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短評 > 正文

劉罡:從黑龍江礦難看中國軟實力危機

作者:

黑龍江鶴崗新興煤礦的一聲劇烈爆炸,奪去了100多名礦工的生命,也應該震醒諸多正做着大國夢的中國人。就是這樣一個被不少媒體稱之為即將與美國平起平坐的國家,大規模群體性礦難卻幾乎成了每個年終歲末的「壓軸大戲」,這種情況不僅中等發達程度以上國家難覓蹤影,就是在發展中國家中也堪稱絕無僅有。在一年接一年的痛定思痛之後,如果我們仍將礦難原因集中在礦主的貪婪、監管的缺失以及直接責任者的麻木不仁上,恐怕就有失膚淺了。

據國家安監總局局長、新興煤礦瓦斯爆炸事故國務院調查組組長駱琳說,根據對現場情況的初步分析看,事發礦安全責任不落實,隱患排查不認真、不徹底,這是一起責任事故。而就在4年前的幾乎同一時間,與新興煤礦同屬龍煤集團的東風煤礦已經發生過一次死亡170多人的特大瓦斯事故,我想新興煤礦的領導還不至於「達觀」到可以置個人前途和禍福於不顧的境地,有東風煤礦活生生的先例在那裏擺着,他們想玩忽職守也得有足夠的膽子吧。

所以我更傾向於認為,這次礦難的最主要原因並非企業主觀上不重視安全生產,而是沒有真正把東風礦難的教訓扣細、扣透。儘管有東風煤礦的慘痛教訓,但中央電視台發現:新興煤礦的採掘佈置依然不合理,井下管理和勞動組織仍然混亂。細節往往決定成敗,不把問題的細節真正搞清楚,就難以將整改落到實處。而這種不重視細節的現象在中國隨處可見。

最近,五礦集團主管安全生產和節能減排的副總裁孫曉民在接受新華社採訪時承認,五礦在武安環境污染事件中負有責任。但在談到五礦是否「非法排尾」這個核心問題時,孫曉民卻表示,「在這裏我不願就細節問題進行探討,這件事更多是要總結經驗教訓。」為什麼不去探討細節?細節搞不清又怎麼能有效總結經驗教訓。難道中國文化里真的缺少「較真」的基因?

記得多年前曾聽上海大眾的老總說,中國組裝的大眾轎車之所以質量比不過德國原裝貨,很大程度就輸在裝配的細節上。他舉例說,按操作規程,給車門把手打兩個安裝的螺絲孔時,操作工打完一孔後應移動半步再打另一孔,這樣兩個孔壁都是垂直的,可我們的裝配工就是要偷這點懶,站在原地左右各打一孔。表面上看,孔壁稍斜一些並不影響門把手的安裝,但正是這一點點的偏差匯聚在一起,導致中國組裝車的質量明顯輸給了德國原裝車。而真正的可悲之處在於,這些裝配工並不覺得自己的做法有什麼不妥,既然「變通」打出的孔不影響安裝,何必每天要多移動那許多「半步」?這種心理胡適先生幾十年前在他的《差不多先生傳》裏就有生動的描述。他深刻指出,正因為這種「不肯認真,不肯算帳,不肯計較」的差不多精神受到國人的普遍追捧,中國才墮落成一個 「懶人國」。

可嘆且可悲的是,這種不肯較真的差不多精神在現在的中國依然盛行不衰,可怕的是,它已經成為了我們文化基因里的一個固有成分。約瑟夫·奈說,軟實力的吸引力主要來自文化、政治理念和政策這三個方面。中國文化博大精深,裏面當然有許多精彩的元素,但任何一個處於上升階段的大國,其主流文化必然要符合它所處時代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如果遲遲補不上「較真」這段基因,那麼中國文化在講究精確性、科學性的現代社會則難有充分施展的餘地,文化軟實力存在嚴重缺失的中國又如何能一圓自己的大國夢?

責任編輯: 劉詩雨  來源:華爾街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09/1124/149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