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京媒體人消息 新聞新禁區 和王立軍事件並列的事件

在北京媒體人之間,流傳開一幅「春聯」:上聯「梁思成故居維護性拆遷」,下聯「王立軍市長休假式治療」,橫批「漢語無敵」。

上下聯對仗的兩件事,是新聞的新禁區,接到的指示是「不許碰」。高瑜


拆遷
拆遷文化在中國盛行

中共國的文化多種多樣,各種文化橫行,好的壞的都有,在中國各顯神通,其中有種文化為「拆遷文化」,有人問拆為何能成為一種文化,其實大家應該都知道,中國的財政GDP大多是從拆遷重建中來的,很多私人也是從中得到大量的利益,用孫子兵法來解釋說「拆遷者,國之大事也」。
那麼有得就有失,那些失去住房利益的弱勢民眾,肯定不滿,有些人就只能是以「犧牲我一個來喚醒民眾」的精神去自殺,人被逼如此,每每看到這種新聞,我就心如刀絞。更有甚者,面對拆遷,有些群眾竟然像守城一樣守着自己的家,打退了一波波拆遷人員的進攻之後,有空房主也看孫子兵法,學習如何應對拆遷人員的進攻,不過外面的拆遷部隊就像鬼子一樣的攻城,就差沒有用炮了,善良的老百姓看再多兵法也只能是螳臂當車。

蔣介石重慶行營是接二連三的發生這麼多事情,那麼相關人員就要想着如何處理這事,輿論宣傳、欺騙麻痹群眾。他們也會看孫子兵法,第一招:談補貼時就是「少補為妙,多補不好」,第二招:「攻心為上,強拆為下」,實在要強拆呢就以第三招:「攻其不備,出其不意,善於夜間奇襲戰」。所以從這麼多的事情里就形成了中國獨特的拆遷文化,是從政者必修課之一,之後可能會辦個拆遷補習班,學習內容包括:孫子兵法、坑道法、斷水斷電法、攻城器械製作法等等。口號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蔣介石重慶行營是有80年歷史的老建築
不過重慶有些人怕強拆有人住的房,那麼他就把炮口對準了沒有主人的房,他們找到了一處房產,他們打聽這個房主人幾十年前跑到台灣去了,而且還聽說他們不會再回來了, 他們高興極了,補貼方面不是說「少補為妙」嗎,那麼我就」不補為妙「,馬上就組織人手就拆起來了。他們強拆的這個地方就是民國梟雄蔣介石的行營。蔣介石應該在下面吹鬍子瞪眼感嘆的道:」我當年要是有十個這種強拆部隊,何愁天下不得啊「。
如此重要的文物他們也敢動,為什麼呢,這就是拆遷文化盛行了啊,面對大眾的質疑他們用一句孫中山的話來解釋:」拆遷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拆了這個還會建個一模一樣的,請大家放心。「 大家想想重新建一個還算是文物嗎,那不是贗品嗎?我以後還打算去重慶看名勝古蹟的,看來我的這個想法被他們打碎了。
是什麼促使他們拆遷這個文物呢? 我分析了一下,無非是以下三個原因:一、此處要給開發商建房所以拆掉,別處重建,一拆一建而獲取巨大的利益。二、為了重慶的旅遊收入,重新建一個更美觀的蔣介石行營。(那去看還有意義嗎)三、決策人頭腦發熱,糊裏糊塗的給拆掉了。BBC
阿波羅網編後註:您覺得第二和第三個原因可能嗎?

責任編輯: zhongkang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2/0219/236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