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 精品推薦 > 正文

曾經的預言 史上災難片盤點

災難在一個本該平淡的日子裏驟然露出猙獰的面目,春天的櫻花還未盛開,已經註定演變成一場 淒艷的盛宴。對憂患意識濃厚的日本人來說,也許這樣的慘烈在電影裏曾經重複過許多遍——天崩地裂般的震動襲來,地塊大幅開裂,家園變作廢墟,人們驚恐地奔走躲避。地震引發了火災、泥石流以及強烈的海嘯,高達10米的海浪捲走船隻和列車,淹沒了農田和房屋,繁華的都市瞬間變成澤國,交通崩潰,上萬人不知所蹤……

淒艷的盛宴。對憂患意識濃厚的日本人來說,也許這樣的慘烈在電影裏曾經重複過許多遍——天崩地裂般的震動襲來,地塊大幅開裂,家園變作廢墟,人們驚恐地奔走躲避。地震引發了火災、泥石流以及強烈的海嘯,高達10米的海浪捲走船隻和列車,淹沒了農田和房屋,繁華的都市瞬間變成澤國,交通崩潰,上萬人不知所蹤……

  真實世界的破碎,總是比電影所表現出的更直觀而觸目驚心。作為一個位於火山地震帶上的島國,全球6級以上地震有五分之一發生在日本。時刻遭受毀滅威脅的無常命運造成了日本人強烈的危機感,以及渲染死亡與陰鬱美的民族特性,這種特性與災難電影表現的泥沙俱下的顛覆感和悲劇感不謀而合,於是日本經常成為災難題材電影中首當其衝的犧牲者,在銀幕上一次次地重複着它的毀滅,猶如唱着一支又一支淒婉不盡的哀歌。

  《日本沉沒》(1973年版2006年版):

  災難詞彙:「預言」

  可信指數:★★★★★

  驚悚指數:★★★★★

  解讀:在日本現代史上曾發生過兩次重大地震——1923年日本關東大地震和1995年阪神大地震,死亡人數高達13萬人和6400人。而專家聲稱,未來50年日本還會發生更大的地震災難。電影《日本沉沒》就極富真實感地在大銀幕上刻畫出了地獄般的末日景象。《日本沉沒》根據科幻小說改編,1973年由東寶映畫拍攝成電影,在日本民眾中引起巨大轟動,2006年東京廣播公司再度翻拍了這部日本影史上投資最大的災難片。電影描述日本海溝發生大規模地殼變動,隨後日本各地頻繁發生地震。小島在深夜沉入海底,高速倒塌,都市交通中斷,火山陸續開始噴發,一切都預示着日本列島的滅頂之災。政府部門制定了緊急救援計劃,並向國際社會求助疏散島內民眾,最終,災難奪走了8000萬日本人口,給僥倖存活的人們留下了一個已是滿目瘡痍的家園。而炸段海底陸地板塊這種童話式的拯救結尾就像現實中的日本人精神,一邊憂患重重,一邊努力抗爭。

  《2012》:

  災難詞彙:「覆滅」

  可信指數:★★★★

  驚悚指數:★★★★★

  解讀:在2012年這場足以顛覆世界的災難中,連最穩定的大陸都難逃重新洗牌組合的厄運,本就脆弱到岌岌可危的日本列島只能像一把殘破的木椅,在命運的滾滾車輪下充當不堪一擊的災難註腳。所有的逃生法則都無濟於事。在強烈的海底地震作用下,勢不可擋的滔天巨浪掀起了航行在日本近海的豪華遊輪。影片並沒有刻意地表現日本被地震和海嘯摧毀時的驚心動魄,而是通過電話中的混亂和停斷提醒着它的厄運難逃。死神在家人互相問候和原諒的時候降臨,這是最溫馨的時刻,亦是毀滅的時刻。

  《後天》:

  災難詞彙:「前哨」

  可信指數:★★★★

  驚悚指數:★★★★★

  解讀:不是只有地震的陰霾才熱衷於徘徊在日本列島的上空,面對已經做到了最充足的心理預警和對抗措施的日本人,全球氣候變暖引發的新冰川時期來襲卻令他們措手不及。在導演艾默里奇毀滅世界的電影三部曲中,日本總是遭受悲劇性摧毀的亞洲國家的直觀代表。巨大冰塊猶如凍雨般紛紛砸落在無可躲避的行人身上,很快,巨大的海嘯和暴風雪又接踵而來。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騰訊娛樂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1/0317/200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