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心靈之燈 > 正文

九種幸福生活狀態,你做到了幾種?

美國心理學家哈利·克塞克提出:幸福不分性別,不依賴於年齡。幸福意味着生活在一種「沉醉」狀態中,以下九個狀態,能幫助你感受幸福。

    九種幸福生活狀態之一:面帶微笑

在生活中,不管你碰到多大的困難,都應該微笑面對。微笑能增加你面對困難的自信心和幸福感。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話:「只要你把自己當成是最幸福的那一個,你最終也會幸福起來的。」當幸福感在你生活中形成一種習慣的時候,那麼,幸福的常態也就會光顧你了。


    九種幸福生活狀態之二:控制好時間

掌握好自己時間的人,會比別人更會享受生活,他們每天都是新的,充滿了幸福感。掌握時間更要懂得積累。一天寫300頁的書稿是很難的事,然而,一天寫兩頁則很容易辦到。這樣,堅持150天,你就可以寫成一本書。這個原則適用於任何行當.


   九種幸福生活狀態之三:有信仰

物質的豐裕並不能填補人們內心的空虛,幸福的程度也不和擁有財富的多少成正比。世上的物品千千萬,你頂多也只能擁有其中很小的一部分。追逐它們的結果,只能是永遠沒有滿足的感覺。有信仰的人對世間萬物滿懷慈悲愛心,對土地和自然充滿敬畏,從而擺脫了對物質與人世間紛擾的盲目追隨與崇拜,讓自己的內心充滿和諧寧靜,因此能夠獲得真正的自由與幸福。

   九種幸福生活狀態之四:換一種心情

人生未必盡如人意。為了所謂的得失、成敗,我們失落、沮喪,但不要忘了,煩惱和不順也是生活的點綴,嘗盡生活的百般滋味,人生才會如花般絢爛,我們才可以在這個過程中一步步走向成熟。換一種心情看生活,生活也就不再那麼冷酷無情,你也會看到生活中溫馨與幸福的一面。人生只要沒有大災大耐是美好的,很多時候,你生活的好壞,都由你的心態決定。

  九種幸福生活狀態之五:積累積極情緒

   積極的情緒體驗能促進挑戰的應對,緩解消極情緒。反覆體驗積極情緒,可以增加個體的心理彈性,提高社會關係的質量,進而增進個體的主觀幸福感。大量有關壓力與應對的研究發現,積極情緒促使人運用以問題為中心的應對策略,而這種應對策略能夠有效緩解壓力,進一步提高積極情緒的水平,促進主觀幸福感。積極情緒的積累,能使人每一天都處於快樂的狀態,幸福感永遠相伴。在生活中,幸福的人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努力消除消極情緒的過程。

    九種幸福生活狀態之六:參加室外活動

適當的室外活動,不僅可以增強我們的體質,更能陶冶我們的情操,使我們忘卻煩惱。在現實生活中,壓力總是相伴我們左右,這壓力不僅有來自職場的,更有來自家庭的。參加室外活動,是對付壓力和焦慮的良方妙藥。


  
九種幸福生活狀態之七:不能無所事事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布堪納特別迷戀美式足球,是一位鐵杆球迷,他從不錯過每年一月間的季後賽。但是,一場60分鐘的比賽,少不了犯規、換場、中場休息、教練叫停等,這樣要耗費很多時間。
有一天,布堪納突然感到浪費時間的罪惡感。然而,球賽又不能不看。為了在心理上找到平衡,他決定給自己找點事干,於是就把核桃搬到客廳里,一邊看電視,一邊敲核桃。
   與此同時,布堪納還在思考:為什麼自己長時間坐在電視機前會有罪惡感,為什麼自己這麼一會兒沒勞動,心裏就覺得不踏實?
    在不斷地敲核桃的過程中,布堪納悟出一個道理:勞動不僅對個人有好處,對其他人也有好處。如果一個人飽食終日,無所事事,那麼,除了他自己的損失之外,別人也享受不到他從事生產帶來的「交易價值」。無所事事是幸福的殺手,造就碌碌無為的人生。所以,我們應該定好自己的生活目標,那麼,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幸福感也會緊緊相隨。

  九種幸福生活狀態之八:好好休息

幸福的人每天都有充沛的精力,他們不管在生活中還是在工作中總是生龍活虎,每天都帶着一臉的幸福。而好好休息是他們做到這一點的一個前提條件,不管工作怎麼忙,他們一定留出睡眠時間並享受孤獨。

   九種幸福生活狀態之九:善待身邊的人
 要學會善待朋友、家人和配偶。能夠一下數出五個好朋友的名字的人比不能數出任何名字的人更感到幸福。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友展論壇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1/1221/229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