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海外黨媒:誰毀掉了胡耀邦?習仲勛怒指薄一波

作者:
1月10日,由中央顧問委員會副主任薄一波主持的「民主生活會」在中南海召開。薄一波一上來就要胡耀邦作檢討。薄一波說:「胡耀邦整天到處亂跑,全國兩千多個縣,你都快跑遍了,你是黨的主席、副主席、總書記中能跑的最高紀錄。這不叫指導工作,而是遊山玩水,譁眾取寵。」面對如此場面,習仲勛忍無可忍,指着薄一波等人說:「你們這是幹什麼?這不是重演『逼宮』嗎?」說着說着,習仲勛激動起來,說:「這不正常!生活會上不能討論黨的總書記的去留問題,這違反黨的原則。我堅決反對你們這種做法!」

二十四年前的今天,胡耀邦因為心臟病,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也告別了紛爭複雜的政治舞台。一九八六年底至一九八七年初,近百萬學生在全國進行了聲勢浩大的示威遊行,「要民主,要自由,要人權,反官倒,反腐敗」的口號聲,排山倒海,震動全國,震動中南海。中共高層內部的鬥爭,也隨之愈演劇烈。緊接着中共元老們導演了憑「生活會」逼宮,非法逼胡耀邦下台的整個過程。

胡耀邦在中共高層和底層民眾中的口碑都是非常不錯的。李先念曾經對楊尚昆評價胡耀邦說他「陽的多,陰的少」。也有些高層官員說他「為人寬厚,吵架不記仇,好共事」。就連當時對胡耀邦積怨很深的鄧力群也坦言:「胡耀邦不搞陰謀,光明磊落,觀點不同,他就講出來,講出來也是指名道姓。」……而民眾則一致認為,胡耀邦開明寬容、民主、不打壓知識分子、保護自由人士、親民……

作為中共領導人,胡耀邦表現出的開明和民主或許是對的,但他忽視了一點,他所贊成的觀點未必就是中共領導層需要的。

胡耀邦與鄧小平、李先念在一起

1987年元月初,北京學潮進一步發酵,北大學生燒了《北京日報》,指它為「造謠」的報紙,這一場面激怒了不知反思自己的中共「左派」。鄧小平再也忍受不住,當夜,陳雲薄一波、彭真、王震等中共元老集會,決定解除胡耀邦的總書記的職務。眾人不謀而合,認為最好的辦法是讓「胡耀邦辭職」,「他拒不執行小平同志的指示,在關鍵時刻陽奉陰違,失去制止學潮的最好時機。」「對他應像解決華國鋒的問題一樣處理!」

1月10日,由中央顧問委員會副主任薄一波主持的「民主生活會」在中南海召開。薄一波一上來就要胡耀邦作檢討。

鄧小平、薄一波在中顧委一次全會上

薄一波說:「胡耀邦整天到處亂跑,全國兩千多個縣,你都快跑遍了,你是黨的主席、副主席、總書記中能跑的最高紀錄。這不叫指導工作,而是遊山玩水,譁眾取寵。」

楊尚昆說:「胡耀邦,你如果想要亡黨亡國的話,你就和資產階級自由化分子結成聯盟吧。」

王震則說:「你胡耀邦要是不願意和我們走的話,你就不必呆在這裏了。」

宋任窮說:「我最不能容忍的就是胡耀邦對待鄧小平的態度。」

連續多天的「生活會」上,發言者矛頭都指向胡耀邦,斥責他只講「反左」,不講反右。薄一波、彭真要求胡耀邦辭職,王震表示:「薄一波、彭真代表了我們大多數的意見。」

王震與鄧小平

面對如此場面,習仲勛忍無可忍,指着薄一波等人說:「你們這是幹什麼?這不是重演『逼宮』嗎?」說着說着,習仲勛激動起來,說:「這不正常!生活會上不能討論黨的總書記的去留問題,這違反黨的原則。我堅決反對你們這種做法!」

經過連續六天的生活會,胡耀邦的思想受到極大震動,也深感世態炎涼,人心叵測。平日這些見了他點頭微笑,每當他徵詢意見,對方總是大唱讚詞、唯唯諾諾的人,如今一反常態,一夜之間,唇槍舌劍,跟着指揮棒轉。一生嫉惡如仇、痛恨軟骨媚態之舉的胡耀邦,靜觀事態的發展,在眾目睽睽之下,對大家所指出的錯誤作進一步認識,表示繼續清理自己的思想,作出對黨忠誠坦率的檢查。

胡耀邦沒讓習仲勛說完,就站起來勸說:「仲勛同志,我已考慮好了,不讓我干,我就辭職。」

習仲勛

1月15日最後一次「生活會」散後,胡耀邦出門坐在台階上大哭。田紀雲默默站在旁邊,久久不願離去。萬里回到家也難抑心中不平,還叫廚師燉了一鍋胡最喜歡吃的狗肉送到胡家。

「生活會」開過不久,胡耀邦被迫辭去總書記職務。他回家對夫人李昭說:「我沒有錯,顧全大局,我只能辭職。」

其實,胡耀邦對罷免總書記並非無精神準備,提醒者也不乏其人。習仲勛聽到以鄧小平為首的元老們想要拿掉胡耀邦的風聲後曾對胡耀邦說:「耀邦,我為你擔心啊。」

趙紫陽也提醒胡耀邦「還是馬上找小平同志談一談,向他承認錯誤。檢討一下自己工作中的失誤,爭取主動為好」。胡耀邦說:「我並沒有犯什麼錯誤,我檢討什麼?」趙紫陽急了,「你還是儘快向小平同志認個錯,越快越好,過幾天就晚了!」

胡耀邦終於聽了趙紫陽的勸說,來到了鄧小平家。鄧小平先是為胡耀邦評功擺好,大講成績。談到思想分歧,鄧擺擺手說:「那是工作的正常範圍,我們沒有必要再糾纏了。」鄧繼續說:「我打算召開一次『民主生活會』,有什麼問題,大家擺在桌面上攤,好好溝通一下思想嘛。」臨走時,鄧小平的手和胡耀邦的手緊緊握在了一起,但這一刻他們彼此都明白:這是政治上最後的道別!

鄧小平和趙紫陽

如果說「八六學潮」是毀滅胡耀邦的最後一擊,那麼這個毀滅的過程值得反思:

首先,當年鄧小平以中共掌權者地位,選胡耀邦為總書記本非自己所願,他原來是想選擇趙紫陽作為接班人的。而當時由於趙資歷不足,鄧小平為了平衡其他元老,所以才選了胡。

其次,胡耀邦在上任總書記後,很多事情讓鄧小平很不滿意,這正是胡耀邦被「毀滅」的最主要原因。胡耀邦與鄧小平在政見不合,主要的表現是在「自由化」方面。因此鄧還曾多次表示選胡是「看錯了人」。鄧小平認為胡耀邦不聽他的話,這樣他的一些政見和執政理念很難在胡身上得到執行。如果胡不下台,鄧的一些政治抱負就不能實現。

再者,胡耀邦曾針對中共因為改革而導致腐敗叢生、貧富懸殊這一社會現象,表示,貪污腐化、以權謀私能否制止,這關係到共產黨的生死存亡。他連用了三個「最」,表示要用最大的決心、最大的毅力、最大的韌性,狠狠地抓,堅持到底。他說抓這件事情不能討好,不能怕得罪人。並發出警言說「共產黨人絕不可魚肉人民」。這樣的決定,引發官倒中獲利的受益階層對胡耀邦的不滿。

另外在其他元老退休的事情上,胡耀邦一次性得罪了所有年過70的元老們。那是在1985年的十二屆五中全會上,除鄧小平、陳雲、李先念、彭真這些特殊人物外,胡要求70歲以上的都退出政治局。

就在要逼胡耀邦下台的「生活會」召開之前,他自己覺得自己沒有什麼錯誤,又認為自己已經決定十三大是要從總書記位子上退下來,不會有什麼問題。可見胡耀邦對於當時黨內元老的態度並不明確,對於自己的作為造成的社會影響也沒有深入考慮,足見其政治經驗的不足。常言道:行成於思而毀於隨。胡耀邦無防人之心,遇事未三思而行,說話隨口而出,以致動輒得咎,授人以柄,被迫匆忙辭職,連自己的檢查也未及慎重考慮;他後悔不該在未經深思熟慮便急於向鄧小平寫信要求「退下來」,他更後悔不該坦露真言,單槍匹馬地勸鄧小平退休,這是自己「七分天真,三分幼稚」的表現。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海外黨媒多維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3/0416/299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