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新年實拍北川「三無」村:無水無電無棉裝

2008年11月,有媒體曾報道說:汶川大地震後,所有受災區,最後一個沒有通電的汶川銀杏鄉,經過艱難搶修,終於通電了……
    全國人民聞之,都鬆了一口氣。

■ 感謝你的報道!但是……


    2009年元月5日下午5時,在成都打工的苟曉艷通過QQ約見勒克兒。在茶樓,這個來自北川關內開坪鄉小園村的姑娘,關心家鄉父老過冬問題溢於言表。 


    「看了你反映北川關內過冬問題嚴峻的報道,非常感謝!但是……但是,關內還有比你博客談及的更困難村莊……我是開坪小園村出來的……那裏,至今電都沒有,都是點煤油燈……」苟曉艷快人快語。之前,她已通過各種關係,尋找電視台等各種媒體,以期對自己的家鄉投以關注目光。
    約見勒克兒之前,苟曉艷顯然備足了功課:通過電話,與開坪鄉的趙書記、小園村周書記、小園村陳姓村民了解了很多情況——

 

www.ddhw.cn 
北川關內開坪羌族藏族鄉地理位置
 
 
 
■ 過冬物資?我們家就得到一件燕尾服……

    「小園村就是典型孤島。那裏沒有電不說,吃水也困難……」

    「過冬物資?除了大多數是部隊走時給鄉親們留下的熱天蓋的軍用被蓋外,鄉上就給每一戶人就發了一件棉衣……」

    「我們那裏交通最困難,最偏僻,過冬物資發放,從交通方便的地方一路下來,基本按照好、較好、一般、能穿、衣服、不能穿……順序,到我們那裏,隻身下挑剩的夏天衣物,啥子露臍裝、演出服啊,都有。我們家就得到一件燕尾服……」

www.ddhw.cn 
    「地震以後,因為貧窮,為了改變現狀,村上所有年輕力壯的男女都出來打工了,村上留下的都是老幼……」
    ……

    苟曉艷反映的問題的確讓勒克兒大吃一驚:北川關內鄉鎮因為交通原因,過冬物資匱乏,村民生活都很艱難,但是,居然還有比禹里、漩坪更困難的地方?

 
北川關內開坪小園地理位置(如圖橢圓處)
www.ddhw.cn 
    正好,幾個志願者4日到漩坪發放物資,5日再度給禹里中學送物資後夜宿禹里鄉。接到勒克兒通報後,張建等3名志願者連夜租車前往走訪……
 
 
■ 志願者張建三人夜訪開坪鄉報告

    時間:2009年1月5日夜

www.ddhw.cn 
    (當晚20點左右,我們在禹里鄉突接勒克兒電話稱開坪鄉地震後當地災民百姓生活極端清苦,遂深夜驅車一探究竟,沿途山路崎嶇泥濘,經過一個半小時的顛簸,正式抵達開坪鄉劉家村2組。)

 
 
 
■ 寒夜帳篷中 老兩口在哆嗦

    夜訪地點:北川縣開坪鄉劉家村二組
    訪問對象:村民:段永松(男71歲)、楊青珍(女66歲)夫婦;村長:羅光銀(男46歲)。

    楊青珍因1992年洪災引起的岩石塌方砸斷一隻腿,造成獨腿殘廢,段、楊兩夫婦育有一子兩女.兒子在山西煤礦挖煤,因煤礦事故死亡,兩女遠嫁,目前只有老兩口相依為命,其中,楊媽媽平日主要靠一隻板凳當腿,與段老伯一起共同種地維持日常基本生活。

www.ddhw.cn 
    當我們於22點21分冒雨抵達兩老夫婦「家」時,眼光所到之處,觸目驚心:冰冷寒夜雨中,老兩口哆嗦住在路邊的救災帳篷里。

 
 
 
■ 71歲老人靠幾件單衣過寒冬……
www.ddhw.cn 
    進到帳篷時,段老伯摸索半天才點起燈(所謂的燈是:以煤油+柴油為混合燃料的自製油燈)

 
段永松、楊青珍老倆口家點的煤油燈

 一個71歲的老人,就靠這幾件單衣來抵禦寒冬……

當即,我們其中一人脫下了自己身上的軍大衣,親手披在了老伯的身上。

看見段老伯穿的如此單薄,志願者把自己的軍大衣脫下給大伯穿上…… 獨腿的楊媽媽,因為行動不變,只有批衣坐在床上接受我們的訪問。

在村長及我們的自我介紹後,老伯和村長接受了我們的訪問。

責任編輯: zhongkang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09/0202/118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