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觸目驚心的行業黑幕 還讓不讓百姓活?!


2009年3月14日晚9時,地點荊州市沙市肉聯廠冷庫,數十名工人將冷庫內整箱的「伊利巧樂滋」「伊利香濃布丁」「伊利大果粒酸奶」等伊利雪糕用鐵推車搬到冷庫外的空場地上銷毀。粗略估算這些冷飲價值也在二十多萬人民幣以上。

觸目驚心的伊利乳業黑幕 三聚氰胺事件周年祭 乳業巨頭伊利黑幕大曝光

序幕:

2009年3月14日晚9時,地點荊州市沙市肉聯廠冷庫,數十名工人將冷庫內整箱的「伊利巧樂滋」「伊利香濃布丁」「伊利大果粒酸奶」等伊利雪糕用鐵推車搬到冷庫外的空場地上。在場的荊州電視台江漢風欄目組、楚天都市報、荊州晚報和江漢商報的記者紛紛打開聚光燈,在各媒體的注視下,這些伊利冷飲的貨主——荊州市雪緣商貿有限公司開始用汽車來回碾軋。不多時,久負盛名的暢銷冷飲產品只剩下一堆殘破的包裝袋,奶香瀰漫着整個冷庫停車場。仔細查看,這些冷飲均是2008年9月份以前生產的,包裝乾淨完整均在保質期內,粗略估算這些冷飲價值也在二十多萬人民幣以上。由生產企業銷毀不合格產品的現象並不奇怪,但數量如此巨大的冷飲產品卻是由經銷商自行銷毀,事情本身顯得極為反常,雪緣公司究竟為什麼要自行碾軋銷毀這些冷飲?

導讀提示
1、伊利為什麼拒絕召回問題奶製品
2、伊利為什麼要誣告經銷商
3、伊利高官為什麼要短訊威脅客戶「你好好考慮好後果就好了,你也了解伊利」
4、伊利為何派員光天化日下當街操磚行兇毆打經銷商;
5、伊利是如何擺平數額巨大的嚴重違法生產案的。
6、為什麼說名門也有敗類,涉嫌賭博、吸毒、詐騙的案件屢屢出現伊利人的身影;

(1)
時間追溯到一年前的2008年9月14日,三鹿奶粉被檢出出含有三聚氰胺,醫學證明嬰幼兒腎結石和尿路疾病是因為攝入大量的三聚氰胺,國務院立即啟動國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I級響應機制處置三鹿事件。
2008年9月18日,伊利雪條等八款產品在香港被驗出三聚氰胺,事態驟然嚴峻起來。2008年10月10日,國家質檢總局、工信部、商務部、衛生部、工商總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聯合發佈「關於立即全面清查市場乳製品的」的緊急通知。
繼續食用未經檢測的雪糕及其乳製品顯然隱藏極大風險,絕大多數乳企對9月14日前生產產品展開全面的下架召回檢測行動。蒙牛糾正過失的決心和手段更加果斷堅決,直接在市場上實施地毯式搜查,回收的產品不經檢測直接就地銷毀。
因雪糕含有三聚氰胺向香港消費者公開道歉的伊利集團又在做些什麼呢?
蒙牛大規模銷毀雪糕產品後,雪緣公司多次向伊利公司反映情況,並詢問庫存內伊利產品是否存在質量問題以及究竟如何處置的方案。而伊利公司回復稱:「好像是在換新裝上市!具體情況也不是太清楚,了解一下再反饋」。

高精度圖片


此後,伊利公司便不再理會這件事情。
轉眼到了09年2月份,是伊利每年召開地區客戶會議的時候。雪緣公司決定退出經銷商體系,書面要求伊利公司對庫存近30萬人民幣的08年9月前生產的產品做出相應處置。令人驚詫的是,伊利公司以輕蔑和傲慢的態度予以拒絕,指責經銷商是「冷菜熱草」(伊利冷飲事業部湖北省經理原文),武漢伊利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的回覆函明確表示:「產品歸屬權已為貴公司,原則上我公司沒有任何義務給予相關處置」。

高精度圖片

伊利公司的此番表態很清楚,認為三聚氰胺的風頭已經過去,經銷商不該拿前面的問題出來說事,既然貨已經賣給經銷商,那所有的麻煩都留給經銷商自己解決吧。
雪緣公司是荊州市消費者委員會成員單位,對伊利公司這種嚴重缺乏社會道德極度不負責任的行為斷然無法接受,立即發表嚴正聲明:將在3·15期間自行銷毀08 年9月前無安全標識的問題產品,並召開新聞發佈會。伊利公司在收到通知立即收斂了原先蠻橫強硬的態度,原先用來要挾雪緣公司的15萬預付貨款也立即返還給雪緣公司,稱願意坐下來協商解決問題。

(2)
2008年3月10日,冷飲事業部任志堅、任瑞雪、酸奶事業部李剛來到沙市與雪緣公司代表談判,伊利公司雖然派來代表但明顯缺乏誠意,提出的條件十分苛刻。談判過程中,任志堅的手中拿着一份雪緣公司的庫存報表,報表上對剛剛到期的產品進行了特別標註,一邊為李剛、安強等人的不道德行為進行辯解,一邊暗示雪緣公司:很少有經銷商全身而退的,弄不好會人財兩空!

高精度圖片


2009 年3月11日上午9點,雪緣公司代表再次與任志堅見面,任志堅告知:協商時間只有兩個小時,十一點有要事必須離開荊州,其言外之意是雪緣公司必須在兩個小時內向伊利公司屈服。上午10點半,雪緣公司敏銳地察覺到任志堅等人懷有不可告人的險惡用心,當即以不影響任志堅趕乘飛機為由中止了協商,隨後緊急對冷庫內作為證據進行保留的到期產品進行銷毀(這些產品在08年10月尚未過期,屬於伊利公司應召回的產品)

就在此時,一個卑鄙無恥的陰謀正在悄悄展開。

2009 年3月11日下午5點,雪緣公司對剛到期產品的銷毀工作已經接近尾聲,兩輛車突然出現在冷庫的空場地上,車上走下了四個人:酸奶事業部大區經理李剛、冷飲事業部省區經理安強、區域經理陳非、業務員向紹華,緊接着出現的是一大群身穿制服的工商管理人員。辦案人員我們出示證件,聲稱接到市局通知,伊利公司向工商局舉報荊州市雪緣商貿有限公司銷售過期產品,請你們配合我局調查。

雪緣公司負責人神情鎮定,立即拿出筆記本電腦將與伊利談判的前後始末的資料向辦案人員展示,雪緣公司沒有銷售任何過期產品。為配合工商局的調查,負責人主動展示剛銷毀產品的照片,並帶辦案人員到現場再次確認。有人質疑是否有產品未被銷毀流散到其他地方,雪緣公司負責人則立即和兩名辦案人員驅車到銷毀現場附近的廢品回收站,清點銷毀產品的包裝紙箱數量。經過反覆核查比對,荊州市工商局江津分局不得不得出結論:雪緣公司並未將過期產品流向社會,伊利公司的舉報是用心險惡的誣告。

高精度圖片

伊利惡人先告狀的行徑印證了雪緣公司對任志堅等人居心叵測意圖的推斷。原來伊利公司根本就沒有解決問題的誠意,佯裝協商的同時早就密謀策劃以誣告經銷商來阻止醜聞曝光,工商部門被伊利公司無恥的利用了。為了儘快消除問題產品對社會埋藏的危害,辦案人員變成了調解人員,3月14日下午5點半荊州工商局江津分局將伊利公司和雪緣公司代表再次邀約到江津分局會議室做最後的調解工作。遺憾的是伊利蠻橫霸道的作風使得這次協商最後無果而終。

(3)
2009年3月14日晚9時,伊利公司對待問題產品的態度頑固依舊,雪緣公司毅然開庫銷毀9月14日前生產的伊利雪糕產品。荊州電視台江漢風、楚天都市報、荊州晚報、江漢商報派來記者全程記錄銷毀過程。
2009 年3月15日,銷毀工作仍在繼續,就在媒體記者離開之後,一件更加惡劣的事情發生了:伊利公司派來城市經理弓曉軍和李斌到銷毀現場探查情況,見雪緣公司法人代表隻身在現場拍照,竟然上前毆打經銷商並搶奪攝像機企圖消滅證據,手持磚塊當街追趕。伊利公司的暴行引起了周圍群眾的強烈憤慨,二人見勢不妙迅速逃離,目擊的群眾紛紛表示:「我們都(願意)作證」。

高精度圖片

雪緣公司的銷毀行動引起了工商局的高度重視,3月15日中午12點江津分局再次帶領工作人員來到現場緊急叫停銷毀工作,工商人員表示欽佩雪緣公司為了消費者身體健康而銷毀問題產品的勇氣,但如此銷毀對雪緣公司造成的損失太大,工商局將會對伊利公司進行督促,儘快妥善解決此事。


高精度圖片

高精度圖片

2009 年3月16日,各大報紙媒體紛紛在顯眼的位置刊登了這則新聞「荊州老闆萬先生痛毀30萬支雪糕」,湖北、湖南各地的伊利經銷商紛紛來電聲援慰問雪緣公司。江漢風節目最後沒有播出,一位不願意公開姓名的辦案人員透露,事情見報以後,黃岡市一名副市長趕到荊州市市政府為伊利公司(黃岡工廠)說情。

伊利公司見事態敗露,開始賣弄弄虛作假的看家本領。

2009年3月19日工商局在調解的過程中出示了一份由「湖北黃岡伊利乳業有限責任公司」對雪緣公司發出的「召回令」,時間落款是3月13日。該召回令聲稱是因為雪緣公司不能及時上報庫存數量而導致無法召回。

高精度圖片

破綻一:既然伊利稱早就有召回的要求,那麼為何在3月4日的回覆函中聲稱「歸屬權為貴公司伊利沒有任何義務予以處置」?為何在雪緣公司銷毀行動展開後,緊急通知各地經銷商立即就地處理問題產品?
破綻二:既然黃岡伊利稱是雪緣公司不能及時上報庫存而導致無法召回問題產品,那麼3月10日談判時,任志堅手上拿的庫存報表又是什麼?

破綻三:既然3月13日伊利對雪緣公司發佈了「召回令」,為什麼3月14日在工商局調解的時候伊利絕口不提「召回令」?

破綻N:……

伊利自相矛盾掩耳盜鈴的拙劣表演令人忍俊不禁。直到3月22日,申通快遞打電話稱雪緣公司有來自黃岡的快件,雪緣公司用攝像機全程記錄了快遞公司將郵件送達的過程,開啟郵件證實其中的文件正是那張所謂「3月13日發出的召回令」。很顯然,伊利公司已經無法自圓其說,只好掩耳盜鈴式的偽造這麼一塊蕾絲遮羞布。

4月17日~4月18日,在工商局的協調和監督下,伊利公司派車(贛G33025 鄂AL3347)將剩餘未銷毀的產品全部召回。

六部門召回令要求的是就地銷毀,而伊利公司只肯承認未銷毀的產品數量,對於已銷毀產品的包裝箱數量不予承認,已經召回的產品最後究竟是就地銷毀還是傳說中的換裝上市,我們不得不打上一個問號。
4 月21日,我們在市面上再次發現08年9月前生產的伊利雪糕,產品包裝上沒有任何安全標識別,向工商局反映後至今沒有任何音訊。伊利公司的行為徹底喪失了一個食品生產企業應有的基本良知和社會道德,三聚氰胺事件後伊利根本就未從靈魂深處認真反省,如此誠信喪盡泯滅良知的黑心企業必將遭到市場規則的懲罰!

高精度圖片

(4) 伊利歷來就有弄虛作假的傳統,伊利員工蠻橫霸道素質低下

伊利隱瞞問題產品拒不召回僅僅只是冰山一角,弄虛作假早已經成為其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元素。
2008 年7月15日,北京奧運會前夕,荊州電視台江漢風節目對伊利酸奶「早產」事件進行了曝光。什麼叫「早產奶」?低溫奶的保質期通常很短,由於物流運輸耽誤時間同批次的奶總要比本地產品晚2天,伊利為了產品的競爭力,採取了提前標註生產日期欺騙消費者的行為。伊利的酸奶通常都會提前生產存放在倉庫里,等到日期 「接近」的時候才裝車運到各地經銷商,有時候因為倉庫管理員的疏忽,把剛生產打標的酸奶發出來了,司機就會沿途叮囑每個經銷商,一定要等到時間到了才能送到超市賣。這就是伊利酸奶的潛規則,可是偏偏倉庫管理員、司機、經銷商同時都疏忽了,「早產奶」就流入了市場,消費者一較真,事情就曝光了。

更惡劣的事情還在後面。

江漢風節目播出後,雪緣公司的負責人收到兩條短訊「電台我去過了你小子還去那裏搗鬼」「你好好考慮後果就好了你也了解伊利」。發這兩條短訊的人正是伊利酸奶事業部的高管李剛,李剛是華中區的大區經理,權力極大,僅次於酸奶事業部總監。

此人曾經藉故三次蠻橫切斷雪緣公司的酸奶供貨,撕毀雪緣公司和大潤發超市簽訂的供銷合同,以逼迫雪緣公司交出市場。雪緣公司從2003年開始開拓荊州的酸奶市場,一直到2007年,雪緣公司付出了極大的精力和心血,眼看市場即將扭虧,李剛指使省區經理吳世池以莫須有的藉口強行斷貨,威逼雪緣公司將市場交給另外一家經銷商,而那家經銷商自恃跟李剛關係密切曾「打過一夜的牌」,拒絕向雪緣公司支付任何市場轉讓費用。雪緣公司將事件投訴到集團總部,李剛才被迫恢復供貨,但雪緣公司市場已遭到重創,分銷商被另外一家經銷商借斷貨之機搶奪一空。李剛為雪緣公司的投訴一直懷恨在心,伺機報復,最後他的心願得逞了,雪緣公司最終退出經銷商體系。早產奶曝光後,李剛懷疑是雪緣公司爆料就發出兩條威脅短訊。

高精度圖片



實際上,雪緣公司也是從新聞上得知這件事,李剛的無恥行為徹底激怒了雪緣公司。雪緣公司聯繫到江漢風記者,決定揭發更多不為人知的黑幕。

自 06年7月起,伊利公司就在湖北當陽一個小加工廠生產伊利100克八連杯、125克八連杯、100克袋裝酸奶,1250克桶裝酸奶。據當時提貨的司機介紹,這家小加工廠的生產環境十分簡陋,車間外污水橫流,車間內的工作人員都是身穿便裝操作,時不時還邀請司機品嘗剛出爐的酸奶……,講到這裏不免讓人產生反胃的感覺,很難相信這些粗陋產品會跟北京乳品廠窗明几淨無塵無人全自動生產線扯上什麼樣的關係,但事實上兩者確有聯繫,它們使用的也是北京乳品廠包裝。直到07年8月,當陽廠停產河南平頂山工廠接手生產,這18個月裏伊利公司一直在肆無忌憚的使用北京乳品廠包裝蒙蔽消費者。

高精度圖片


08 年3月份,伊利違法生產的問題引起了荊州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的注意並開始立案調查。質監局掌握了重要證據後,傳喚伊利公司接受詢問。伊利公司派來的代表正是李剛。據質監局調查員的描述,李剛一點也不像個性格爽朗的北方人,相反黏黏糊糊,承認違法生產事實卻又不願意接受行政處罰。李剛聲稱伊利是奧運品牌,丟不起這個面子,最後實在沒轍了,只好祭起民族工業這塊最後的遮羞布。

雪緣公司也被傳喚調查詢問,當質監局得知平頂山工廠的違法生產僅僅是當陽工廠生產量的一個零頭時大為震驚,決定將案件作為大案要案辦理。李剛3次光臨荊州質監局後,便不在露面,而是通過集團向省質監局施壓,最後向質監局匯款 5000元了事。調查此案的辦案人員很不甘心,但也無可奈何,伊利的壓力導致案件無法公正的辦理下去。

李剛以為雪緣公司只是虛張聲勢,便不斷發短訊威脅,後來通過電視台了解到確實有記者做了這檔節目。頓時一改先前的囂張氣焰,拉來冷飲事業部的湖北省去經理安強說情,請求哀求要求雪緣公司不要再接受電視台的採訪,承諾儘快解決經銷商時期的遺留問題。電視台迫於伊利公司的壓力並沒有播出這則新聞,而雪緣公司念在奧運會即將臨近,以民族大義為重決定給伊利公司解決問題的機會。然而,風聲過去不久,李剛把臉一抹重新擺出流氓姿態,不理不睬,絕口不提先前的承諾。

伊利公司藉着強大的公關和政治壓力一手遮天,仗其後台對經銷商和媒體有恃無恐的迫害和打擊。有道是多行不義必自斃、因果必有循環、作惡必遭報應,9月份的三聚氰胺事件將壓抑隱藏許久的質量黑幕排山倒海的暴露出來。

普通善良百姓總以為名門皆是正派,殊不知名門也有敗類。城市經理弓曉軍瘋狂毆打經銷商,手持磚頭追趕經銷商;省區經理安強炸金花賭博被請進公安局;大區經理李剛公然短訊威脅經銷商,手段黑惡化;就連基層業務員董俊傑也道德敗壞到誘騙經銷商的員工匯款5300多元,其惡劣行為已經涉嫌詐騙。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大陸論壇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09/1019/146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