘了咱們中國有13億人口哪!按人口平均,當今中國的官民比例也就1:23.5,即大約23.5個納稅人供養1人嘛。人家美國14人供養1人,日本是24.4人供養1人,德國是18.4人供養1人,只比日本稍稍高一點嘛。」

  我查了許多數據,發現紅頂專家學者們引用的數據可靠性還是很高的。然而——

  「按照2009年的數據計算,中國每百萬美元GDP的財政供養人口為10.8人,而美、日、德、法和英國每百萬美元供養的財政人口分別為:美國1.56人、日本0.95人、德國1.33人、英國2.8人。中國財政供養的負擔和規模相當於日本的10倍多、美國的7倍、德國的8倍以及英國的4倍。」(摘自《中國財政到底養了多少人?》)

  日本是24.4人供養1人,中國23.5人養一人,本質上的差距卻在10倍以上!

  上面一組數據,紅頂專家學者同志們當然是不會看到的——一直以來,為了營造大平盛世、和諧社會的良好氛圍,紅頂專家學者同志們總是得心應手地運用各種不同的數學計算公式。比如,當談及GDP、國民人民幣儲蓄和外匯儲蓄的偉大增長時,他們總喜歡用加法和乘法;為化解各類與和諧社會、中華千年太平諧盛世很不協調的各類負面數據,以及災難損失數字、死亡人數,他們便使用「N÷13億」的計算公式——一年上萬億元的「三公」開支一旦除於13億,也只是區區小菜一碟;至於損失幾百萬、幾千萬,死傷一百幾十號人,在13億這個極其偉岸的被除數面前,就得藉助顯微鏡才能看得清了。這一招在網絡刁民面前雖然很討罵,但對付國外顛覆勢力和不懷好意者的攻擊卻很管用。

  然而,當一個個偉大成果、輝煌成就分攤在每個國民頭上往往十分可憐,或可忽略不視之時,紅頂專家學者們卻像捍衛國家統一般捍衛這一個個偉大成果、輝煌成就數字的高度統一性和不可分割性。而絕不會使用「N÷13億」的公式。

  此外,紅頂專家學者們還把外交部同志「有選擇性地與國際接軌」那一招也學得十分精通。比如吧,在談人均財政供養人員時,他們只會與美國、日本、德國、英國等國家「接軌」,而不會與同等水平的「金磚四國」印度「接軌」——印度人口12.4億人,目前共公共部門的僱員供養比為69人供養1人!

  還有一個極為重要、至為關鍵的一點,紅頂專家學者更不會與之「接軌」的,這就是:從人均官民比例上,中國與美國、日本、德國、英國等發達國家相比,並不顯得太高。但:發達國家的政府職能是服務,因而絕大多數政府僱員的職責是為全社會提供各種公共服務和公共產品;而咱們的特色政府則是黨政混編、無所不管的准全能型政府(全能型前面加個「准」字,比三十年前還是進步了)。而絕大多數官員平時都幹些啥呢?先看下面兩組很多人熟知的比較數據:

  (一)、紐約,世界經濟之都,人口1800萬,GDP26000億美元,「市領導」6人——市長1名,副市長3名,議長1名,副議長一名;

  東京,人口1300萬,GDP11000億美元,「市領導」7人——市長1名,副市長1名;議長1名,副議長等「市領導4名;

  中國鐵嶺市,人口300萬,GDP46億美元,人口是東京的五分之一、紐約的六分之一,GDP是東京的0.1%、紐約的0.18%,「市領導」卻有41名:市委書記1名,副書記4名,常委11名,市長1名、副市長9名、市長助理3名,人大主任1名,副主任7名,政協主席1名,副主席8名。就是這個市政府還有20名處級副秘書長,平均每個市長配備了兩個秘書長!

  (二)、中國新鄉市,人口565萬,GDP100億美元,人口不到東京的一半、紐約的三分之一,GDP是東京的0.9%、紐約的0.4%,但是市領導卻是43名:市委書記1名,副書記4名,常委11名,市長1名、副市長8名、市長助理4名,人大主任1名,副主任8名,政協主席1名,副主席9名。這個市政府還有16名處級的副秘書長!

  也只是說:按人均比例來看,美、日、德、英等西方發達國家的財政供養人數也不低,但性質上與中國幾乎是兩回事:前者的政府官員和僱員的職責,是為全社會的就業、養老、公共教育、公共醫療、公共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提供全方位立體化服務;而後者呢,黨工、政工太多太多;「一杯茶,一支煙,翻翻報紙又一天的「工作式休閒」的幹部太多太多;「綜合治理辦」、「維穩辦」、「精神文明辦」、「計生辦」一類與國際無法「接軌」的官員太多太多……而「服務辦」的官員則太少太少!

  所以,就拿日本與中國而言:縱然人均供養官員比例同樣是1:24,性質上卻有兩個絕不相同:一、24個富人養一個官與24個窮人養一個官。二、前者養的官員職責是服務於大眾。後者養的官員職責是牧養大眾!

  談了許多令人傷起不起的數據和現狀之後,就要談談這些令人傷不的數據和現狀產生之根源了。

  前些日子,網友「耒陽網事V」在新浪微博爆料,稱湖南耒陽市一個只轄7個居委會、2個村委會的(五里牌)街道辦事處,竟有5個副書記、5個黨工委委員、10個副主任、2個主任助理,共計20多個領導。對此,耒陽市委宣傳部一羅姓副部長解釋稱:「這都是政策允許的,並沒違反幹部任用條例。」

  看了這個消息,我不禁想起一則舊聞:2010年,網曝四川貧困縣——劍閣縣,設14個副縣長。對此,該縣政府辦工作人員回應稱:「領導班子都是嚴格按照國家的政策配備的」。

  看到「領導班子都是嚴格按照國家的政策配備的」這句話,突然想起任志強的感嘆:「新疆一個縣,人口只有5萬人,配完人大政協政公檢法五套班子,這個縣就沒人了!」

  一個連皇帝老兒時代打着燈籠找不到影兒的「街道辦」,竟有二十多位戴烏紗帽的官兒;一個人口68萬人的國家級貧困縣,竟配備14位副縣長!這些,在特色中國本是司空見慣之事。見多不怪了。奇就奇在「這都是政策允許的!」怪就怪在「都是嚴格按照國家的政策配備的!」

  還有更奇、更怪的:前年冬在廣州與廣東梅縣一位紀檢老幹部吃飯時,他無意中向我講了這樣一個情況:縣委的書記、副書記,縣長、副縣長退居「二線」(或任「人大」主任或副主任,或任「政協」主席、副主席)後,原來每年6—8萬元的「首長辦公費」仍然繼續享用。直到退休。他還粗略計算了一下,該縣享受此項特殊補帖的人數超過50人。接着他還向我講了此中的「貓膩」:由於監管制度純屬虛設,首長的一切辦公費用和開支,一概按「正常開支」報銷。這樣一來,一年6-8萬元的「首長辦公費」,也就成了首長的「純收入」。

  聲明:因為隔了近兩年,「首長辦公費」一詞是否準確,我已記不太清。但絕對記得清的是:當時這位老幹部還特地向我解釋:這個「費」與台灣的「公務機要費」是一回事。

  真想請可愛的紅頂專家學者們解一套學術題:中國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50個地區(州、盟);661個市,其中:直轄市4個;地級市283個;縣級市374個;1636個縣,究竟有多少人領「首長辦公費」?「退居二線」後仍然享受「首長辦公費」的官員有多少?總金額是多少?縱然是「N÷13億」又是多少?

  中國的行政管理費為何16年間增長19倍?從「首長辦公費」退而不休一事中人們不難找到答案中的一個細節!為免看官更傷不起,更多類似的細節就不再談了。

  下來,談一個中國紅十字會不肯脫官袍的故事:

  雅安大大地震之後,有一件事讓咱倍感受傷:太多網友一再唿吁千萬不把愛心款物交給紅十字會,而要交給《一基金》一類民間慈善機構。香港甚至發生了「抗捐」事件。這是一個令人憂慮信號——國家權力信用面臨極為嚴重危機。為此,網絡上為此群情激憤,強烈要求立即將紅十字會去衙門化而與國際接軌。

  特色中國真的太多特色之事:1904年日俄戰爭之時,上海商界名人沈敦和聯絡幾位上海紳商發起並建立了「萬國紅十字會上海支會」。這是如假包換的「與國際接軌」的民意慈善機關。然而後來改稱「大清紅十字會」、「中國紅十字會」之後,性質也就半官半民了。而到了「新中國」成立後,中國紅十字會赫然成了副部級的全天候官衙。成為中央財政一級預算單位。部門、人員、行政開支當然也「與時俱進」了。……

  自郭美美事件之後,連當局也意識到「不變革無路可走」了。因而去年下半年開始,立定主意試行「去行政化」改革。但,這個改革方案首先在紅十字會內部引起一片抗議聲——一旦「去行政化」,就意味着他們不再是手捧金飯碗的公務員了。是可忍,孰不可忍?……結果,「去行政化」推不下去,只能繞道。這一繞,又不知猴年馬月才能繞出來了。(詳看《紅十字會改革的曲線路徑_》)

  看了「『去行政化』推不下去,只能繞道」的字眼後,不少革命修養欠佳的網民便唾沫飛揚罵將起來:

  「不要臉!全世界有幾個國家的紅十字會是官衙的?天天談與國際接軌,為何紅十字會就不能接軌?」

  「操!人心所向,大勢所趨,紅十字會他們反對,難道就可以不改革了嗎?」……

  看來,上述網友政治上真的很幼稚,很有必要響應毛領袖當初的號召,把《紅樓夢》看上個四五遍之後,才會明白啥叫「一損皆損,一榮皆榮,扶持遮飾,俱有照應的」,啥叫「一發不可牽,牽之動全身」。

  嘮叨了一大堆,終於要與本文主題「接軌」了:為削減政府開支,新總理李克強約法三章:「本屆政府內,一是政府性的樓堂館所一律不得新建;二是財政供養的人員只減不增;三是公費接待、公費出國、公費購車只減不增。這三條中央政府將帶頭做起,一級做給一級看。」李總理的表態,讓咱想起了朱總理的「一百口棺材」,想起了魯迅「挪動一張桌子都要流血」的話,想起了紅十字會不肯脫下官袍的故事……眼裏也就不再含啜激動的淚花,而是憂心忡忡起來……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博客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3/0506/303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