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小白領廣州買不起房 在溫哥華買得起聯排別墅


各國小戶型住房都值多少錢? 圖片來源:新商報

「現在越來越慶幸自己當初沒有回國而是留在加拿大發展。」一位剛剛移民加拿大的中國年輕人告訴記者。最近,記者從一個國際房地產中介的網站上整理出了24個世界主要城市的房價和月租金。蝸居在世界各地的都市中,80平米的小戶型要多少錢?與這些城市相比,中國的大城市房價合理性該如何評價?

大都市都很昂貴

美國的熱播青春偶像劇《緋聞女孩》總是以這樣的一句話開始新的一集:「在曼哈頓的上東區……」居住在這一區的主人公們過着極盡奢華的生活,禮服、香車、舞會、藝術展。

80 平米的公寓售價接近700萬人民幣,對於靠工資生活的家庭來說,在曼哈頓擁有一套住房遙不可及。就連在曼哈頓工作的光鮮體面的律師、醫生、作家等中產階級,為了居住寬敞、生活愜意,往往在組建家庭之後搬到皇后區、布魯克林區等郊區。而說到奢侈生活,紐約比起大西洋彼岸的巴黎、倫敦還是稍遜一籌。

倫敦被很多房地產媒體稱為「全球最貴的城市」,在傳統的富人區,房屋均價每平方米可以達到 15萬~18萬元人民幣,在市區租上一套八九十平米的小公寓每個月也要3萬多元人民幣。「倫敦市很小,但倫敦地區很大,只有有錢人才能住在倫敦中心區。」 來自倫敦的彼得對記者說,「我家就住在倫敦南部的鎮上,每天坐車一個小時到倫敦上班。這在倫敦很正常。」巴黎的房價雖然較倫敦略為便宜,但也絕非世界其他都市可以企及。

雖然金融危機以來這幾大黃金都市的房價也有所下降,但仍然沒有人懷疑其投資價值。蜂擁而至的投資客中不乏中國人。在中國經營一家上市公司的蘇女士就在2008年為剛剛考取紐約大學的女兒買下了紐約市中心的一套小公寓。「那時候剛好搶到低價。」蘇女士介紹,「現在美國的樓市復甦,紐約的房子早就開始大幅漲價了。女兒上學省下了房租,4年之後賣掉房子,估計我們還能賺一大筆。」

在德國租房很「踏實」

雖然同屬歐洲一線城市,德國幾大城市的房價和房租都與倫敦、巴黎相差甚遠。有關媒體曾專門介紹過德國「房價10年不漲」的傳奇,這一奇蹟的根本還在於規範而穩定的住房市場。據統計,德國的租賃住房率高達58%,年輕人中的「租房族」更達到了77%,心安理得一輩子租房住的人在德國絕非少數。

「二戰」之後是德國保障性住房大規模興建的時期。出資者並非德國政府,而是私營公司和一些非營利性組織,而政府通過免除建設貸款利息等方式鼓勵私人機構介入福利房建設。近年來,保障性住房建設基本停止,但政府依舊通過發放租房補助等方法保障低收入者的居住權。

德國的大部分租房族還是從市場上租住私人擁有的住房。也就是說,除少部分保障性住房外,「租房」還是個市場行為。在採訪中記者發現,北京很多年輕人選擇做 「房奴」,很多適齡女性發誓「無房不婚」,無非是因為租住私人住房產生的不安全感。房東突然漲價,無故終止合同房客被掃地出門,甚至一房兩租、騙取租金等等遭遇,無不是北(京)上(海)廣(州)「租房族」們心中的隱痛。而德國的法律卻為租房者提供了堅強的保障。

德國法律規定,房租一次性漲幅不得超過10%,每次漲價至少間隔15個月。房東須書面陳述漲價理由,並且在一般情況下還須舉出三個同類住房漲價的例證,否則房客可以起訴。而房客一時之間無法交納房租,房東也不能直接把房客掃地出門。房東需要先上訴到法庭,提供證據證明租房者確實沒有足夠收入,而這一過程既費時又費錢。

如此一來,在德國做個房客遠比做房東來得輕鬆安穩。既然無恆產者也能踏踏實實過日子,誰又會選擇非做「房奴」不可呢?

移民比買房划算多了?

新婚的小惠(化名)在溫哥華近郊買了一套聯排別墅。雖然面積不大,但是「樓上樓下,電燈電話」的新生活還是讓小惠非常滿意。小惠去年結束會計師課程,現在月薪三四千加元,她丈夫是網絡線路方面的技師,雖然薪水不算高,但是工作穩定、福利好。工作幾年的存款為小兩口提供了買房的首付費用,兩人的工資交付每月房貸基本沒有什麼生活壓力。

小惠在2005年來到溫哥華留學,4年後取得了經濟學統計學的雙學歷。她本來也打算回故鄉廣州發展,但是回國半年後又重新回到溫哥華,並開始申請技術移民。「要想在廣州買套屬於自己的房子,我和老公這樣的工薪階層得奮鬥多少年呀?我這樣的學歷也就是找個月薪四五千的工作,在剛畢業的學生里就算高的了,可是廣州市區的房子得多少錢?」

從數據上看,廣州八九十平米的小戶型均價確實比溫哥華低不少,可是看房價收入比,就不難理解小惠的選擇了。據加拿大前沿公共政策中心2010年初公佈的報告顯示,溫哥華每戶平均住房總價是該城市中等收入家庭年收入的 9.3倍,房價收入比居加拿大城市之首,一時間引起當地媒體一陣聒噪,抱怨生活艱辛。而小惠的家鄉廣州市2010年第一季度的房價收入比高達36倍,在中國城市中僅僅屈居第四,而北京、上海的這一比例已經超過50倍。如果溫哥華市民「生活艱辛」,那麼北上廣居民情何以堪?

從這份數據上看,中國人主要的移民目的地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的主要城市,房價不比北京上海高多少,如果按照房價收入比計算,這些城市的實際房價顯然比北上廣低了很多。更何況,這幾個國家自然環境優越,人居密度較低,房子的性價比高出更多。難怪不少北上廣的白領階層抱怨「移民比買房划算多了」!

居者如何有其屋?

不止在中國,人口密度過大是亞洲都市的通病。東京、香港、孟買等地的房價,由於地狹人多,直逼倫敦、紐約。新加坡在我們調查的這24個城市裏也屬於房價最高的之一,但是其房租排名卻明顯低於房價排名。雖然房價很高,新加坡的住房自有率卻高達80%,租住市場的壓力並不大。這都得益於新加坡從上世紀60年代以來奉行的「居者有其屋」政策。

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為了解決日益惡化的住房問題,新加坡政府開始有計劃地興建組屋。組屋政策並非針對極少數特困人群,而是作為一項基本國策,希望解決90%新加坡居民的居住問題。組屋由政府出資建造,除一小部分作為廉租房出租給月收入在800新元以下的家庭,大部分組屋用於出售。月收入不足2000新元、年滿21歲的公民都可以申請兩房的組屋。按照家庭規模和收入不同,不同年齡階段的公民亦可以申請購買其他大戶型的組屋。不僅房價便宜,還可以申請政府的低利息貸款,每月還貸的壓力並不大。

如此一來,只有家庭月收入超過8000新元的高收入階層需要從市場上購買商品住房。目前為止,新加坡85%的公民都住在組屋中。組屋在居住多年以後也可以在二手房市場上流通,由政府定價,買賣雙方協商利潤,根據市場上房產價格,原住戶往往能有一部分收益。而外來的移民也就有了機會購得相對市價便宜的住房。

責任編輯: 王篤若  來源:新商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0/0922/1799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