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太子黨與團派 未來黨內權爭聚焦?

大陸一些分析家的說法來論,江澤民的政治有三大特點:第一是,「以腐敗換團結」的黨內高層權力協調機制,由此也使中共整個系統實現買官賣官、騙官鬧官的合理化;第二是,發動最高權力主導的大陸政變,借鉗制民間異議與鎮壓宗教形成威權統治;第三是,上兩項邏輯地導致權貴資本主義的政治結構,社會出現高度貧富不均的階級結構。

正是上述三重力量的交叉影響才形成中國今日威權與維權不可調和的衝突。正是此種衝突內含着巨大的騷亂誘因,才使威權主義遭遇道德困境──只有增長而無公平的社會是沒意義的,理當遭遇革命。為了避免革命,胡溫一方面以民生主義調門來表示與江氏威權主義脫鈎,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在理論體系里認可江的政治品牌「三個代表」。

江什麼時候死,真的成了大問題!尤其是在軍權的份額分配上,「三家分晉」的情況已經十分明顯。江系控制着約為1/3的軍隊政治資源,但在逐漸消退;胡聚攏的力量超過1/3,而且試圖借明年建軍節進行一次全盤佈局;習初步構築了自己的軍方底子,但尚未得到曾慶紅「軍工科技體系」(江系裏的子系統)的明確支持。

江的生命是否處於維持狀態並不緊要,他的體系還有家族尋求新主時代的政治安全才是最重要的。如其不果,就得大批地逃亡國外。這個訊息今年早些時候就有了。上海市政府請示中央,要求開放上海市民對外的直接外匯投資,實現擴大版的「港股直通車」,儘管後者看不出有重新啟動的可能。不知出於策略還是出於恐懼,溫對此一直不作批示。


習近平7月17日率慶祝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中央代表團抵達拉薩,可能帶有某種宣示意味,體現他今後的接班人地位。圖為習近平慰問解放軍駐拉薩部隊團職以上幹部。(網絡圖片)

責任編輯: zhongkang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1/0725/212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