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綠大地」欺詐上市 大陸資本市場再曝造假

2011年3月21日,大陸證監會稱,雲南綠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涉嫌虛增資產、虛增收入、虛增利潤等多項違法違規行為,其董事長何學葵以涉嫌欺詐發行股票罪被逮捕。中國資本市場欺詐屢屢被曝光,大陸財經人士表示,令人擔憂的是,我們的資本市場上究竟還有多少披着偽裝的「綠大地」仍在逍遙法外,矇騙着廣大散戶投資者?而中國證監會對綠大地公司、保薦機構何時處罰,股民何時提起民事賠償訴訟,公眾正拭目以待。

曾經被查處的欺詐

1998年10月26日,大陸證監會對「紅光實業」及承銷商等進行處罰。2000年1月4日,成都市檢察院對紅光實業、何行毅等人提起公訴。12月14日,成都中院一審判決,紅光實業犯「欺詐發行股票罪」罪名成立,判處何行毅等人3年有期徒刑到緩刑不等,同時對紅光實業判處罰金100萬元。這是中國證券市場適用欺詐發行股票罪的第一起案件。

2000年6月27日,「通海高科」發行新股,發行剛一周,因涉嫌欺詐上市、公開募集文件含有重大虛假內容等行為,受到中國證監會調查。2003年12月18日,長春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法院作出一審判決,通海高科及原董事長邢彥文等人犯欺詐發行股票罪罪名成立。

2002年1月24日,「大慶聯誼」虛假陳述民事賠償案被哈爾濱中級法院受理,其後有679名投資者起訴,總標的為2000多萬元。

2005年3月25日,山東省濰坊市奎文區法院以欺詐發行股票罪,判處「山東巨力」罰金160萬元,公司原董事長王清華被判處有期徒刑兩年,緩刑三年。

2010年12月16日,定於第二天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勝景山河」,突然被媒體曝出涉嫌造假,12月17日,勝景山河上市前半小時,深交所網站掛出暫緩上市公告。目前,勝景山河尚未恢復上市。

實際上,近年關於上市公司欺騙上市的報導層出不窮,不久前的中國寶安石墨礦事件,上市公司、保薦商和券商都被波及,也有質疑監管缺位的聲音,但被問責的幾乎為零。

未來還有多少「綠大地」

大陸財經專業人士指出,綠大地「造假門」東窗事發,董事長被逮捕,但令人擔憂的是,我們的資本市場上究竟還有多少披着偽裝的「綠大地」仍在逍遙法外,矇騙着廣大散戶投資者?

中介機構作為保薦人把守着第一道關:什麼樣的企業能夠保薦上市、上市如何監管,這些都在拷問着相關部門。事實上,包裝上市,虛增利潤等做法在資本市場並不少見。

上市前頻繁變更會計報告、營業收入時間點的確認等都可以被企業用來改變利潤,以迎合上市的需要,中介機構聽之任之,甚至一些地方政府部門也參與其中,監管部門的審核走過場,使得一些造假公司能矇混過關。

大陸股市專業人士認為,在中國大陸,上市公司造假成本太低。即使被查處,之後借殼或注入資產又可以「復活」。還有多少偽裝的「綠大地」因有過硬的背景而沒有被查處。這也是大陸資本市場欺詐造假樂此不疲的原因。前不久,在大陸習慣了造假的公司想到美國去上市圈錢,卻遭遇了「滑鐵盧」,可見國內流行的潛規則在海外是沒有市場的。

大紀元記者為此採訪了海外財經評論人士雲中劍,雲中劍指出,大陸資本市場的造假,其實是從上而下形成的,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他分析道,如果把中共的中央政府看作一家母公司,那麼各省市每年向中央上報的GDP等統計指標是不是就相當於子公司給母公司的報表?那麼各省市GDP等統計指標中的水分和弄虛作假的東西,如果用商業規則衡量,是不是就是詐騙?在外國,這就是嚴重的刑事犯罪。

也就是說,中共各級政府機關,就是等級不同的大小詐騙團伙。中共政府這個大集團公司,對外欺騙世界,對內欺騙百姓,這就是它運作的現狀。

他認為,上市公司造假風險成本很低,同樣各級官員在官場天天搞詐騙也鮮見被懲、即使被懲罰很多也是象徵性的,兩者是不是很相似?本質上是一樣的,只是層級和規模上有差異。所以,中共這個臭水坑才是產生蚊子的溫床,如果不徹底把它埋掉,蚊子今天滅了,明天還是會滋生出來。

責任編輯: 成圳鋒  來源: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1/0328/199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