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社會觀察 > 正文

看看萬惡的資本主義是如何對待窮人的

看看美國如何對待窮人

2011年10月05日 01:27
來源:中國經濟網



美國大街上的無家可歸者!

最近,美國人口普查局公佈的數據顯示,隨着家庭收入因經濟低迷大幅縮水,以及不享受醫療保險的人數新增100多萬,美國貧困人口數量2010年創這一數據自 52年前開始統計以來的新高。數據顯示,4620萬美國人2010年位於貧困線以下。美國的貧困線劃在:個人年收入低於1.1139萬美元,或四口之家年收入低於2.2314萬美元(1美元約合6.39元人民幣).2010年,美國貧困人口數量連續第三年增長,貧困率上升至15.1%,達1993年以來最高值。

這一報告出爐後,引起了國內媒體的極大關注,似乎又讓人們看到了中學課本中描述的場景-資本主義是人吃人的社會,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但統計數據畢竟是數據,並不能真實地反映美國人的真實生活狀態。

美國政府規定,月薪不超過1174美元,即年薪不超過14088 美元的個人可以獲得食物券,而此薪酬數字是美國貧困線收入的130%。即使一個人收入處在貧困線月薪900美元,也折合人民幣5870元,在中國是交納個人所得稅的中堅力量,是社科院和國家統計局共同認定的中產階層。而按生活狀態而言,美國的窮人中只有不到一半的家庭是生活在貧窮狀況之中-即不能獲得良好的食物,而其中無家可歸者又佔了一定比例。

以衣食住行等基本物質資料為例,美國的貧困是「相對」的貧困,對比中國而言家,美國窮人的生活水平並不比中國許多所謂的「中產階層」的生活水平差,更不提中國的上億尚未解決溫飽問題的農民。

以大家最關心得住房為例,根據美國能源部的統計,美國家庭的平均居住面積在所有西方國家中排在首位,平均每人的家庭住宅生活空間為為71平方米,而美國窮人家庭平均每人的家庭住宅生活空間約為43平方米。美國窮人平均擁有的居住面積要比高收入國家如英國、法國、德國、日本都要高,這些高收入國家居民平均每人的家庭住宅生活空間為37平方米,中上收入國家如希臘、韓國、西班牙居民平均每人的家庭住宅生活空間為23平方米。美國窮人平均擁有的居住面積,要比墨西哥、土耳其這樣國家城市中的中等收入家庭平均住宅生活空間多兩倍,比印度這樣國家城市居民家庭平均住宅生活空間多六倍。

美國政府發的食品券!

在救助站排隊領食物的人群



這家救助站的設施還不錯!


一家叫「救世軍」(Salvation Army)的基督教組織辦的避難所。這是一座兩層的樓房,共有61床位,無家可歸者可以申請到這裏來免費吃住 。這裏既有家庭間(兩張並排的上下床,獨立衛生間),也有男人間(16張床位,共用衛生間)、




還有體育器材!


在食品供應點外,有一個放着舊衣服的框子,一位黑人老太太正在翻揀衣服,然後把挑好的衣服放上自己的藍色小汽車。人們吧衣服捐獻到這裏, 集中放在門外,誰需要都可以隨便拿。


符合低收入標準的美國公民或永久居民(持綠卡者),可以向政府申請食品券(Food Stamps). 請注意這裏是美國公民或永久居民(持綠卡者)才有資格!而美國真正貧困是那些沒有合法身法的外來移民,至少有數百萬之眾!



絡繹不絕的領救濟的貧民!




每個家庭也可以定量在舊貨店領些衣服、玩具之類的東西。


救助站辦手續的窗口!




貧困人口開車來領救濟,估計是美國的特色吧!



很多美國自願者加入到援助貧困人口的行列中!美國民間力量比政府扮演的角色還重要!這一點值得我們學習!


 



美國通常把窮人稱為「低收入者」,而各州對「低收入」的定義有所不同。




對領救濟的收入規定!



牆上貼着有關規定。比如,這上面是說,這些食物不能送人、買賣或交換。有些人還是會到這裏來貪小便宜,領些東西自己都吃不了,還拿去送人。


 





美國窮人的住房



美國窮人胖子多

擁有住宅的美國窮人家庭中,49%的家庭是擁有獨立住宅、41%的家庭是擁有公寓、10%的家庭擁用有活動房屋。79.7%的窮人家庭都帶有空調,而在1970年,美國所有家庭中只有36%的家庭帶有空調。99.2%的窮人家庭擁有電冰箱,64.3%的窮人家庭擁有洗衣機,56.7%的窮人家庭擁有衣服烘乾機。

因為美國二手汽車價格低廉,交易市場規範成熟,使得廣大低收入人群擁有汽車成為可能。舉個例子,我身邊的留學生群體,很多都是依靠美國大學的獎學金來留學,扣除學費等,一年的收入在1萬美元左右,算得上是窮人了。但即使這樣,多數留學生在來美國後會買車,當然多數是二手車,在佛羅里達州,3000-4000美元可以買一輛車況不錯的二手車,完全可以滿足出行和短途旅行的需要。正因為如此,四分之三的美國窮人家庭至少擁有一輛汽車,31%的窮人家庭擁有2兩以上汽車。而在娛樂休息方面方面,美國窮人其實並不落伍。97%的美國窮人家庭擁有一台彩色電視,超過一半的窮人家庭擁有兩台以上彩色電視,25.3%的窮人家庭擁有大屏幕彩色電視。78%的窮人家庭擁有DVD機,62%的窮人家庭擁有有線電視或衛星電視。89%的窮人家庭擁有微波爐、烤箱,超過一半的窮人家庭擁有立體音響設備,超過三分之一的窮人家庭擁有自動洗碗機。三分之一窮人家庭擁有計算機,91.3%的窮人家庭擁有固定電話,32.5%窮人家庭既有家庭固定電話也有手機。

有海外學者曾經觀察到一個有趣的現象,美國窮人中的胖子多,和大家影響中衣衫襤褸,面黃肌瘦的窮人映像大相逕庭。美國窮人不是吃不飽,而是營養過剩,他們愛吃大魚大肉,而且價格便宜,蔬菜水果價格高,吃得少,這樣的飲食結構導致美國窮人中胖子比有錢人多。美國低收入人群是可以領取食品券的,以一個四口之家的普通家庭為例。如果這個四口之家的年收入不足2.7萬美元就可以申請「食品券」補貼。四口之家每月可以得到668美元的食品券。根據我在佛羅里達州的生活經歷,這樣的四口之家平均每月花在購買食品上的錢只需要500美元左右,當然上餐館除外,也就是說,食品券的金額足以保障一個家庭的食品開支,保障美國的窮人不會餓肚子。食品券可以在各超市購買食品,但不能用來購買酒和香煙,也不能當錢去餐館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食品補貼外,美國政府還給窮人提供另外的福利包括房屋補貼,免費醫療服務,不用交收入所得稅,讓窮人日子的也能過過的比較滋潤。所以說美國的窮人只是相對貧困,至少是衣食無憂,這既得益於美國強大的經濟實力也得益於美國民眾有一個以民為本的政府,而處處與民爭利的政府和官員在美國肯定是保不住自己的位置的,這就是民主的力量


曬一曬萬惡的資本主義社會人民的福利

 

    一、法國:種1公頃農田補貼400歐元,社會福利開支占GDP34.9%

 

    在法國,公民從娘胎到死亡受到400多種福利的保護。法國社會福利的特點是不管國籍,只要在法國有合法居留身份,就可享受。筆者在法國留學時,照樣享受他們的住房補貼和育兒補貼。

 

    法國醫療保險全民享有,根據個人收入情況,公民每年僅交幾百歐元的醫保費,大致是一個星期的最低工資,失業者則免交此費。家庭如果只有一人工作,可將配偶及子女納入自己的保險中,交費不變。病人每看一次醫生只交1歐元的掛號費,其餘所有費用在自己的保險賬戶上由社保機構劃撥。

 

    在法國,農民每種1公頃農田補貼400歐元(1歐元約合8.9元人民幣),每養1頭牲畜補貼300歐元,補貼農產品要求符合環保生產標準。

 

    對無工作或低收入家庭,根據家庭人口數每月領取405.62歐元到851.81歐元的最低生活保障金,如果有兩個以上的孩子,則每增加一個孩子,每月加162.25歐元。

 

    孩子從在娘胎里的第5個月起到滿3歲,如果父母收入低於一定標準,每個孩子每月可領取156.31歐元的幼兒補貼。如果父母為照顧孩子而停止工作或減少工時,則每月可領取320.67歐元到484.97歐元的育兒補助。

 

    如果僱用保姆照看小於6歲的孩子,並且收入低於一定標準,每個孩子每月可享受65.46歐元到199.78歐元的補貼。如果家庭有兩個孩子,每月補助 108.86歐元,以後每增加一個孩子增加139.47歐元。孩子長到11歲時,每月補助再追加30.62歐元,16歲時每月再追加54.43歐元。此項補助直到孩子找到工作為止。

 

    法國國民教育從小學到大學一路免費,如果家庭收入低於一定標準,孩子每個學期開學時可領取249.07歐元的補助。從初中到大學,學生可獲得每個學期54.9歐元到3456歐元的助學金。

 

    殘疾人根據殘疾情況,每月可獲得109.40歐元到1025.72歐元的補助。

 

    法國一些城市對收入低於一定標準的人提供免費公交服務,有的城市則對所有人提供免費公交服務,或提供免費自行車。

 

    二、美國:窮人醫療政府買單,社會福利開支占GDP21%

 

    一位在美國加州的華人在這次經濟危機中失業,可他一點也不感到恐慌,因為他可以領一年的失業金,然後再申請政府的救濟金,救濟金每月1600美元(1美元約合6.7元人民幣),房貸供不起,不要緊,也由政府無償補助,日子照樣過得很體面。

 

    研究數據顯示,1995年夏威夷一個有兩個孩子的母親領取的福利相當於年薪36000美元的工人。

 

    美國的小學到高中教育免費,大學教育經費主要由政府負擔,學生只負擔一小部分。社區大學的學費低於每年1500美元,約是美國從業人員平均年收入的1/30。為確保條件具備並且願意讀書的孩子能讀大學,政府對貧困家庭提供各種形式的資助。

 

    美國有專門為窮人提供醫療服務的醫療救助(Medicaid)系統,為買不起醫療保險的低收入家庭提供優質的醫療保障,所有費用由政府支付。醫療救助預算占州GDP的22%,其中聯邦政府補貼57%。

 

    2008年,美國共有4900萬人享受到了醫療救助,聯邦政府支出部分為2040億美元。由於經濟危機,美國不少家庭收入降低,享受醫療救助的人數劇增。2009年,美國有9個州享受醫療救助的人數達到州總人口的9%。

 

    2010年3月23日,奧巴馬總統簽署法案,將醫療救助的標準降低到貧困線的133%(2009年,美國多數州貧困線為:一口之家年收入10830美元,兩口之家年收入14570美元,三口之家年收入18310美元),這樣,將有更多的人納入醫療救助體系。

 

    美國醫療制度的着眼點是,對任何危及生命的疾病,不管有錢沒錢,先看病,後買單。你有錢,那你就自己掏腰包或由保險公司支付;你是窮人,就由政府買單,連住院的伙食費都由政府出。

 

    三、英國:難民也享受高福利,社會福利開支占GDP25.9%

 

    英國實行全民免費醫療。筆者有個朋友在英國生孩子,從入院到出院不用花一英鎊,伙食費都由政府買單,出院時,政府還給買好了嬰兒車。

 

    英國大學階段以前的教育均免費,大學階段也有90%的大學生可獲得政府津貼。所以,對低收入家庭來說,從幼兒園到大學教育是一路免費的。

 

    英國的社會福利覆蓋所有在英國居住的人。筆者採訪過一名在英國的難民,他在英國享受很舒適的福利住房,居住面積約80平方米(與另一人合住),洗衣機、電冰箱、煤氣灶、電視機等家電應有盡有,想要什麼生活用品,跟福利官說一下,也會免費獲得,床單、毛毯定期免費換洗。英國政府每周給他發生活費,第一周是 90多英鎊(1英鎊約合10.5人民幣元),從第二周起,每周35英鎊。他照樣享受與英國國民同等標準的免費醫療,他不會英語,看病時由政府出錢為他聘請翻譯。

 

    四、德國:買偉哥也報銷,社會福利開支占GDP27.6%

 

    德國人一生下來就享受撫育金,第一個和第二個孩子為每月184歐元,第三個孩子為每月190歐元,從第四個孩子開始,每月215歐元,這筆錢一直領到25周歲或有了固定收入為止。

 

    對困難家庭來說,社會福利幾乎包辦了一切,領取的救濟金只是「零花錢」,購買價值超出30.68歐元的日用品由社會福利局支付賬單。

 

    德國《圖片報》的一個記者走訪了一個拿救濟金的家庭,男主人30歲,妻子23歲,他們有一個出生不久的孩子,這個家庭幾乎所有用品,從拖鞋、襯衣、小孩床,到洗衣機、電視機、爐灶都是由社會福利局付款購買的。除此之外,他們每月還能領到350歐元的房租補貼、385歐元的生活費。

 

    德國黑森州有位弗先生靠社會救濟生活,每月從社會福利局領取350歐元的救濟金和112歐元的養老金,社會福利局同時還要為他支付居住面積100平方米的住房的房租。弗先生由於靠服用性刺激藥物才能過正常的性生活,政府還必須為他每年支付購買「偉哥」的4900歐元費用。

 

    五、加拿大:窮人教育一路免費,社會福利開支占GDP23.1%

 

    在加拿大,如果沒有收入來源,單身可每月領取500-700加元(1加元約合6.6元人民幣)的生活保障金,三口之家每月可領取1100-1300加元的生活保障金,如果一直沒工作,這筆錢可以一直領下去,直到死亡。任何65歲以上的公民不管過去工作與否或工作時間長短,均可申請聯邦養老金。

 

    對低收入家庭,政府提供廉租金住房,保證人人有房住。租金不是按照房子大小收取,而是按照工資收入收取,基本上用25%-30%的工資就能住上寬大舒適的房子。

 

    如果父母收入低於一定標準,不滿18歲的孩子每月可領取100加元到200多加元的牛奶金。加拿大從小學到高中的教育(12—13年),學費是分文不收的,大學教育有的社區學院也是免費的,學前教育雖然不是免費,但對低收入家庭的孩子,根據家庭收入情況,由政府部分或全部支付教育費。

 

    六、瑞典:丈夫有9個月的全薪產假,社會福利開支占GDP38.2%

 

    瑞典1847年通過了《濟貧法》,為低收入家庭提供幫助。瑞典把福利當作公民的基本人權作出法律上的承諾,當公民應該享受的社會福利不能實現或受到侵犯時,可以向地方公共保險法院或高等公共保險法院申訴。

 

    在瑞典,老婆生孩子,老公也跟着休9個月的全薪「產假」。在孩子年滿16歲以前,父母均可獲得生活津貼;年滿16歲以後,完成9年義務教育的青年,如繼續讀大學則領取教育津貼,這樣,大學也和免費差不多。

 

    在瑞典看病個人只掏60瑞典克朗(1瑞典克朗約合1元人民幣)的掛號費,其他一切費用都由政府買單。

 

    瑞典的失業保險分兩部分,即基本失業保險和自願失業保險。所有20歲以上的失業者,可領取每日320瑞典克朗的基本失業保險金。

 

    除此之外,自願失業保險職工參加全國36個失業基金,如果失業,在頭200天裏,可以領取過去12個月平均工資的80%,第201天到300天(有未滿18歲的孩子為450天)期間減為70%,超過這個期限則由工作發展保險支付。

 

    2006年,全國有90%的工人加入了失業基金,553000人受到了失業基金的資助,平均每人得到54069瑞典克朗。失業基金的資金主要由政府提供,會員費只佔基金的9.4%。

 

    七、挪威:帶全薪休病假,社會福利占GDP33.2%

 

    挪威實行全民免費醫療,所有公民都享受毫無差別的高品質的醫療服務,病假期間的工資與正常工資分文不差。

 

    產婦有42周的全薪產假,生產之前的3周也是法定產假。產婦的丈夫享有4周的全薪「產假」。挪威實行包括托兒所、幼兒園在內的所有等級的全民免費教育,不滿 2周歲的嬰兒如果不去托兒所,可以獲得最高每月3000挪威克朗(1挪威克朗約合1.1元人民幣)的現金補貼。

 

    八、丹麥:全民免費醫療免費教育,社會福利開支占GDP37.9%

 

    丹麥的社會福利覆蓋所有在丹麥居住的人,不分國籍,只要在丹麥的領土上,就享受他們的各種福利。

 

    丹麥實行全民免費醫療,看病、住院分文不花,連住院伙食費都由政府買單。病房一切生活設施應有盡有,病人住院空手進去即可。

 

    丹麥從小學到大學一路免費,學生就近選擇學校,如果選擇私立學校,則政府按公立教育標準報銷一部分學費。

 

    孩子從生下來到18歲的牛奶費也由政府支付。低收入家庭孩子的學前教育也由政府買單,學生每月還可以拿到生活補貼。

 

    失業人員在失業後的4年裏,可領取相當於失業前工資90%的失業金。如果4年內還找不到工作,則領取每月約合14000人民幣元的失業救濟金。

 

    九、澳大利亞:低收入者購藥2.6澳元封頂,社會福利占GDP22.5%

 

    當今澳大利亞的福利制度是1910年建立起來的,覆蓋所有國民。

 

    澳大利亞對所有國民免費醫療,如果自己到藥房買藥,家庭收入低於24000澳元(1澳元約合6.6元人民幣)的公民只需要支付藥房2.6澳元,餘款不管多少,均由政府買單。孕婦分娩時,可獲得950澳元的分娩津貼,以幫助為新生兒添置用品。

 

    如果在工作年齡內失業,每年可獲取1.5萬澳元的失業救濟金。女性公民從60歲、男性公民從65歲開始,不管過去的工作經歷如何,如果個人收入或資產低於一定標準,都可領取政府養老金。

 

    澳大利亞實行12年免費教育,學生在18歲前還可享受學習補貼。大學生可以獲得政府的無息貸款。

 

    十、日本:醫院不得盈利,社會福利開支占GDP18.6%

 

    日本早在20世紀20年代就通過了幾個社會福利法案,基本上採用歐洲模式。

 

    日本的醫療保健系統覆蓋所有國民,日本的所有醫院必須是非贏利性質的。每個公民必須享有一種醫療保險,保險費的多少根據個人或家庭收入情況而定。

 

    按照現有的醫療保險制度,69歲以下的人自我負擔的醫療費佔所需醫療費的30%,70到74歲的人負擔20%,75歲以上的人負擔10%。

 

    為了對疾病做到早發現、早治療,日本對40歲以上的公民實行完全免費的預防診斷、檢查和保健治療。

 

    日本縣市政府為低收入家庭提供福利住房,如果申請福利房的人多,為體現公平,則用抽籤的方式分配。房租根據收入定,收入高,房租就高些,收入低房租就低些甚至全免。政府福利房的房租每兩年調整一次,根據收入變化情況決定房租是上調還是下調。

 

    日本的幼兒園到初中實行免費教育,低收入家庭(年收入約25萬元人民幣)的嬰兒在托兒所的費用全免,每個18歲以下的孩子可增加約合人民幣2.5萬元的個人所得稅免稅額,地方政府向不滿9歲的兒童發放育兒津貼。

 

    十一、非洲:不少國家實現了免費教育和免費醫療

 

    非洲不少國家實現了免費教育和免費醫療,肯雅等國還為所有中小學生免費提供營養午餐、免費住宿。

 

    南非政府規定,所有公立醫院無償為窮人、老人、孤兒、殘弱人員提供免費醫療,由衛生部統一結算費用。

 

    埃及對沒有醫療保險的人提供免費醫療,無業人員可到公立醫院免吠診,農村每三四個村莊設有一個醫療中心,農民在醫療中心免費看病。

 

    埃塞俄比亞是世界上最窮的10個國家之一,但他們早就做到了從小學到大學一路免費,連教材都由政府免費提供。學生讀大學,食宿都由政府「墊資」。學生大學畢業,工作一年半後開始在10年內還清政府「墊資」(4年約合8000元人民幣),如果畢業後找不到工作,國家不向學生索要這筆費用。

 

    埃塞俄比亞還對窮人實行免費醫療,拿着「貧民證」就可以在村鎮診所享受免費醫療。

 

    喀麥隆從小學到大學也一路免費,在大學階段只收取每年50000中非法郎的註冊費(約合750元人民幣)。

 

    十二、拉美:社會福利覆蓋所有窮人

 

    拉丁美洲國家的社會福利制度在上個世紀80年代進行了較大的調整,使社會福利覆蓋所有窮人。拉美國家的福利由三部分構成:工人和僱主共同支付的社會保險,政府負擔的窮人社會救助,勞動保護法規規定的福利。

 

    拉美國家社會福利制度的特點是:有條件的貨幣轉移支付,對需要救助的家庭直接給予現金;定位家庭戶,在物價上漲期為使公民的生活水準不下降,對所有家庭戶給予補貼;對極度貧窮的人給予一攬子全方位救濟。

 

    社會福利是給最需要的人的,也就是給窮人的,其目的是彌補第一次收入分配的差距,讓所有國民生活得有尊嚴,增進社會和諧


我在澳洲的退休生活


經過了近二十年地摸、爬、滾、打,經受了初來澳洲時思想上的極度壓抑,感受過神魂顛倒的心理落差,閱盡了世間的人生百態,嘗遍了人間生活上的酸甜苦辣,忍受過寄人籬下舉目無親的無奈與痛苦,體驗過家庭骨肉的生離死別,親歷過尋找工作的「屢敗屢戰」,有過窮途末路的「山窮水盡」,也迎來過曙光在前的「柳暗花明」。我,一位普通的高校講師,年屆47歲時,鬼使神差地捲入八十年代出國大潮,於艱難困苦及各種誘惑之中,依然保持住一個知識份子的潔身自好:不偷,不搶,不嫖,不賭……歷盡艱辛劫難,終於全須全尾地活着退休了。

我不由地想起了我的幾位同學,一位為某高校講師,在八十年代末公派美國,於九二年宏圖未展便「熱血酬」了,「壯烈犧牲」在美國的高速公路上。另一位也是大學教授,他倒是沒有出國,2000年某月六十歲生日那天退休,就在當晚的退休宴上醉酒而亡,實踐了他為國家奉獻終生的神聖諾言,連數額不菲的退休金也毫不猶豫地慷慨了。更不用說連改革開放都沒有看到,便在「文革」期間被學生「擁護」死的那位同學了。與他們相比,雖然我在國內工作二十多年,沒拿一分錢的退休金或其它任何什麼金,沒享受一次福利分房,我知足了,因為我仍然建康快樂地活着。我也自豪着,因為我在澳洲所擁有的一切都是自己拼搏所得。我也幸福着,因為我晚年正愛享受澳洲的優良生態環境和和諧社會的平和生活。

澳洲規定的退休年令是男65歲,女63歲(1949年以後出生的女士要65退休)。養老金(age pension)是澳洲國民的普遍福利,不分城鄉,不分地域,符合條件的都享受養老金。條件是在澳洲住滿十年以上,在海外不享受養老金或退休金者(現在是否有變不知);另外家產不超過43萬澳元(現在不知有否變化)。這裏家產是指除自住房產以外的一切不動產如房產、農場等和動產如汽車、帆船、家電、傢具等值錢的東西的二手價,即如你變賣這些東西,它的市場價是多少。其實所有的動產都是不值錢的,關鍵是不動產,如你有二處以上的房產,那你的養老金就會受到影響或者泡湯了。

當然如你家財萬貫,根本不計較養老金那點錢,那又是另一會事了。家產還包括銀行存款、現金、股票、各種有價證券,、 superannuation(退休金)等,所有這一切加起來低於43萬澳元,那你就可以享受養老金。其中值得說明的是退休金(superannuation),是否相當於國內的公積金我不太情楚,它是由你所在的公司每周按你的工資的7%-9%為你交納的(交到保險公司)。這筆錢只有等到退休後才能提出。

工作年限長、工資高的人,superanuation自然也多,如我的堂兄1948年隨父母來澳,退休時便一次提出十餘萬。澳洲的養老金發放是公平合理,不分什麼級別的。凡符合條件的人,不論城市或鄉村,也不管以前的工資多高,養老金都是每周210-230澳元,每兩周由centrelink打到你的帳戶上。

而且,養老金每年都都根據物價上漲指數上調二次,每次漲5-10澳元,漲前不通知,不需要你感激涕凌,山呼萬歲。(澳元兌人民幣大約是1澳元=6元人民幣,這是我今年初在國內的兌率。)

我與老伴的養老金每周都是215澳元,每兩周合計共 860澳元。我們有自己的房子,三室、兩廳、兩廁所、洗澡間、洗衣間、儲藏室、一開放式櫥房(23平方米,可以就餐的那種),外加一大車庫。我的院子很小,計420多平方米。靠馬路的前院有車道、草地、花壇,花壇中長滿天堂鳥和一些叫不出名的花,後院有草地、衛星天線、曬衣架及乒乓球枱(兒子與朋友每周末都在打球),及一棵很大的番石榴樹。很慚愧的是,我的房子與網上許多網友的豪宅相比肯定是「窮鄉僻壌」了。

那麼除了養老金,我們還享有那些福利待遇呢?

看病:不花錢。我2003年動一次手術,住院四天,包吃包住,分文不花。據說此手術在國內要3萬元人民幣。

買藥:只要是處方藥,不管多貴的藥,退休人員只付4.7澳元。我現在每天服用降血脂藥(Lipitor),每合價58澳元(30片,服用一個月),我也只付4.7澳元。前幾年更優惠,只付2.5澳元,只是近兩年才調到4.7澳元。

council rates(一種政府費用包括收生活垃圾,院子裏的花草拉圾等:由退休前的800多澳元降為480澳元/年。(孩子與我分擔)

水費:退休後幾乎半價,每季度全家用水80澳元左右。孩子與我分擔。

電費電話費:每季度減免電費30澳元,電話費兩人補貼36澳元。(電費每季度150-260澳元,電話費每季度110--180澳元,均由孩子與我分擔.)

公共交通:每人2.5澳元可坐汽車、火車、輪渡一天。24小時有效。

汽車註冊:我們家有兩部車,均是2002年、2003年的新車。我的車是豐田Camry(2.4),我退休後,汽車註冊費免(大概相當於國內的年檢),每年能省240澳元。

公園:凡收費的國家公園一律免費,並且如開車進公園,車內的人不論退休與否,也一律免費。而海底世界之類的景點,也大幅為退休人員降價,如正票24澳元,我只付14澳元。

渡假:每年享有4次免費乘火車省內旅遊,自己定時間地點車次。但我從未出行。如跨省游,則省內段免費。

回國:age pensioner每年可出國住半年,而養老金則照發。若超過半年,養老金則停發。

以上除看病一項外,其他的都是退休後才享受到的。可能還有一些是我不了解的。我的其它一些固定消費如下:

汽車保險:green slip(強制性第3者人身保險)287澳元/年。

comprehensive insurance(汽車全保)585澳元/年。(今年聯繫的這家特便宜,一般要付近900澳元/年。)

寬帶上網:1.5M 600澳元/年(兒子與我共付)

生活費:150澳元/周/兩人。這裏吃的便宜,如果我們單獨過,這些錢也會吃得很好。

汽油費:20--25澳元/周。現在油價飆升,達到1.1-1.3澳元/升。我退休後,外出活動少了許多。

吸煙:每月兩條中華煙(150澳元/條)或廣州紅雙喜(120澳元/條),也算為國家作點貢獻(開玩笑)。因當地煙更貴。

汽車維修:200---300澳元/年。因是3年新剛跑了2萬多公里,幾年內無須花大錢修理。

回國消費:機票1500×2=3000澳元,其它:2000-4000澳元,一般住兩個月。

除了這些固定支出,還有一些難以統計的消費,如節假日與朋友的party、BBQ、下飯館、開車一起去旅遊等不好統計,難以列在上面。非必要,我們一般不動用銀行的存款。我們沒有後顧之憂,即使有一天老的不能動了,我們也無須帶累孩子,可以選擇去遍佈各地的養老院,那裏有專業的護理人員。我們只需付85% 的養老金/周。等到大限來臨的那天,也不用憂慮喪葬的費用,保險公司早就等着給你付了。尤其令我們欣慰的是不用為孩子們的未來擔憂,我們沒有高考、結婚、買房等沉重的負擔。讓他們去闖吧,失敗了,從頭再來就是了。所以,有網友說「澳洲是個富也難,窮也難」的國家,想一想還是有些道理的。

或許有網友會說,「你談了不少你退休後所享有的福利及日常的花費,那你是如何help pass your time everyday?」要回答這個問題,先要知道我有那些愛好,喜歡做些什麼,那麼這個問題的答案也就不言自明了。我從學前起(六歲),就跟隨哥哥姐姐,在家庭教師的指導下認字寫大仿,所以從小學到中學再到大學,寫的字還是能拿得出手的,再加上我的繪畫才能突出,只要露出一兩手,總能震倒許多人,結果是搞宣傳就非我莫屬捨我其誰了。記得在大學的第一個國慶節,全院各系組織黑班報比賽(當年在大學時經常有這種活動),我系裏的由我主辦,成績斐然,鶴立雞群,第一自然是非我系莫屬,把個系總支書記樂的好幾天合不攏咀。誰知院裏是在引蛇出洞,硬把我抽調到院裏搞宣傳,後來又兼院文工團的舞美設計和總化裝,我已記不清倒底摸過多少女學生的臉……據後來成為我同學(某高校教授)夫人的一位當年漂亮的文工團員,在我2000年回國拜訪他家時對我說,「……那時有些女同學對你有好感,私下說你一本正經太嚴肅,又從不說句令人浮想連篇的話……」其實我那時已……呵呵,扯遠了。

我記得小時候母親曾對我說過,奶奶責怪母親在我百歲(一百天,當地風俗稱為百歲)時給我剪指甲,說那么小的孩子剪指甲,將來孩子的手會拙的。而誰知,其後的結果與奶奶的預言截然相反。 1948年父親的廠里因用工業原料,買了一架美國飛機殘骸,我哥哥(大我八歲)帶我去把所有有用的東西都拆了下來,象聽筒、話筒、線包、開關、插頭等,我們用這些東西做了好長時間的礦石收音機。而五十年代後期我又喜歡上攝影,並親手製作了暗室中重要的放大機,至此,小小的暗室能沖膠捲、印相片、放大相片。在「文革」中,逍遙派的我又學會全部木工活,做了大書櫥、大衣櫃、沙發。「文革」後,開始興起一股做落地機的熱潮,我又做了一個很大的落地機和音箱……

之所以喋喋不休地談我的hobby(愛好),是因為我想不到這些愛好是與我在澳洲的生活息息相關的,而且也將是我退休後的生活主要內容。如同我在這裏經常去逛商場一樣,每次我逛的不是食品,不是衣物,而是文具。看到喜歡的辦公用品,即使用不到也喜歡買。這就是一種長期的習慣所形成的慣性。我也從中國買回了我所需要的各種美術用品如油畫箱、畫架、各種油畫、水彩、廣告顏料、各種紙(包括喧紙)等,希望退休後好好發揚光大我的這個愛好,幻想有一天,我的繪畫水平能恢復到我六十年代初的水平,也就心滿意足了。

我也想退休後去美國看看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再去意大利看看歐洲文藝復興的藝術作品,所以幾年來買過各種相機、攝像機不下六、七個(當然有些回國送人了)。我也曾想退休後好好挖掘自己這雙零巧的手的潛能,做些自己喜歡的東西,因而我也隨時注意購買一些有用的工具,幾年下來,我的車庫儼然成為一個小型的加工廠:各式各樣的電動鋸、各種電鑽、電刨、電動沙輪、台虎鉗……

可是自從我2000年學會操縱電腦上網瀏覽後,使我的生活慢慢地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原來計劃發揚光大我的hobby勢必將成泡影,而網絡已漸漸成為我須臾難離的朋友。……所以當有網友問我退休的生活時,我會毫不猶豫地告訴他,網絡是我的第一需要,我會貪婪地、貪婪地瀏覽,或許從此會筆耕不輟。

我在「澳洲窮人的生活什麼樣」一文中曾說到:「這是一個平和的社會,它平和得天天沒有刺激性新聞,它平和得甚至使你感受不到政府的存在,而人們的生活也天天就在這平和的氛圍中渡過。」這就是澳洲生活的真實寫照。生活本應如此,本不應有那種大轟大嗡的群眾運動,也本不應有那些惡性新聞天天縈迴在耳,所以當有些人來澳洲後,對這種返撲歸真的生活反而覺得太平淡是再正常不過了。與國內的那種燈紅酒綠、夜夜笙歌相比,好像這裏僅是一片田園風光、鄉村生活,是一個遠離權力中心,夢想中的尹甸園。

任何時候你都不用擔心居委會街道辦(當然這裏沒有此種機構)來收水費或其它打擾,也不用擔心什麼區政府、警- 察局上門調察情況,你家的院牆是神聖不可侵犯的,院牆以內就是你的私人領地。所以,政府與你勾通一定是通過信件:有各種交費的帳單,有當地的議員向居民匯報他(她)近期的工作簡報,有關於計劃蓋一坐七層樓高的商住兩用大樓的徵詢居民意見的信件,有因維修鐵路而臨時改變的火車時刻表,有區政府告訴你如何經過努力爭取到對本區小學新的投資,有當地的國會議員與當地的群眾一起為爭取某項權益而集會、遊行、示威的宣傳材料……

還有各式各樣的廣告等等五花八門,什麼都有,就是沒有號召大家學習某人的重要講話,某報的重要社論文章等的通知。就連報紙、電視上你也很難看到國家領導人的身影,偶而有,也往往不是頭條新聞,甚至不在頭版,媒體已趨於平民化,並以它特有的手段弱化或至少絕不刻意突出領導人的形象,與我們過去的大樹特樹有天壤之別。我過去參加過幾十年的政治學習,從中學開始直到大學畢業,以及以後的工作中,政治學習思想改造一直如影隨形地伴着我,據說要學到老改造到老。可是儘管我如何努力,如何好好表現,我在高中還當過三年學習班長兼宣傳委員,在大學還是社團的骨幹,可就是以「政治上不成熟,與家庭劃不清界限」的莫須有,要考驗、改造、再考驗、再改造直到把我禮送出共青團的界外(25歲)。可見家庭的烙印一旦烙上,就萬劫不復了。所以在澳洲最讓我愜意的是生活遠離了政治,「思想改造」也壽終正寢,被扭曲的人性又開始回歸,人們又可以坦誠相見,讓那些該詛咒的東西見鬼去吧!

然而遠離政治的同時,也遠離了鄉情和親情,這才是所有在澳的中國人心中永遠揮之不去的傷痛,而這種心病又與年令成正比,年令越大,這種思鄉情結越濃重。於是各種社團、各種同鄉會如雨後春筍般地紛紛湧現,華人社區還專為老年華人在社區中心成立老年人活動基地,在那裏這些老人們(留學生家長居多)可以聽醫學講座,學唱歌跳舞繪畫或集體外出旅遊。這在一定成度上使老人們失落的心理得到些許慰籍,但臨時認識的新朋友,又如何能同過去的老朋友相提並論呢?我也參加過這些活動,但終究因種種原因而未能堅持下去。象我這般年紀的人再怎麼脫胎換骨也不能改變對中國文化的認同:認同中國的語言文字詩詞格律,認同中國的飲食幾其它食品,認同中國的文藝歌曲戲劇,認同中國的風俗習慣。也許我們永遠不能融入被一些人稱之為所謂的「主流社會」,然我們卻實實在在地走進了一個和諧、公平、公正的、各民族一律平等的社會。多麼希望國內的親友能與我們分享這一切,也多麼想能與國內的親朋好友在月下共酌,我們不暢想明天,也不談論今日,而只回憶往昔,只回顧我們曾走過的心路歷程,我們這代人經歷過太多太多的不堪回首,只希望我們的後一代能快速追趕上世界潮流——走向幸福和諧的康莊大道。


責任編輯: 鄭浩中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2/0826/258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