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鈎沉 > 正文

鬼谷子傳說

2010-03-28 14:14:55   發表評論

鬼谷子出世

相傳,鬼谷子是村夫慶隆和東海龍女的兒子。慶隆和龍女雖被東海龍王壓死在雲夢山中,化作一道山嶺和龍泉,但陰魂不散,要借體繁衍,為後人造福。

兩千多年前,朝歌城南王莊王員外的夫人懷孕三年之久而不分娩。初春一天之夜,突然狂風驟起,電閃雷鳴,大雨如注。人們都為這不正常的天象說長道短,驀地從空中飛來一個火球,直飛到王夫人慶前,正反各轉三圈,變作一條小花蛇,慢悠悠鑽入王夫人的被窩,隨之聽得嬰兒的呱呱哭泣。家人掀開被窩,王夫人生下一個滿頭紅髮,容貌醜陋的丫頭。王員外十分沮喪,長嘆一聲,拂袖而去。王夫人見老爺如此煩惱,也暗暗抽泣。正在這時,小女嬰突然坐起,拉着王夫人的手細聲細語地說:「媽媽,別難過,我會變美麗的。」話音見落,這女嬰就倒下咽了氣,又捋脖子,口中不住喊叫:「兒呀,快醒醒,娘不嫌你長的丑。快醒醒吧!」拍了一次又一次,捋了一遍又一遍,眼淚哭幹了,嗓子喊啞了,整整折騰了一個夜晚。黎明時分,只聽女嬰哇的一聲甦醒過來。王夫人喜出望外,定睛一看,小女滿頭黑髮,唇紅齒白,十分可愛。王夫人忙讓丫環請來老爺。王員外一見大吃一驚,心中不住思忖:三年不墜,火球助催,紫氣東來,醜女變美,是大福大貴之兆,王家的好氣數。想着想着,不禁大笑不止,走到床前說:「夫人,晨曦吉辰,迎霞聚瑞,我看女兒必有大福大貴,咱就取名霞瑞,你看如何?」夫人點頭稱是。

歲月流逝,轉眼十八個冬春過去,霞瑞姑娘身居閨房,學習針線,攻讀詩文。她越長越俊俏,白皙的杏仁臉上嵌着一雙水靈靈的眼睛,兩個酒窩之間夾着一個小櫻桃小嘴,令人喜愛。但她性格倔強,不拘於舊的禮節,善於言談,又講直理,對於父母的話也不是百依百順。日漸壓惡閨中生活,常常在丫環小雲陪伴下到花園嬉戲。有時還背着父母到田間去問農桑。是年朝歌奇旱,河溪斷流,水井幹枯,大地龜裂,五穀不收。王員外家一塊三頃地的穀子,只留下一棵禾苗,但長勢卻十分喜人,谷杆如蘆葦,葉子賽高粱,谷穗像狼尾,沉甸甸,金燦燦,微風吹拂,點頭搖曳,而且還散發出噴噴香味。霞瑞姑娘聽說自家地里長了這棵奇谷,就讓家奴收來,放到繡樓,頓時閨房之內香氣四溢,使人陶醉。姑娘對丫環說:「如此好的穀子,要好好保存起來,來年多種一些。」丫環把谷穗放在手中揉搓着變成了一顆熠熠透明的珠子,而且香味更加濃郁。姑娘接過珠子,正想聞一下,這珠子一下鑽進口中,欲吐出,又溜進喉嚨。霞瑞咽下珠子不久,頓覺腹內舒暢,筋骨蘇軟,渾身乏困,一頭倒下就睡着了。

一個月之後,姑娘不思飯食,身體漸漸消瘦。主僕二人都不知何故。快嘴的丫環告訴了夫人,王夫人見女兒如此消瘦,心疼萬分,問明情由,忙着請名醫調理。連吃兩個月草藥,仍不見效,卻見女兒的肚子一天天大起來。王員外得知消息,恰似五雷轟頂,把夫人叫到客廳,怒氣衝天地說:「你養的好女兒,竟如此傷風敗俗,我乃赫赫大戶,叫我如何做人?」夫人忙陪笑臉:「老爺息怒,家醜不可外揚,你要想個兩全之策才是呀!」兩人如此這般商量半天,決定把女兒連夜趕出家門,免得事後別人說三道四。

霞瑞姑娘,蒙冤受屈,在丫環陪同下,毅然離開家門。路漫漫何處奔走,天蒼蒼哪裏安身?姑娘看看丫環,丫環望望姑娘,兩人心如火焚,悲困交加;姑娘緊咬嘴唇:「雲妹,咱走,走到天涯海角,讓天下人知道我王霞瑞是清白之人。」主僕二人離開王家莊,朝着北斗星的方向走去。兩個弱小女子,哪裏經過這樣的風霜。尤其是霞瑞姑娘,腹中已有三月的嬰兒,行走更是艱難,雙腳都磨成血泡,走走歇歇,歇歇走走。一天中午,她們走到黃河邊,又飢,又渴,寸步不想挪動,就坐在河邊歇息。剛一坐下,就進入夢鄉。待她們一覺醒來,面前站着一位和善可親的老太太,籃子裏盛着熱騰騰的白蒸饃,沒等她們開口,老太太就把饃送到她們手中。二人連個「謝」字都沒來得及說,就狼吞虎咽地吃起來。老太太坐下來問道:「兩位女子如何這樣狼狽,你們要到哪裏去?」霞瑞搖搖頭,沒說話,直爽的小雲把姑娘的隱情一五一十講了出來。老太太啟唇一笑:「這就是了。你們既然對我講了真話,我也把真話告訴你們。我乃西天老母,在這裏等候多時,專門來點化你們。霞瑞姑娘,你雖是母親所生,但不是你母親的骨血,而是東海龍王女兒的化身。你和慶隆相愛,情真意切,雖未遂願,上天有眼,來世相逢。你所吞食的珠子正是慶隆的精髓。腹中嬰兒就是你和慶隆的後代。」霞瑞和小雲雙膝跪地,連連叩頭,感謝西天老母的指點。快嘴的小雲又問:「既是這樣,請問老母,我們主僕該到哪裏存身才好?」老母沒有正面回答,信口念了小詩一首讓小雲琢磨:

朝曦吳天似血染,
歌舞昇平誰人歡?
雲海滾滾來天半,
夢境滋滋潤丹田。

小雲半天沒有品出味道,原來這是首藏頭詩。姑娘把四句詩的頭四個字一連,即為「朝歌雲夢」。雖說知道了老母指點的去處,但又不願到雲夢隱身,於是又懇求說:「再求老母點化,那裏離我家鄉太近,鑑於父母盛怒,眼下我實在不能從命。」老母思忖片刻:「也罷。你們可先到臨漳穀子村寄身,日後再作道理。」主僕二人連聲道謝,抬頭卻不見了老母。

不一日,她們來到穀子村,卻見一村婦在村頭迎接。村婦像接閨女似地把她們接人家中。從此,她們老少三個女性組成了一個家庭,朝朝暮暮,形影不離,勤快的小雲,把村婦和姑娘照料得十分如意。轉眼六個月過去了。冬去春來,夏天又到了。一天,姑娘正在院裏給未來的孩子做衣服,頓覺腹內疼痛難忍,村婦和小雲忙把姑娘扶進屋,讓她躺在床上,一眨眼村婦變成了老母模樣,慈祥地說:「霞瑞姑娘,我們該走了,不到雲夢山,你的孩子不會出生的。」說話間,只聽一聲巨響,狂風驟起,老母忙讓小雲也上到床上,閉上眼睛。那床慢悠悠飄了起來,不知不覺來到雲夢上空,左轉三圈右轉三圈,悠然地落到地上。姑娘睜眼一看,好像來到人間仙境。峰巒疊翠,林木蔥鬱,雲霧瀠瀠,氣象萬千,泉水潺潺,百鳥齊鳴,野花爭妍鬥艷,主僕看得眼花繚亂。西天老母把她們帶到水簾洞口:「姑娘請進,這就是你的安身之處。」舉目一看,青山參天,野藤漫漫,野花芬芳,蝶飛燕舞,串串晶瑩的水珠從洞口滴落,恰似一幅珠簾懸於洞口,頓覺心曠神怡,正要向西天老母說聲謝謝,卻不見了她的蹤影。她們二人漫步向洞中走去,只見洞頂琳琅滿目的鐘乳石千姿百態,景象奇特。洞的盡頭有一水潭,清澈見底,小雲舀了一瓢水,遞與姑娘,這水甘甜可口,姑娘一飲而盡,頓覺清爽。霞瑞對這個安身之地十分滿意,主僕二人拍手稱好。正值暑日,,知了聲聲,真所謂「鳴蟬躁林愈靜」。正當她倆欣賞這幽靜的環境時,霞瑞又覺腹內疼痛,小雲忙攙扶姑娘回到洞內,姑娘一陣頭暈目眩,腹中的嬰兒蹴呱呱墜地了。一看是個白胖的男孩,霞瑞、小雲喜出望外,熱淚盈眶。滿月之後,霞瑞把小雲叫到跟前甜甜地問道:「雲妹,這孩子該姓什麼,叫什麼呢?」「我說就姓你的姓,孩子降生時知了叫的正歡,取名叫蟬如何?」霞瑞一聽十分高興:「小雲,你說到我心坎上了。不過,我因吞食奇谷而生子,就叫鬼谷子吧!」因此後人有叫他鬼谷子的,也有叫他王蟬的。在他成年以後也有叫他王禪的。

洞府真仙

傳說鬼谷子本是道教的洞府真仙,位居第四座左位第十三人。被尊為玄微真人,又號玄微子。

洞府就是洞天,是神仙住的名山聖境,又稱洞天福地。傳說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道藏》中有一部專寫洞天福地的書叫做《洞天福地岳讀名山記》。浙江餘杭縣境內的「洞霄宮」就是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之一,被稱為「大滌洞天」。元代的鄧牧專有《洞霄圖志》六卷,記敘該宮勝景。

真仙又稱真人,只有得道成仙后方可稱為真人。莊子稱老君為「博大真人」;唐玄宗稱莊子為「南華真人」,稱文子為「通玄真人」,稱列子為「沖虛真人」,稱庚桑子為「洞虛真人」;宋代道士張伯瑞被稱為「紫陽真人」;元太祖封丘處機為「長春真人」。

玄微真人鬼谷子住在鬼谷洞天,是為了在凡間度幾位仙人去洞天。無奈蘇、張、孫、龐諸弟子皆塵緣未盡,凡心未了。鬼谷子只好在暗中關注弟子,不時助正抑邪。

相傳鬼谷子有隱形藏體之術,混天移地之法;會投胎換骨,超脫生死;撒豆為兵,斬草為馬;揣情摩意,縱橫捭闔。

井中相會

相傳,鬼谷子的母親是天上彩霞星,托生在朝歌城南王家莊王員外家中,取名曰霞瑞。因食奇谷懷孕,被逐在雲夢山中生子,取名鬼谷子。鬼谷子晚年歸隱雲夢山,一則聚徒講學,二則孝敬老母。一日,王霞瑞把鬼谷子叫到跟前,語重心長地說:「娘為你飽受人間疾苦,如今為娘兩鬢斑白,風燭殘年,娘無他求,我死後,只求你把我葬在九龍聚匯的地方。兒若想娘,就在我墓旁挖一口井,從井水中可以看到為娘的身影。」話剛說完,就謝世歸天了。

鬼谷子悲痛不已,眼含熱淚在九龍聚匯之處安葬了母親。為早日再見慈母的尊容,便率弟子在母親墓旁挖井不止。整整挖了九九八十一日,方才把井鑿成。果然井水中映出了他母親的容顏。朝看母親十八九,暮觀老母鬢如霜。從此鬼谷子朝朝暮暮都跑到井邊瞻仰母親的遺容。星轉鬥移,天長日久,鬼谷子又發現了此井的一個奧秘,根據井中的水位升降,可以洞察天氣陰晴變化。井水上升,天陰有雨,井水下降,則無雨天晴,因此這口井又被稱為「井中洞天」。

此井是鬼谷子為懷念其母而鑿,故曰「鬼谷井」。

夜識無字天書

相傳,鬼谷子的師傅升仙而去時,曾留下一卷竹簡,簡上書「天書」二字。打開看時,從頭至尾竟無一字,鬼谷子一時心中納悶。與師父相依為命九年時光,感情日篤,今天師父突然離去,一時覺得無着無落,心中空空蕩蕩的,無心茶飯,鑽進自己的洞室倒頭便睡。可又如何睡得着,輾轉反側,老是想着那捲無字天書竹簡,直折騰到黑,那竹簡仍在眼前鋪開捲起,捲起鋪開,百思不得其解。索性爬將起來,點着松明火把,借着燈光一看,嚇得他跳了起來,竹簡上竟閃出道道金光,一行行蝌蚪文閃閃發光,鬼谷子嘆道:「莫非這就是世傳『金書」』。
一時興致倍增,一口氣讀將下去,從頭至尾背之成誦。原來上面錄着一部縱橫家書,盡講些捭閹、反應、內楗、抵峨、飛鉗之術。共十三篇。

第一篇大意是說:與人辯論,要先抑制一下對方的勢頭,誘使對手反駁,以試探對方實力。有時也可以信口開河,以讓對方放鬆警惕,傾吐衷腸;有時專聽對方陳說,以考察其誠意。要反駁別人就要抓牢證據,要不讓人抓到證據,就要滴水不漏。對付對手有時要開放,有時要封鎖,能把放開與封鎖靈活運用就可以滔滔不絕,變化多端。只有這樣才可以說人,可以說家,可以說國,可以說天下。

第二篇大意是說:與人辯論,要運用反覆的手法。反過去可以知其過去,復回來可知其現今。如果反反覆覆地試探,沒有摸不到的底細。有時可以運用反辭來試探對手,要想聽到聲音就先沉默,要想張開,就先關閉;要想升高,就先下降;要想奪取,就先給予。

第三篇大意是說:要掌握進退的訣竅,這訣竅就是抓住君主的愛好,只要抓住了就可以隨心所欲,獨往獨來。如能順着君主的情緒去引導或提出建議,就能隨機應變,說服君主。

第四篇大意說:凡事都不是鐵板一塊,都是有裂痕的。在辯論中要能利用別人的裂痕,同時,還要防止自己一方的裂痕。秋毫一樣的裂痕,可以發展為泰山那樣大。所以當裂痕小時要補住,大點時要切斷裂縫,當大到不可收拾時就乾脆將其打破,裂痕也就消滅了。

第五篇大意說:與人雄辯要設法鈎出對方的意圖,用飛揚之法套出對方的真話,再用鉗子鉗住,使其不得縮回,只好被牽着走。這樣就可縱可橫,可南可北,可東可西,可反可復。

第六篇大意說:要想說服他人,必先衡量一下自己的才能長短,比較優劣,自身才質不如他人,就不可能戰勝他人。

第七篇大意說:要遊說天下人君,必須會揣測諸侯真情,當人極度興奮時,就無法隱瞞真情,當人極度恐懼時也無法隱瞞真情。在這時才能有效地遊說和說服人。

第八篇大意說:善於摩意的人就象釣魚一樣不動聲色,讓魚自動上鈎,「摩」的目的就是刺激對方,讓他不由自主地上你的鈎。把事情辦成功,使人不知不覺。

第九篇大意說:要遊說入主,就要量天下之權,要比較各諸侯國的地形、謀略、財貨、賓客、天時、安危,然後才能去遊說。

第十篇大意說:。要做大事,就要有一個嚮導,就像指南針一樣,遊說的嚮導是謀略,要先策劃好,再按着策劃的目的去遊說。

第十一篇大意說:遊說要先解疑,解疑的好辦法是讓對方道出實情。

第十二篇大意說:耳朵要善於聽,眼睛要善於看,用天下之耳聽,則無不聞;以天下之目看,則無不明;以天下之心慮,則無不知,只有對事情了如指掌,才能言無不驗,言無不聽。

第十三篇大意是:遊說要靠巧辭,要對什麼人說什麼話,說什麼話就要採用什麼辦法和說辭。不要簡單直言,要研究講話的對象,講究講話的技巧。

讀完這十三篇,鬼谷子不禁拍案叫絕,平素與真人辯論從未有主動之時,原來真人有如此金書,不知者怎可與之爭強。不禁想起與師父一起生活研習的時光,一股股暖流,一陣陣的心酸,不時又加幾分孤寂。於是,息了明火,鑽進被窩睡去。夜間少不得夢見金書在手遊說天下。

第二天醒來覺得十分困頓,但還是放心不下金書,又打開想細細推敲,不料書中又一字皆無。鬼谷子從頭翻至書尾還是一字不見,更覺此書乃師父至寶,要十分珍重,走進內洞將其攤在臥榻之上。然後走出洞門照師父所囑練功,作法,一日三餐雖不香甜,倒也好打發日子。不覺日落偏西,黑夜又至,鬼谷子走人內洞上榻休息,只見金書閃着金光,字跡依稀可見,鬼谷子越覺奇了,原來月光從天窗射進來照在金書上,至此鬼谷子發現這金書原屬陰性,見日則不顯,在月光,燈光下才顯其縷縷金文,真仍曠世奇書。

鬼谷子走出內洞,到石桌邊,掌上燭明火把,又讀將起來。

怎麼換了文章,昨天讀的本是縱橫之言,如今怎麼成了兵法?於是把竹簡細細翻一遍,還是兵法,並無縱橫之術。這書更加奇了。於是一口氣讀將下去,仍然是十三篇。

第一篇大意說:縱橫捭闔乃萬物之先,是方略、圓略、出入的門戶。治世安民,一統天下,兵非良策。擁力而避戰,交言而弭兵,不戰而屈人,以戰而止戰才為上策。

第二篇大意是說:兵機大事在知己知彼,要有致勝之謀,必須審其情,定其基。掌握敵隋要快、要全,暴露給敵人的要少、要慢,陰謀與陽謀,陽謀與陰謀,方略與圓略,圓略與方略,要交替運用,不可固守一端。兵無定策,策無定形,使人無可乘之機,這就是「天神」。

第三篇大意說:君臣上下之事,有親有疏,有遠有近,君臣之間遠遠聽到聲音就思念,那是因為計謀相同,等待他來決策大事。在這種情況下君主要重用,將帥就要出仕,建功立業。如果在君主近前不被任用,那是計謀不合,在這個時候卸甲歸田才是上策。

第四篇大意說: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這是自然的。聖明君主,見到世事有了裂痕,就要設法去抵住,而抵法有幾種,世可治則抵而塞之,不可抬則抵而得之。五帝的政權就要奪取,諸侯之間的征伐是不可勝數的,這時參與爭霸才是上策。

第五篇大意說:凡要決定遠近征伐,就要權衡力量優劣。要考慮敵我雙方的財力、外交、環境、上下關係,那些有隱患的就可征服。征服的上策,是靠實力去威攝。然後,令其或縱或橫,或南或北,或東或西,或反或復,聽我擺佈。

第六篇大意說:各國之間或聯合,或對抗,要成就大業,需有全面計謀,。要能攜四海包諸侯。不是聖明君子,不能通過深層的智謀,則不能統帥國家,沒有智慧的人不能主持用兵。要正確確立聯合誰,打擊誰,關鍵在於自己要有才能智慧,比較雙方長短遠近,然後才能可進、可退、可縱、可橫,把兵法運用自如。

第七篇大意說:要策劃國家大事,就必須會揣測他國的想法,如果不會揣情,雖有先王之道,聖智之謀,也是沒用的。揣情是計謀的根本。

第八篇大意說:主持練兵,使軍隊能打勝仗而士兵又沒畏懼感,使軍隊常在不動兵器、不花費錢物的情況下就能取得勝利,這才算「神明」。,而要做到這一點,關鍵在於謀略,而謀略是否成功,關鍵又在於周密。

第九篇大意說:善於爭霸天下的人,必須權衡天下各方的力量,要度量各國的土地人口、財富、地形、謀略、團結、外交、天時、人才、民心等國事。然後才能做出重大決策。

第十篇大意說:凡兵謀都有一定規律。事生謀,謀生計,計生議,議生說,說生進,進生退,退生制。計謀之用,公不如私,私不如法,正不如奇,奇流而不止。

第十一篇大意說:凡是要做出決斷,都是因為有所疑惑,在一般情況下是可以通過分析來決斷的。而軍中大事,各方面頭緒十分複雜,難於決斷時,可以用占筮的方法決斷大事。

第十二篇大意說:在用兵將之時要賞罰嚴明,用賞最重要的是公正。賞罰嚴明才能無往不勝。

第十三篇大意說:舉事欲成乃人之常情,為此,有智慧的人不用自己的短處,而寧可用愚人的長處,不用自己笨拙的方面,而寧用愚人所擅長之處,只有這樣才不會窮困。

鬼谷子的這十三篇兵法與後世所傳孫子兵法十三篇,一文一武互為表裏,相輔相成,鬼谷子所傳為文兵法,而孫武所傳為武兵法。鬼谷子主張以圓略致強兵,孫子則主張以方略而致全勝。兩部兵法都主張不戰而屈人之兵。

鬼谷子從發現了金書的奧秘以後,每夜讀一遍,則每夜可得一書。

 第三夜得的是致富奇書,裏面講些養殖方法,貿易原則,講』「將欲取之必先與之」,講「世無可抵則深隱以待時」。此法由鬼谷子傳給計然、范蠡(即陶朱公)及呂不韋、白圭等人。

第四夜讀到的是《養性修真大法》,裏面主要講述《本經陰符七術》,講盛神靠五氣,神為之長,心為之術。五氣要靠志、思、神、德等精神因素。這四者不衰,靜和養氣才能成為真人。鬼谷子以此秘訣傳茅瀠、徐福,以後又傳陶宏景諸人。

第五夜讀到推命相面術,裏面講天武經;命數、面相及人生禍福,此法亦由鬼谷子傳給茅瀠,以後又傳給司馬季主、李虛中等人。

第六夜、第七夜……,鬼谷子每夜必讀一遍,每次一部新書,天上人間、治國安邦、仕途經濟、天文地理、星命術數、丹藥養生,無所不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鬼谷子視為珍寶,愛不釋手。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網文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0/0330/162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