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文集 > 正文

余英時:談中西方軟實力

軟實力,就應該想一想西方的情況。它的興起到今天,決不是靠資本主義、也不是靠十九世紀以後英國的工業、大工廠的出現種種。這是後果,發明機器應用,那是所謂科學發展的結果。

這個就要追到十六世紀、十七世紀去了。從天文、物理,到數學,英國的牛頓,西方變成一個文化最先進的地方。西方文化、所謂科學,是我們十九世紀以後才把它專門講自然科學。從前我們自然科學家在西方都叫他哲學家,基本上都是學問中間偏向於自然的。和今天一提到科學家,我們往往是想到科技方面的人,物理、化學、自然科學,事實上不是如此。

所以這一部分,至少可以說是從文藝復興以後,慢慢發展出來的。宗教革命、各種科學的發展,象從萊布尼茨、到牛頓、到迪卡爾,哲學跟數學都是聯在一起的。所以這是西方基本的軟實力。這個軟實力奠定它後來工業化,工業化再跟資本主義生產、跟市場制度聯在一起,那更是威力無窮,所以這是後果。

我們還記得在明朝末年,十六世紀末、十七世紀初,西方的傳教士,特別是耶穌會的人,從意大利到中國來的時候,那時候它的科學已經相當發展了。但是呢,沒有把這些最先進的東西傳到中國來。

可是那個時候中國人已經很佩服,不但是基督教、也佩服他們的自然科學,包括物理、包括數學,在中國有很大的進展。所以西方的實力來自文化,絕不是來自船堅炮利,那是後果。我們不能倒果為因。

西方之所以起來,有幾個大國,特別是先是英國,在全球有那麼多的殖民地,繼而有法國。德國起來太遲了,所以它殖民地分不到多少。美國是另外一回事,是英國殖民到美洲以後,發展出來的一個新枝。

這個新枝也是從歐洲分出來的,所以我們研究美國歷史首先要研究它的宗教史。比如說清教徒,那是從英國來的,那是避免在英國被迫害到美國開闢新天地。啟蒙運動使它走上民主自由這種制度,所以從這裏可以看出來西方的力量。

中國也是一樣,我們要簡單地看一看中國的漢朝時代,號稱中國是東亞的主要的文化力量。這個也是靠文化,不是靠武力。中國人從前很早就佔領了越南,很早就武力打到北韓,後來我們都退出來了。

中國靠的影響是文化。比如說我們今天的新疆,在漢朝就分成36國。這36國許多都是因為後來慢慢配合中國文化,象龜茲學中國的音樂、學中國的禮節;又象押兒牽,當時叫做莎車、在漢代的,也是接受了中國文化上許多的原則,包括儒家的一些教訓。所以在王莽篡位的時候,莎車就不服氣,因為還接受了儒家這一套。

換言之,中國的影響力之大,從漢到唐,都是靠文化。許多邊疆民族,從匈奴、到鮮卑、後來突厥,政治上確實軍事上把中國征服過,或者部分、或者全部,但最後還是被中國文化所化,慢慢就漢化了。

退出中國的像蒙古,當然是保持自己的原有的身份。象滿州,我們現在找不到真正的嚴格的滿州人了。滿州人漢化的程度非常快,這就是軟實力實際表現。中國今天是不是能夠跟西方一比軟實力?我想很成問題。

我們這近兩百年來吸收西方的科學,所以我們的科學還是落在後面。我們還比不上日本人,日本人還出現了自己本土產生的諾貝爾得獎人,我們中國諾貝爾得獎人都是美國公民、或者在美國工作才能得到的,中國本土一個都還沒有。

這是科學方面如此,社會科學落後得更多。因為共產黨在最初三十年把西方社會科學全部一刀砍掉,專講馬列主義,所以思想上非常貧乏。到了最後,社會科學在中國根本就絕望了。到今天,中國在社會科學、哲學思想方面都是跟在西方後面走。

所謂提倡大國崛起的新左派之類的人物,實際上是撿了西方新左派的牙慧。談到最令人痛苦的就是漢學這個領域,我們一直也還沒有追上西方某些先進的研究者。在三十年代、二十年代,中國人拼命追,要把漢學中心或者從日本的京都、東京,或者從法國的巴黎,移到中國。慢慢地又有成功的希望,從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中國第一流學者產生了很多,象陳寅恪、陳垣、湯用彤、錢穆等等,這些大師都是那時候產生的。

但是首先是一個抗戰,接着就是共產黨來限制思想,一切以斯大林的馬列主義為標準,人文科學就死掉了。現在能夠活躍的都是在西方學得一知半解的東西,最活躍的所謂新左派,最無知,非常非常沒有原創性。好些是把別人的話改頭換面,用來做一種號召,好象中國想出了一條什麼新辦法。最后里面的東西,情感的力量是來自民族主義,知識的力量就是重點吸收,多半以抄襲為主,這是很可悲的。暴發戶變成大國崛起,我認為是非常可笑。

責任編輯: 王篤若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0/0605/167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