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越玩越聰明

孩子每天在學校有多少下課時間,這時孩子都從事什麼活動,你知道嗎?

孩子每天在學校有多少下課時間,這時孩子都從事什麼活動,你知道嗎?最近《時代》雜誌有一篇報導認為,孩子在下課時間(recess)從事愈多體能活動,在校內的各種表現就愈佳。

荷蘭學者研究顯示,不論在家裏或學校,如果有較多的體能活動,小孩的「學業成績平均點數」GPA(grade point average)及學科測驗分數都會比較高。

學生每天至少需要一小時的體能活動,才能維持良好的健康狀況,但美國疾病管制局於2009年進行一項研究,要學生回溯過去一周上課的情形,結果只有百分之十八的美國高中生符合標準,甚至有百分之二十三的學生過去一周都沒有運動。

我回憶自己過往的中學升學經驗,下課時間常用來複習考試或背書,體育課也被老師挪來補課。很多家長只關心孩子的上課表現,隨着孩子愈來愈大,少有家長會問孩子:「你今天玩得開心嗎?」「下課都跟誰一起玩?」「玩什麼遊戲?」

當孩子成績不好時,很多家長認為是孩子書念得不夠多,因此不讓孩子假日出遊或運動。然而,已有很多研究證實,體能活動可以促進血液流到腦部,使腦部的記憶力、注意力、創造力更好,這些都是學習所需要的基本元素。

另外,運動會使大腦釋放荷爾蒙,讓人心情變好,增加抗壓力,對學習也很有幫助。孩子確實是可以一邊玩、一邊使腦袋更靈光。

台灣今年的冬天特別冷,經常有攝氏15度以下的低溫。許多孩子因為怕冷,下課時間都躲在教室里,不敢活動。我現居的美國蒙大拿州,每到下課時間,學校規定所有孩子必須離開教室,到操場活動。只見孩子排隊玩跳繩、吊單槓、踢足球、打籃球……即使是下雪或零下10度的低溫,按規定,孩子仍然要穿着外套、雪褲、雪靴及手套去戶外玩耍;除非氣溫低於攝氏零下12度,才會停止戶外活動。這時,老師就帶着學生在教室里做體操。

家長可以帶着孩子學習一兩種運動,既可以鍛煉身體,也可以培養興趣;甚至作為社交的話題。我曾經跟孩子一起上了一年的游泳課。記得開始上課的時間是冬天,有幾回,我冷得甚至想放棄;沒想到,孩子噎養成習慣,每到周末就想去泳池裏動一動。一位親戚也起而效尤,經過一年多,她最近告訴我,她女兒已擺脫旱鴨子,會游自由式和蛙式,而且黑眼圈不見了,胃口變好,看病次數變少,這都要拜固定游泳之賜。

運動絕不會只讓孩子變得頭腦簡單,四肢發達,反而會讓孩子更專注。我認識一位在美國執業的醫師,她從中學時代開始養成每日慢跑的習慣;後來她離開家鄉到外地念書時,父親常關心她是否仍然繼續跑步。她告訴父親,跑步時可以讓她冷靜思考,如今她跑了二十多年,成了她紓壓及訓練耐力的方法。可見運動可以讓腦袋更發達呢!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國語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2/0418/243517.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