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陽光防腐」汪洋進中央要掀「數據革命」

18大前,有媒體報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曾經向省財政廳幹部推薦「大數據」這本書,希望全省財政系統幹部能更重視搜集數據、分析並運用資料,堅持用資料說話、用資料改進管理、用資料推動創新。

「大數據」作者是中國旅美學人、資訊管理專家和紙媒專欄作家塗子沛,書名的副標題是:「正在到來的數據革命,以及它如何改變政府、商業與我們的生活。」今年2月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發行。這本書引用了很多美國政治、經濟、商務實例,和美國政府的做法,介紹數據時代,美國政府與企業如何創新業務,創造價值。全書開宗明義就說大國(指美國)新政: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借美國總統歐巴馬的說法,標舉透明和開放的政府,是取得公眾信任、公眾參與、多方合作的可行制度,是治理大國的可行方法。雖然表面看,美國總統、國會與司法會互相牽制,抵消效率;但是在透明開放和紀律運作下,維持了最可能的民主,讓多數人能透過組織社團的運作、發聲,既維權,又防腐。

媒體曾報導汪洋是位喜歡讀書,也喜歡向部屬推薦新書的地方領導。18大之後,汪洋已將高升至中央,擔任副總理大位,統籌全國性事務。若藉助大數據的內容,回看以改革派著稱的汪洋,這本書的意義,顯然不只於探討全球正在興起的大數據與運用浪潮,和政府與企業須從各種海量資訊中,快速歸類,交叉分析,把數據化為資訊再化為知識,並運用於實務中發揮效益。

這本書的更深意函在於序幕中所說:「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愈開放愈透明,就有更多的眼睛一起來發現錯誤、開發價值。現階段中國的調查、交易等數據,存在於政府、國營企業、金融事業等各機構內,黨政國安體系擁有絕對使用權力,政府也有公佈機制,但未必公開供一般公民和私法人運用。譬如採訪地級市新聞的記者,就難窺公部門完整預算和決算內容;北京當局也缺乏美國式信息自由法和私隱保護間彼此拉拒的機制,政府施政透明度與企業營運透明度,都還待改善。

在像中國這麼大的國度內,信息透明度不足,提供了大大小小掌權者投機倒把的空間。有些掌權者弄虛做假,譬如舉辦一場商品展,主辦方為爭取來年補助預算,故意誇大成果,虛報交易金額,扭曲市場真貌。單一商展作假,影響只及於當地的施政判斷與資源調度,但各地多領域地在數字上灌水,即波及總體觀察與判斷。

透明度不足,還損傷公民社會監督制衡的力道;舉18大後,重慶一名區黨委書記因女色等生活問題被停職立案調查為例,看似網路監督迅捷有力,其實這類爆料式輿論攻勢的震懾效果有限,倖存苟免心理者仍是多數。

開放透明的社會如美國,政府決策會受到法院、國會兩種制度面力量,和公共知識分子、新聞界報導真相、民調機構公佈民意、公益組織鼓吹遊說等四種社會力量制約,迫使領導更慎用權力。即使如此,美國的掌權者一樣不免有生活腐敗借權嫖色​​等事例。

18大後,外媒報導中國已處在改革的十字路口,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高永中於11月27日回應稱,他不同意此說,因為中國已經明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前進方向,會堅定​​不移地走下去。

相對於高永中的說法,大數據作者塗子沛在書本後記中有一段話,可對照來看:「旅居海外的經歷,讓我深深感到,美國是一個值得中國人認真學習的國家。所謂中國崛起,我認為現階段還是要證明我們有正確的學習態度和敏銳的學習能力。不要有橋不走,硬要下河摸石頭。」

責任編輯: 於飛  來源:世界日報記者林松青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2/1203/271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