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 國際娛樂 > 正文

十位最美麗的奧斯卡影后

費雯麗:第十二屆、第二十四屆奧斯卡最佳女演員。作為一個演員,她在銀幕上演出了一個個動人的愛情故事。而作為一個女人,她一生的愛情生活卻十分淒婉。她是律師家的女主人,卻渴望成為一名女演員。1931年,當31歲的霍爾曼在街道上遇見18歲的費雯麗時,這位一向舉止得體的律師竟目不轉睛地盯着眼前那張令人神往的臉:圓潤而俊俏的下頜,唇線清晰而優雅,雙眸閃動出奪人心魄的聰慧,面龐秀麗得舉世無雙。霍爾曼律師按部就班的人生由此突然出現了愛情故事。

 

瓊-芳登:第十四屆奧斯卡最佳女演員。瓊-芳登原名瓊-比沃爾-哈維蘭德。十幾歲時,在西岸演出公司的組織下,她開始以瓊-伯菲爾德的藝名走上舞台。在1935年她的第一部影片《女士不多》中,她以此藝名出演了一個小角色。在兩年多的舞台生涯之後,她以瓊-芳登的藝名再次出現在一些低成本的藝術電影中。在1940年初期,芳登主要憑藉兩部希區柯克電影進入了個人演藝生涯的全盛期――「蝴蝶夢」(Rebecca,1940)和《恆久的寧芙》,使芳登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女演員的提名,之後又是希區柯克的《深閨疑雲》最終把芳登送上了奧斯卡的最高領獎台。

 

葛麗亞-嘉遜:第十五屆奧斯卡最佳女演員。對影迷們來說,演藝生涯後期的葛麗亞-嘉遜是優秀的代名詞,她飾演了眾多為大家所津津樂道並喜愛的電影角色,如《萬古流芳》,《傲慢與偏見》,《忠勇之家》,《鴛夢重溫》和《居里夫人》。她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受歡迎的女演員之一,我們無法一一列數她所獲得的提名和相應獎項,一個事實已經足以證明她的受歡迎程度――她被11個國家授予「最受觀眾喜愛的演員」和「最佳女演員」榮譽。

 

珍妮弗-瓊斯:第十六屆奧斯卡最佳女演員。真名菲莉絲-弗洛拉-伊斯莉,生於1919年3月2日。她是在電影工作室體系下由製片人大衛-塞爾茲尼克一手捧紅的美國女演員。1946年,珍妮弗出演了塞爾茲尼克製作的電影《陽光下的決鬥》。珍妮弗生於俄克拉荷馬州的塔爾薩市,她的第一次婚姻是與演員羅伯特-沃克,並與其生有兩子,兩個兒子後來都成為了演員。珍妮弗和羅伯特1944年離婚,1949年,珍妮弗嫁給了塞爾茲尼克,即上文提到的大名鼎鼎的製片人,珍妮弗與大衛相守到1965年(大衛逝世),之後他們的女兒瑪麗-珍妮弗自殺,這雙重打擊幾乎讓珍妮弗崩潰,並企圖追隨親人了結自己的生命。創傷恢復之後,珍妮弗的精神狀況一直不佳,直到與她的第三任夫婿,一個身價百萬的工業家踏上紅毯。1993年後者再次扔下珍妮弗撒手人寰。現在珍妮弗是諾頓西蒙博物館的董事之一。

 
 

英格麗-褒曼:第十七屆、第二十九屆奧斯卡最佳女演員。瑞典電影女演員。1915年8月29日生於斯德哥爾摩,1983年8月29日卒於倫敦。幼年喪失雙親,由親戚撫養。1933年考入斯德哥爾摩皇家劇院,不及一年便躍身為瑞典影壇新星。先後在《修道士橋的問題》(1934)、《婦女面部》(1938)等片中飾角。1939年應邀赴美主演荷里活名片《插曲》,獲得成功。她在美國主演的著名影片包括《卡薩布蘭卡》(1943)、《戰地鐘聲》(1943)、《煤氣燈下》(1944)、《聲名狼藉》(1946)、《聖女貞德》(1948)等。其中,《煤氣燈下》使她首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女演員獎。50年代在歐洲幾國拍片,主要有《歐洲51年》(1952)、《意大利遊記》(1954)、《艾倫娜和她的男人們》(1956)等。1956年在英國主演荷里活影片《阿娜斯塔茜婭》,並因此第二次獲奧斯卡最佳女演員獎。晚年,她在《東方快車謀殺案》(1974)出演配角,再獲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最後又因影片《秋天的奏鳴曲》(1978)獲奧斯卡最佳女演員獎提名的榮譽。她擅長於扮演忠實、理想的女性角色,40年代盛名於美國影壇,後又成為國際電影明星。此外,她在舞台劇和電視劇中的演出也同樣獲得成功。

 

奧麗薇婭-德哈維蘭:第十九屆、第二十二屆奧斯卡最佳女演員。奧麗薇婭生於日本,父親是英國專利律師,母親是演員。奧麗薇婭在加州的洛斯蓋圖讀高中時便喜歡上了戲劇,她在當時由業餘演員製作的《仲夏夜之夢》中飾演了赫米厄的角色。作為瓊-芳登的姐姐,奧麗薇婭被著名導演馬克斯-雷恩哈特發現,後者使奧麗薇婭能夠出演他執導的荷里活電影,機會由此而來。1935年,奧麗薇婭與華納兄弟公司合作,出現在由《仲夏夜之夢》改編的電影中,並與華納簽訂了長期協約。奧麗薇婭自認為是一流正統派的演員,因此拒絕了公司要求的一些傳統天真女子的角色,這有些惹惱了華納,並警告奧麗薇婭,如不合作,則必將自毀於荷里活。

 
 
 

奧黛麗-赫本:第二十六屆奧斯卡最佳女演員。1953年以電影《羅馬假期》裏的「安娜公主」一角而贏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的奧黛麗赫本雖然已經去世多年,她高雅的氣質與迷人的風采,卻至今仍令許多熱愛她的影迷所懷念。赫本一生主演過的電影包括:《龍鳳配》、《甜姐兒》、《修女傳》、《蒂凡妮早餐》、以及《窈窕淑女》等許多著名影片。一九八八年起,赫本更化身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特別大使,貢獻了她的餘生給許多非洲及中南美洲的貧苦兒童。

 

葛麗絲-凱莉:第二十七屆奧斯卡最佳女演員。自她成為摩洛哥王妃已經過去許多年,就連她罹難於車禍也是舊聞了,但被光影凝固的她,今天看來仍有別樣的味道——優雅(Grace),這也是她的名字。她生於大富之家,曾是奧運冠軍的父親為了她,向摩洛哥王室「繳納」了上百萬美元的陪嫁。 她有過成功的事業,不但以《鄉下姑娘》一片榮膺1955年的「奧斯卡影后」,還是「懸念大師」希區柯克的御用女星。

 
 

 嘉芙蓮-赫本:第六屆、第四十屆、第四十一屆、第五十四屆奧斯卡最佳女演員。1907年5月12日出生於美國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德市,父親是一名醫生,母親是一名爭取婦女參政權力運動者。赫本與同年齡的女孩相比顯得非常害羞,即使在家裏也顯得非常書卷氣。赫本考入布瑞邁沃學院之後,開始立志做一名演員,在大學期間,演了不少戲。赫本的演藝生涯長達半個世紀,曾4獲奧斯卡影后桂冠、8次獲提名,是得獎次數最多的「最佳女主角」。她獲獎的四部影片分別是《驚才絕艷》(1933)、《猜猜誰來吃早餐》(1967)、《冬獅》(1968)和《金色池塘》(1981)。

 
 

伊麗莎白-泰勒:第三十三屆、第三十九屆奧斯卡最佳女演員。她是真正的影星:紫羅蘭顏色的眼睛光彩照人,充滿活力。儘管她不是最有天賦的演員,她卻是最迷人的演員,她無與倫比的魅力永遠是焦點所在。很少有人能夠如此受到愛慕,同時又如此成為奚落的對象和影射與閒言碎語的標地。在她身後,無數人聲名雀起,又歸於孤寂,而泰勒的魅力卻長久不衰。名利是她活力的源泉,公眾目光是她永遠的侍從。她從不知適可而止,對她來說,要麼萬人之上,要麼一文不名。相對媒體而言,泰勒的成功(兩獲奧斯卡獎,第一個薪水百萬的演員,眾多的慈善工作)、失敗(健康、體重、藥品治療及其他的悲劇)抑或是難堪(八次失敗的婚姻,電影災難,無數的醜聞),都已經不僅僅是她一個人的事情了。

 
 

責任編輯: 趙亮軒  來源:yahoo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1/0227/197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