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存照 > 正文

孫延軍:建政六十年中國不具培養名師的土壤

【新聞透視】孫延軍:建政六十年中國不具培養名師的土壤(上)  Real Player格式Windows Media Player格式加入自由串聽 聽眾來信
推薦給朋友
2009年9月21日 星期一     節目長度:14分53秒 下載mp3

聽眾朋友,您好!歡迎您收聽《新聞透視》。我是李潔。

主持人:在今年舉行的第五屆高校「百名名師」的評選活動中,100位獲獎者中,擔任黨委書記、校長、院長、系主任、研究所所長等行政職務的,佔到九成,還有人身兼幾種職務。不帶任何「官職」的一線教師,僅有10人左右。此現象遭到了不少批評聲音。

就此現象,原首都師範大學心理系副教授孫延軍進行了研究分析,他從如何評、誰來評以及該不該評等方面對於評選「百名名師」現象,進行了深入分析。孫教授認為,「百名名師」以及很多類似評選,都是對利益的劃分,這種評選對高校教育,對教師本人的教研能力都是一種恥辱和傷害,中國現在不具備名師生存的土壤。

孫教授:我在這兩天一直關注着這個網上的這些報導,公眾們提出的這些批評意見。這批評意見有兩方面:一方面,指責這種屬於就是不公正、不公平的一種結果,也有人把它上升為說現在大學精神的一種結果,我覺得這些說的都有一定道理。但是也有個別的相反的意見。應該可以舉出一些個具體的實例:例如,胡適是校長,但他是名教授,大家公認。這些問題應該進行一下深入分析,任何表面的根基,都不會把這個問題的本質看錯誤。

我先對這個問題做了一下確證,就說這個90%這個事實存在、不存在,我從這個教育部的網站上找到了這份名單,逐個查證,我發現網絡上的批評意見,在這個統計數據方面是沒有問題的。這個評審啊,確實是官員佔了90%。但是我們還不能把所有的這份名單中所有的專家學者都否定了,我想對這個問題的看法,還是要系統的深入的看,我想應該從這樣幾個方面來看這個問題,第一是「如何評」,評價的遊戲規則問題;還有一個問題就是「誰來評」的問題;第三個問題是「該不該評」的問題。

我先說一下如何評的問題,如何評的問題具體上可以分成兩個層次。第一個設計這樣一個獎項,他的價值傾向在哪裏。實際上我們是有一個假設,假設教育部應該設那麼一個獎,教育部設定這個獎的目的,在教育部的網站上,有這麼一段論述,他有一個問題,高等教育的一個特點,他就叫說科研兩方面不能分離的。做為一個名師,如果這個名師他在科研上沒有能力的話,他教學上,他的教學技術或是教學技巧再好,他表達能力再強,那麼這個老師也不是一個合格的老師。

那當然了,還包括他的品質問題,如果他的品質不好的話,那這個老師在言談身教方面是無法教育學生的,他也不是一個合格的大學教師。所以說,名師獎他這個側重教學的這個方面,實際上是對教學或科研這兩方面的一種有一定程度的誤導。我們再從明規則上看看他的這個具體的一些個具體性的規則。你比如說,教育的程序問題。他是說讓各高校、各省市的教育行政部門,先推一些相關的人選。然後再在網絡上,教育部去找專家去對這些個勾選人進行評審,再到會議上去評審。

那這個程序他有很多可以做假的成分,我過去也申請過科研項目,了解過一些科表,包括科研獎項啊、教學獎項的這個評審辦法。教育部的這個這些官員主管的,中間有很多可以人為操作的一些因素,你比如說:究竟這些個東西給誰去評,究竟組織哪些專家來評。這些個問題都是可以人為去確定的,不是像他們說的這個是盲審啊!誰也不知道誰啊!實際上很容易就能知道出來的,就是這個程序本身他有不公正的成分。

另外這個標體系,他就決定了地區的官僚才有這個資格去評,那我們找出幾點一看,我們就知道這個地區的甚麼人才能有。第一個方面:政治立場堅定,師德高,具有創新結構精神,教學嚴謹,校風端正,受聘教授職務。前面那些個都是虛的,這都沒有甚麼實際意義。只是後面這個受聘教授職務,那就是說,不是教授的人那你教學再好,你科研上再有能力,那你沒有資格評選這個教學名師,就把一批人劃掉了。

一般的人不可能得到的,教學成就:主持出過重大教改項目,發表多篇高質量的教改論文,或者出版具有一定影響的教改科研專着,那麼後面這兩個虛的。甚麼叫質量高?各有各的看法,他說質量高,就可能高。關鍵是前面幾個指標非常硬:主持過重大教改項目。我在高校我知道,一般的人哪有機會獲得這個重大的教改項目。這重大的教改項目,也得在這個學校教了很多年,人際關係特別好,然後同時擔任一定的領導職務,你能夠利用學校的資源去申請這個教改項目的時候,他才能夠獲得這個重大的教改項目。一般的人,他沒有機會啦!

所以說不是官員他幾乎是不可能獲得這個教改項目的。那麼,獲得省市級以上獎勵,這個也是需要有一定的官職的,那就跟我在這個學校找教學科研的這個正常時間的經歷啊,我的很多這個朋友參加過評審,我有時候也在偶爾的機會也參加過這些評審。那我知道他內部的評審是怎麼評審,基本上在中國大陸的評審,除了一小部分次要的這些個項目之外,次要的獎項之外,重要的獎項基本上都是坐地分贓式的評審,那誰掌控了這個評審權,那麼誰就有權力決定這個項目給誰。

所以說,這個後面操作是很清楚的,大家都知道的秘密。教育部的領導他也知道那麼一個秘密,教育部管理科研的人他也知道,那他說這個就是一種劃分利益的一種辦法。得到利益的人肯定和教育部那邊有所這個溝通,分配利益的人互相之間有所溝通,他實際上就是這樣一種現實。

你們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說官員他雖然說是掌控了學術資源,但是他能當這個官,也不容易。他一定是他業務上非常出眾,這方面是有這樣的人,一開始是業務比較好,那我知道,因為由於我的很多老師也去擔任這個行政領導職務,他們跟我訴苦。他說整天一件兒正經事也沒有,等開會,他說我這麼多年的這個學術啊、這個科研啊就沒怎麼進步過,他們說的這些都是事實。

實際上,不僅是這些個領導做這些事,中國大學的許多這個教師也整天填表,也整天開會,也整天參加評審,也整天在這個學校領導的帶領下去跑學科點,去跑獎項,去跑這個期刊的編委會去發論文。所以說呢,他真正的做出有創造力的或有創造性的這個研究的這個時間啊,花在這上的時間啊,非常少。

所以即便是有某些領導,一開始的時候,他是有水平的。但是,到了一定的位置之後,他已經沒水平了。我這觀點很容易確證,中國這麼多年改革開放過程中,改革開放這個口號之後,他也希望有很多專家給他出謀劃策。那麼,他提拔了一批學術官僚,這些學術官僚應該給他去出謀劃策。但是呢,在所有的決策過程之中,你看到不是愚蠢決策的,或是基本正確決策的,非常少。這可能有兩方面:一方面他有意為之,自己對這個官僚集團的資歷有一定位置;另外一方面,是這些學者、這些專家確實沒能耐,他提拔上去這些人,到了那個位置上的這些人,確實是沒能耐嘛!

我有一個朋友,他是某一學科的一個研究人物,他跟我說過,他說當我沒在這個學科的這個位置上的時候,他說我是有水平的。當我到了這個學科這個位置上之後,我就沒水平了。所以說,最有水平的人,都不在這個位置上。我是非常贊同他這種看法,他這種看法他主要的不是謙虛,是我們拿出來這些個我們各個科學的、學會的、各個學校領導的,他寫的這些論文你拿出來,我們在華人的這個學者圈內,我們去評一下,那馬上就可以看出來這些論文是不夠質量的,是缺少質量的,這也是一個普遍現象,不是說每一個人都這樣,但是,他在學術界普遍存在這種現象。

還有一個名額分配的問題,名額分配的問題,也不太合理。你比如說:他這個北京市給20個,天津市給4個,河北省給6個,山西省給2個,內蒙古自治區給1個,遼寧省給7個,這個先把整個體系劃分下去了。你說北京市,除了這20個人之外,那些其餘的人都不夠名師資格了。

你要是選100個人做這個名師的話,他完全從利益分配的角度去考慮這個名師問題,而不是說考慮這個名師確實他有沒有能耐,確實他對科研教學育人方面,做到了名師的這個制定。制定是按照利益方配的方式給弄下去分利益了,因為有這樣一個道理。假設北京市,他這個教師的質量還能排名全國100名,那這100名都給北京市,實際上來說,那是應該的。

這個教學名師,他不應該是當作利益分配是一種方式。他完全是他這個內在的潛規則,是一種利益上的一種分配,是教育部的官僚和這個學校的官僚,也就是高等教育的基層官僚他們之間,他們達成了一種妥協,達成一種協議。

這些遊戲規則我們詳細的分析一下,就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在現在的這種體制下,官員或者這個教學名師獎啊,是一種必然結果。不是這種情況下,反倒不是正常的。那只有是官僚獲得這個獎項,這才是這個遊戲規則的這個一種正常的結果。

第二的方面,誰來評的問題。教育部組織專家來立項,教育部一開始他想上這個項的時候,他找一些個專家來立項。這個項目該不該上,如果這些專家說該上了,那麼教育部可以向國家去申請經費,地方財政經費來支持。當然,教育知道哪些專家是支持這些項目的,哪些專家是不支持這個項目的,他就要把支持這個項目的專家找到這個論證組裏來,就這個項目就立項了。

第三、教育部組織專家設定規則,那設定規則的時候,這些設定規則的專家,就會考慮到今後自己會不會獲獎,和自己有利益關係的人會不會獲獎。教育部的這些個官員們,也會考慮到應該讓誰獲獎的問題。所以說,這個遊戲規則,預先就設定了一種利益分配的原則在裏面了,教育部掌控這個權利之後,下面這一些個高校,也會做一些操作。

一個評審專家表面上看在網絡,這個都是匿名的。但教育部這個官員他知道這些個專家,這些候選人的評審材料,參加這個評審的候選人,他非常知道怎麼樣達到自己的目的,這些東西雖然表面上不說,大家都都心知肚明。評審專家這一關過了之後,然後又是會議評審,會議評審的時候,也是教育部的官員知道找誰來。那麼只要你把這個教育部的官員,這個關係搞好了,那你就可能知道誰來評審。那麼你知道了誰來評審之後,你就能夠有機會去做他的工作。

所以說,這裏他有很多可以操作的這個環節,但是這些操作環節操作回去之後,獲獎人肯定要付出許多。那麼這就說明,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他不是個官員,他根本花不起這個成本,他不可能把這麼重要的一個獎項拿下來。有這樣一個問題,教育部可靠、不可靠的問題。第二、是教育部的專家,可靠、不可靠的問題;第三個、是教育專家設定這個遊戲規則,可靠、不可靠的問題;還有這些候選人是否老實,是否可靠,是否正直的問題。

就是說這個設計這麼多人為因素,在中國社會這樣一種腐敗,已經成為一種集團性的腐敗,已經成為一種制度性的腐敗,「腐敗」已經成為生活方式的這樣一種情況下,那麼任何事情都可能發生,不發生反倒是不正常的,這些東西人為的因素就特別多。

主持人:聽眾朋友,今天的《新聞透視》就到這裏,在下期的節目中,孫教授將就「百名名師」應不應該評,以及中國目前是否存在培養名師的土攘問題,繼續和您分析。

責任編輯: zhongkang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09/0924/144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