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驚人:黨內相當大勢力不願為中共殉葬 寄希望..

—觀耘閒人:胡德平有遠略 江系趙啟正乏見識 --中共「四零後」對政局的微妙影響

對於溫家寶公開發表文章紀念胡耀邦,分析人士有諸多見解,比如黨內右派抬頭,再比如溫反擊對普世價值的批判,等等。但是,有一點被人們所忽略:為了給美國方面一個明確的信息,溫在政治局常委的一致同意下,於四月十五日在《人民日報》發表了紀念胡耀邦的文章《重回興義憶耀邦》。

在溫發表紀念文章之前,對胡耀邦的歌頌早已展開,比如四月七日胡耀邦之子胡德平在較為開明的媒體《新京報》上發表清明祭父文章《追思追遠語紛紛》,着重歌頌胡耀邦為人處世的坦蕩。幾乎在溫的文章發表的同時,胡耀邦的秘書之一高勇在中國新聞網發表文章,披露當年毛澤東圈定胡耀邦為團中央第一書記的秘史。一時間,胡耀邦的身後道德影響達到了頂峰。在國內高調紀念胡耀邦之後,中美人權對話的恢復消息由華盛頓方面正式確認。但是,涉及與胡耀邦同樣為黨內良心人士尊重的趙紫陽則無人敢公開稱讚,因此,認為胡耀邦被推崇意味着「八九?六四」將獲平反,則是過度的期望。

沒威脅但有威望的胡德平

「胡熱趙冷」再一次從側面上說明了黨內權力鬥爭的微妙,以及這種鬥爭與外交事務的微妙聯繫。胡德平雖然不一定為黨內權力鬥爭服務,但是通過外交影響為中共整體謀求利益,是他責無旁貸的義務。胡德平已經六十八歲,官至(止)正部級的全國政協常委,並任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已經沒有再升的可能。

與新元老(如李鵬和朱鎔基)的兒女們比起來,他幾乎是個長輩,沒有潛力可言,李小鵬與朱雲來升到什麼位置他絲毫不予關心;與其父所尊元勳(如劉少奇和李先念)的兒女們比起來,他更是無可比性,比如劉源是否可成為軍界頂尖級決策人物,以及劉亞洲是否可在軍內發起解放思想運動,也與他無關。

在廣義的太子黨格局裏,胡德平已經不是任何人的威脅了。然而,他的威望既高於以業務能力而享有聲名的低調的朱雲來,也遠遠比以愛發表高論的李先念的女婿劉亞洲中將更有影響力。正是沒有威脅但有威望的身份,使他成為太子黨的「超級黨鞭」。北京小範圍的說法是「曾慶紅可能影響到一個人的任命,而胡德平可以影響一批人的任命」。儘管曾慶紅在太子黨體系裏面年資高於胡德平,卻不及胡德平的道德影響力。

作為政協常委,他對經濟的看法往往與官方的一貫觀點相反。比如,在全國兩會期間,他公開發言批判「國進民退」現象,指責國企不負責任的擴張以及向社會轉嫁責任。不少政協常委擔心他的言論過激,也有身為政協委員的民企老闆為胡德平喝彩,稱讚他有戰略眼光。

胡德平沒有公開的政治改革方面的發言。他的策略是:一方面,借追憶其父,繼續為改革開放提供歷史合法性,積極與變質的改革即權貴私有化劃清界限;另一方面,高調讚譽胡錦濤,尤其是對後者在中央黨校省部級研討班上的講話,表示公開肯定,稱言:「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央黨校省部級幹部專題研討班就構建和諧社會問題發表了重要講話,明確提出了「民主法制、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指導方針。這是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治國方略和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物質文明、社會文明一起抓的英明決策。」

趙啟正信口雌黃出紕漏

北京的資深政治分析人士說:胡德平對胡錦濤的高調讚譽,意在引導後者向政治開明方向走,但效果有待觀察。未經證實的消息則說:胡錦濤批閱有關部門為五月中旬舉行的中美人權對話準備的資料時,特別劃定一些資深「四○後」非政要人士提意見,胡德平是重點人物之一。在中美人權對話資料徵求意見的對象中,還有今年七十歲的趙啟正(一九四○年出生,長胡德平兩歲),也是現任政協常委,任外事委員會主任委員。趙積極表態,宣稱:自江澤民提出「三個代表」以來,中國的人權狀況一天好過一天,現在的民主改革不是慢了而是太快了。趙在接受《國家財經周刊》一位「七○後」記者採訪時,公開說:「政治體制改革如果做不好,比經濟改革做不好所引發的情況更加複雜。如果政治改革體製做不好,中國社會會出現很動盪的局面,那時候,連經濟改革也談不上了。你們這一代人,可能因為年齡的關係,總感覺政治體制改革很慢,而我這個年齡的人,對政治體制改革的感受就比較明顯。」

趙的觀點在黨內高層有相當市場,如同胡德平委婉的政治改革意願一樣,將會對中共第五代與第六代產生不小的影響。但是,作為同齡人,趙顯然很缺乏胡德平那樣的學養。趙以日本內閣頻繁變動為例,試圖說明日本政局不利於國家長期規劃,進而證明中國一黨專制可保持社會經濟政策的連續性。當有人問及「為什麼日本國家能源發展戰略沒有受到內閣變化的影響」時,趙搪塞自己對能源戰略問題沒研究而了事。

台灣民主的影響日漸深刻

中共體制內可自由發言的「閒人」級別如胡德平與趙啟正,無一不對台灣民主有自己的看法。趙對日本的看法,也就代表了他對台灣的看法。而胡德平在小範圍內讚賞台灣的民主政治,已經是公開的秘密。據悉,在某次政協常委例會上,賈慶林不點名地批評了政協中讚賞台灣民主政治的傾向,並重複「不搞三權分立式的西方民主是中共既定方針,一百年不能變,一千年不能變」。

另據消息人士說,賈的批評意見並不是專門針對胡德平的,而是源於中央黨校一個叫韓雲川的教授的文章。韓的文章發表在着名的雜誌《炎黃春秋》二○○九年八月號上,名為《妨礙政體改革的認識誤區》。文章公開讚揚台灣民主,講道:「兩岸統一不可能統一於哪個政黨,而只能統一於民主。現在,台灣居民的民主意識越來越強,台灣的民主政治步子也越來越堅實。在這種情況下,要實現統一,只能統一於民主。」如此之論,大大激怒了左派陣營,《烏有之鄉》網站發動了對韓文的批判,乃至於對韓本人實行人身攻擊。

可靠的消息來源稱,「對韓文及其本身的批判與攻擊,是趙啟正的指使在起作用」。趙啟正把韓的文章複印件與《烏有之鄉》的批判言論摘要專門遞交賈慶林參閱。趙在遞交材料時所附的短函中指出「政協常委裏面有人在暗中支持這樣的觀點,也可以說這是兩種勢力共謀的結果」。不過,刊登該文的《炎黃春秋》雜誌並沒因此受到任何警告,估計原因之一是:文章刊發較早,到《烏有之鄉》網站的批判掀起特別是經趙報賈后,期間有半年多的時間。

中共黨內做到省部級並已退休的「四○後」中的開明人士,對趙啟正非常反感,有的說他「不過是個賣嘴的」,有的則給他起了一個「趙新高」外號。前者指的是他得益於江澤民,從上海市委常委升任中央對外宣傳辦與國務院新聞辦要職的經歷;後者則是譏諷他經常信口雌黃,說些似是而非的東西,其作為比秦朝的壞蛋趙高還要壞。

「新胡趙政治」的含義

北京官場小範圍的小道消息把胡德平與趙啟正這兩位「四○後」偶然地聯繫在一起,有人把這種有趣的現象稱為「新胡趙政治」,以區別於胡耀邦與趙紫陽時代的政治景觀。

「新胡趙政治」說明了一個問題:中共體系內的分派趨勢越來越明顯,一方面江澤民、李鵬等新元老不甘寂寞,為利益所牽,不時出來干預國政;另一方面,胡德平與趙啟正這類被權力中心邊緣化的「四○後」雖任閒差,但言論尺度越來越大,儘管觀點差異非常之大。接下來,在今後三年內,胡溫等「四○後」也將離開權力中心,他們為集團利益或為個人歷史地位,肯定要不斷發言。中共正進入「四○後」的後競爭時代。

後競爭算不算黨內民主的一部分,沒有人感興趣,但是中共的「和平分裂」已經成為大趨勢。上述韓文重提了馬恩着作中的 「無產階級政黨並不就共產黨一個,而是有多個」的論述,這一點被《烏有之鄉》網站嚴厲批判,指為分裂黨的企圖。它也是迫使賈慶林講出「一百年不能變,一千年不能變」高調的最重要原因。另有未經證實的消息說:中共黨內一些高級學者與有相當級別的退休高官,正在討論國共兩黨在大陸公開競爭的可能性。如果消息被證實,那就說明中共對自己統治能力不足的認識算是有了一個開端。或者說,黨內有相當大的勢力不願隨中共喪亡而作殉葬品,試圖讓國民黨來拯救他們。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動向雜誌2010年5月號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0/0518/167052.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