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人民幣兌美元連續8連跌 熱錢流出四大路徑曝光

截至12月9日,人民幣兌美元連續8連跌,為三年來首見。對於人民幣匯率此番異動,外資出逃論等各種解讀說法不一。

截至12月9日,人民幣兌美元連續8連跌,為三年來首見。對於人民幣匯率此番異動,外資出逃論等各種解讀說法不一。

「肯定有人坐莊投機,肯定有大批熱錢流出,也肯定不是趨勢逆轉的拐點。」與一般金融玩家模稜兩可的說話方式不同,「熱錢先生」陳健明(應採訪者要求,此處為化名)一開始就開宗明義,連用了三個肯定。

深圳蛇口一家工業區改建的寫字樓里,記者接觸到這位傳說中的「熱錢先生」。陳健明的名片很簡單:某某資產管理公司總裁,緊接着是一個手機號碼。但同行者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實際上陳健明有着五套名片,每套名片都對應着一個手機號碼。有時候他是十幾家進出口公司的股東,有時候他又是投資諮詢公司的經紀人,有時候他也是風險投資公司的合伙人。

「管理着一大捆錢,然後讓這些錢來回出沒於國內市場以及全球市場,也就是所謂的熱錢出沒。」陳健明如此定位他的工作內容。在他從耶魯大學畢業回國後,近十年的時間裏他一直管理着一家或者幾家有外資背景的對沖基金。

借道海外併購

央行數據顯示,截至10月末,中國外匯占款餘額為25.4869萬億元,10月份中國外匯占款負增長248.92億元,這是 2007年12月以來外匯占款首次下降。中金公司在最新策略周報中估計,10月熱錢的流出規模約為1800億元。分析稱國際社會看空中國經濟是熱錢外流的主要原因。

陳健明對這些數據不置可否,他認為現在國內流出的熱錢,主要是短期套現資金,而且這些資金並沒有遠離國內市場,其管理下的全球對沖基金就是其中一例。

「這就是我這兩個月投資收益表。」12月7日,陳健明指着電腦里的報表告訴記者。報表顯示,最近兩個月,其控制的基金以及其他依賴其渠道進出的外資,總共約有10億美元流出。

「這樣的流出是總量累計,存在資金多次往返。」陳健明說。其10月初就有一筆 5000萬元的資金從大陸流入香港,但當月就再度回到大陸,11月初再次流出。陳健明告訴記者,從10月1日至12月5日,其成功完成了35筆交易,每筆交易套利回報都接近5%以上。「現在還沒有出現熱錢大規模拋空國內的資產。」陳健明告訴記者,這些原本「沉沒」在國內的熱錢主要出沒於國內的股市、債市、大宗商品市場,幾乎沒有進入不動產市場。在流入香港後,大部分都是用於匯市套利。

陳健明告訴記者,其運作的大部分資金進出藉助的一直是「合法」渠道,其中最重要的一條是近幾年頗為流行的「海外併購」。這一渠道曾讓其順利「走出」了近5億美元的資金。

往年的海外併購往往面臨諸多門檻,審批手續繁瑣複雜。企業完成併購需要外管局、發改委、商務部的層層審批,所以有報道稱,2010年前八成以上的海外併購的主體都是國有企業。

但從今年年初開始,主管部門鼓勵民營企業海外併購,審批手續逐步放寬。3月14日,國家發改委在其網站上公佈了對外投資項目新的核准權限,即從當月起,國家發改委對資源類境外投資重大項目需要審批的金額起點從3000萬美元提升到3億美元;非資源類境外投資重大項目需要審批的金額起點從1000萬美元提升到 1億美元,央企限額以下均適用備案制,不需經過審批。

另一方面,主管部門也鼓勵民營企業進行海外併購,早在2010年9月商務部副部長王超就表示要鼓勵民營企業走出去。這些都給了陳健明一些機會。「海外投資審批雖然依然需要通過外管局、商務部或者發改委,但相對往年快速多了。」陳表示。

正常的審批程序是外管局 發改委、商務部 外管局,在尋求其他監管部門審批前,外管局會對擬使用外匯來源出具意見。陳健明說,「往年這會有諸多門檻,今年只要外匯來源手續齊全,無論是自有外匯或者以人民幣購買的外匯都能順利獲得通過。」

資料顯示,早在2009年外管局就簡化境外放款的核准和匯兌手續,不再限制境外放款只能用自有外匯資金,並且將審批權下放至各外管分局。在外管局獲得外匯使用資格後,然後就是送達發改委或商務部審批,「這需要注意些門道,如果要國家發改委審批,那可能要拖上大半年,所以我們儘量把審批留在省一級部門。」陳健明表示,1億美元以下額度就不需要北京審批。

「我們最快一次併購,完成所有手續,只需要半個月。」陳健明表示,這個項目是花了近1億美元購入了一個空殼公司,這家公司名義上擁有法國一家葡萄園,「實際上,這家葡萄園只存在地圖上。」陳健明賭的就是主管部門無法實地考察,只要資質齊備,葡萄園的價格沒有超出市場正常範圍,就有很大可能獲得通過。記者了解到,外管局通常對審批採取非現場核查,即核查各項數據資料,在發現情況有異常後再採取現場排查的方法。記者就上述問題採訪國家外匯管理局,該局相關人士表示,將認真研究並核查相關問題。

陳健明也承認,這只是一個特例,雖然現在審批手續減少,但審批時間還是無法準確估計。對於視「時機」為利潤的套利熱錢而言,這是最大的致命傷。為應對不可預知的審批時間,陳健明會提前報送審批。例如其10月轉出的資金中,有些早在今年5月就開始走流程,在拿到併購許可後,看準市場機會再匯出資金。「我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市場有機會,但我只要拿到許可,就有3個月時間可以讓我隨時準備出手。」陳健明表示,大不了就是併購「失敗」而已。

陳健明自以為其最大的優勢是管理的資金有海外背景,這些資金在海外的確擁有不少資產,因此一些所謂的海外併購或海外投資就很容易獲得通過。

銀行「內存外貸」和虛假貿易

陳健明也承認,雖然海外併購可以順利轉出大額資金,但風險也更大,只要併購標的偽裝得不夠專業,又或者外管局收緊審批手續,併購完成後加強監督審查,這一手法都會存在漏洞。因為在併購完成後,外管局還有繼續監管的職能。除了註冊後備案、增資與再投資需要外管局審批外,還要提交年度財務報告,外管局會定期抽查併購的資金流向,一旦發現資金投入不是開始所聲明的方向,外管局會翻查舊賬。「雖然做賬是我們的強項,但12月開始外管局加強管制,要想順利流出已有一定難度。

11月21日外管局副局長鄧先宏以答記者問的形式向外公佈,將嚴歷打擊跨境資金違規活動,在對熱錢流入保持高壓態勢的同時,也開始進一步加大對異常資金流出的非現場檢查力度。

「所以如果不是需要匯出大筆資金,一般都不會用這一方法。」陳健明的常規方法有兩種,其一是走銀行渠道,其二是虛假貿易。

「我比較喜歡走銀行渠道。」陳健明所謂的銀行渠道即利用跨境銀行的一些特殊服務過境。比如「內保外貸」或者「內存外貸」。所謂內保外貸是指總部在國內的母公司,通過向大陸的銀行機構提供擔保,讓其在境外的分支機構從這所銀行的境外分支機構中獲取貸款。同樣,所謂內存外貸也是在境內的銀行存進一步款項,然後在境外獲得貸款。這種方法只需要提交相關資料給銀行。記者就這一問題詢問了一家股份制銀行廣東分行的負責人,其也坦承,銀行只會根據「表面證據」判斷,假設對方提供的資料非常完整,銀行也不會加以限制。

「特別是一些在大陸設有分支機構的外資銀行。」陳健明表示,有些外資銀行規定,在中國大陸開啟一個賬戶後,只要存入一定額度的資金,例如存入1000萬元人民幣,可以免費在香港該外資銀行獲得一個銀行賬戶,兩個賬戶的資金法律上雖然無法流轉,但原則上可以通過貸款的方式互相流動。一家國有銀行知情人士告訴記者,這種類型的業務國家並沒開綠燈,也沒有明令禁止。這種「擦邊球」的確存在於一些外資銀行中。截至發稿前,中國銀監會尚未就相關政策接受記者採訪。

「問題是這種方法太好用了,到了今年10月,各銀行的信用額度幾乎都被占完了。」陳健明表示,特別是監管部門加強監管後,銀行對於這些過境通道的看法變得曖昧,既希望繼續開展這些業務,又擔心被列入監管部門的黑名單。銀行也對 「外貸」的資金用途有着更嚴的監管,陳健明也不得不選擇慣常使用的虛假貿易。

11 月,陳健明通過自己控制的進出口公司,把3億美元分散在近 400宗進口貿易當中。「其實這種模式最麻煩就是進口物品的選擇。」陳健明表示,如果是常見物品,價格報送就不能與市場價相差太遠,「如果300美元的 IPHONE報成700美元,海關肯定會查。」陳健明表示,但如果選擇的物品是有包裝價值的類藝術品,例如紅酒或者雕塑品,又面臨高達10%~35%的進口關稅。因此,「我們通常會選擇一些國內鼓勵進口,或者帶有高新技術帽子的產品。」陳健明表示,往往這些較為罕見商品不僅能提高進口價格,甚至部分還能獲得地方政府的進口補貼。「比如我要進口一批所謂先進的LED晶片光刻工藝的製造機,這不僅僅海關不清楚市場價格,就連照明行業從業者都不清楚,另外這也是政府鼓勵進口的商品。」

這些途徑已經是陳健明所能運作的極限。萬一還有更多的資金要求,那就走「地下錢莊的渠道,只是成本有些高而已。」陳健明表示。

緊急、大額資本尋地下錢莊

在陳健明看來,地下錢莊是大筆緊急資金非常可靠的轉移通道。「11月底,我有一筆 3000萬元的資金要出去,由於很着急無法安排其他途徑,就找了地下錢莊。」兩天後這筆錢就順利到達賬上,佣金6萬元。

「最近的確有很多大筆資金要通過我們匯到境外。」鄭世龍(化名)坦承,作為深圳一家業內小有名氣的地下錢莊的操盤手,鄭世龍每天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打錢」,為中港不同需求的資金進出匯通。但當中有多少是境外熱錢,有多少是移民轉移資產,他自己也分不清。花旗銀行曾有數據分析稱,國內私有信貸(地下錢莊)整體規模已達3萬元~4萬億元人民幣。

鄭世龍說最近每月經他手進出的資金不下5億元。「我們這行開展業務都是通過朋友介紹。」鄭世龍表示,他的客戶中最重要的有兩類,一類是中介機構,這包括各種各樣的移民中介以及投資中介;另一類是各種規模的企業,這些企業不僅有年營業額百萬元左右的中小公司,還有一些國有企業。

「老闆以前是潮汕人,現在是香港人。」鄭世龍說他們的匯通生意藉助的就是老闆的兩地身份。據了解,鄭世龍所在公司在香港開了幾家很普通的兌換店,當大陸的客戶有大額資金流出的需求時,他們會要求客戶將資金存入一個指定賬戶,然後同一時間他們在香港的公司會把資金存入客戶指定的賬戶。

在鄭世龍口中,所謂大額是指1000萬元以上的資金。「客戶最快可以在大陸存入指定賬戶後1小時內在香港拿到錢。」老鄭不無自豪地表示,如果是第一次合作的客戶,他會先讓公司把資金打入香港的賬戶,在客戶看到資金後,再向大陸的銀行存入款項及佣金。

地下錢莊之所以可以採用類銀行的操作手法,憑藉的正是往來資金的龐大,地下錢莊所充當的角色是為進、出資金找到平衡點。據鄭世龍介紹,在其業務最繁忙的時候,平均每5分鐘就能完成一筆交易。

「今年9月底10月初的時候,公司忽然接到一大筆資金流出的單子,要求在一周內將2億美元的資金轉移到香港。」鄭世龍說,當時他的老闆在香港向同行拆借了部分資金才完成這一交易。

「做這一行關鍵是安全,不僅為自身考慮,也是為客戶的資金安全着想。」鄭表示,例如上述2億美元的資金量,無論怎麼運作都會驚動監管部門。所以一定需要拆分成非常小的份額,例如這2億美元就被他們拆分進入近500個賬戶。「而且這些賬戶必須是企業賬戶。」鄭世龍向記者介紹,如果個人賬戶一周內有超過20萬人民幣外匯的進出,就會觸動監管部門的檢查線,監管部門會抽查這些賬戶的運作情況。

囤積香港等套利

通過各種渠道出境的大筆熱錢,都在做什麼?在陳健明眼裏,熱錢回流至美國所獲得的收益,遠不能與在香港套利相比。最近人民幣的連跌就是最好的套利時機。

「說穿了非常簡單,」 陳健明表示,「不外乎在大陸買美元,在香港高價賣出,在兌換成人民幣後,再度進入大陸,形成一個循環套取利差。」

目前人民幣市場採取了雙軌匯率制度。一者為在岸市場人民幣牌價(簡稱CNY);一者是離岸市場(可以簡單理解為交易地點不在中國本土的人民幣市場)人民幣牌價(簡稱CNH)。 CNY匯率價格由大陸資本管控,向來比較穩定;CNH匯率價格由離岸市場供求而定價,更反應市場實際需求,是離岸人民幣需求的參考指標。

其實在12月連跌以前,熱錢衝擊人民幣離岸市場早在今年9月就已初見端倪。9月全球性的金融危機發生後,人民幣忽然成為拋售的對象。9 月22日當天CNH的買賣價格大跌1.2%,9月23日再跌0.8%,跌至1美元兌6.512元人民幣,相對於全球股災之前的6.378,兩交易日累計大跌超過2%。霎時間市場對於人民幣貶值的預期大增,香港離岸市場出現了大量沽盤。

其後人民幣重拾升勢,但情況到了11月底又進入下跌通道。 11月30日至12月7日,央行公佈的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從6.3482上升到6.3342。但同期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連續六個交易日都觸及跌停,跌停價從6.3799一路下行到6.3659。陳健明表示,其間他每次的資金跨境流動都能獲得起碼5%的收益。

「人民幣的貶值與熱錢外流更接近於雞與蛋的命題。」陳健明說,熱錢最重要的特點是投機,人民幣有下跌勢頭,流動性強的熱錢肯定會兌換為美元,一方面鎖定利潤另一方面方便套利。「這些資金反而不會主動選擇回到美國,因為現在的市場狀況中港兩地有更多的空間。」

陳健明表示,自己會選擇集中在中國市場周邊,擇機而動。「當然,如果全球經濟狀況繼續惡化,海外投資者大面積收回資金除外。」

「以中長期為投資目標的資金,例如購入不動產的資金暫時還不會動。」陳健明認為,因為一方面中國經濟基本面還沒變,3.2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也讓中國很難被做空。另一方面中國是有資本管制的國度。

其實外界對於未來經濟的走勢還沒有一個共同的認識,高盛一周內的「變臉」就是最好的例子。11月下旬,高盛分析師向主要客戶發送電子郵件,建議停止對香港上市大陸公司股票的繼續投資,其認為「中國經濟前景正面臨巨大挑戰」;一周之後在香港發佈的高盛2012年亞太區投資展望發佈會上,高盛中國的首席策略師朱悅又看多中國股市,認為香港的恒生國企指數還有20%~30%的上漲空間。

「大家都沒有統一看法,這種波動市反而最適合投機套利的熱錢。」陳健明表示,連跌後他認為人民幣短期內有重新走強的態勢,為此他們又做好資金回流的鋪墊。

責任編輯: 夏雨荷  來源:中國經營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1/1212/228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