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中國遷都問題探討——奧運會後北京城市的走向

 

奧運會後的中國,人們又不得不回到現實的生活中來,面對現實的問題,包括中國遷都的問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不到60年,在建國40多年時就提出遷都的問題,主要原因就是北京地區的生態環境遭到了嚴重的破壞,水資源問題、空氣污染問題、沙漠化問題等。中共政府不是不想遷都,而是若大的一個中國,生態環境被破壞得如此厲害,竟然沒有一個適合建設新首都的地方。



一、中國遷都問題的提出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定都北京

1981年夏,首都北京居民第一次親身感受到供水的缺乏,全城90%的地區自來水水壓不足,降壓供水達近300小時。許多人以為這只是偶然的現象,是前幾年乾旱的後果。當時也有人預感到了問題的嚴重,提出北京是否適合繼續作為首都的問題,但是沒有人把這個討論當成認真的話題。1985年北京長辛店地區自來水管中流出的水由於水質問題根本無法飲用,12萬居民無乾淨的水可喝。1988年夏,北京再次出現大面積供水不足,也是涉及90%城區,但是持續時間大大加長,為958小時。1989年春夏E4交,北京暴發了天安門事件,幾十萬軍隊進京勤王。在這之後的歲月中,沙塵暴多次襲擊北京。當年的總理朱容基指出,如果沙漠化問題不能予以控制,遲早要將首都遷往他處。

中國很多問題是否能引起社會重視,往往依賴於政治家的態度,政治家的一句話。政治家重視的問題,很容易被炒熱;政治家迴避的問題,人們也不敢公開談論。這次朱容基發話了,所以中國遷都問題就被社會重視了。但是人們最熱衷的話題不是為什麼要遷都,而是遷往哪裏。

2001年北京成功地取得2008年奧運會的舉辦權。中國府利用奧運會的名牌效應在北京進行了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舉報導中共政府奧運會的投資超過400億美元。同時大量私人資金也紛紛湧入北京,瘋狂地炒作北京的房地產。用日新月異來形容北京這幾年的發展可以說一點不為過。北京城區從2環擴大到3環、4環、5環,現在已經在建設規劃6環和7環。北京城區就象攤煎餅一樣,越攤越大。從統計數據上來看,北京的GDP發展一直名列全國前茅。從關係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住房價格來看,2003年到2005年之間以每年30%到50%的速度增加。大批北京居民為「奧運會」做出了犧牲,他們在城市中心地區的住房被拆遷,得到的補償只能夠在5環之外購買住房。

在奧運會的旋風中,人們似乎忘記了幾年前曾經討論的話題:中國遷都問題。但是中國也有頭腦冷清的學者。2007年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在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撰文,認為中國應認真考慮遷都,並建議將首都遷往長江中下游華東某中小城市。

梅新育的文章再次在中國網絡上引起強烈的反響,許多人參加了這個討論,主題依然是遷往哪裏?

但是隨着奧運會的來臨,人們漸漸忘卻了北京的危機。人們注意的焦點在奧運會的開幕式,在奧運會的獎牌榜,在上升的五星紅旗,在高奏的義勇軍進行曲中。沒有人真正理解,什麼是「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的真實含義。

持續16天的奧運會就象任何一次體育比賽一樣,只不過是一次比賽,下次大家還能站在同一起點上,有同樣的機會。但是,北京是否再有一次機會?奧運會後的中國,人們又不得不回到現實的生活中來,面對現實的問題,包括中國遷都的問題,特別是通過奧運會而展示在世界面前的北京的實質問題。

二、中國遷都的理由

遷都在中國幾千年歷史上並不是罕見的事件。從首都的區域位置變動上來看,可分為東西遷移和南北遷移。西安、洛陽、開封這一線上的遷移為東西遷移,北京、開封、南京、杭州這一線上的遷移為南北遷移。遷都的理由主要是權利的爭奪和王朝變化。前朝天數已盡,改朝換代是天賦的使命,起碼漢人持這種觀點。既然前朝天數已盡,也表現在前朝首都的天數已盡,一把火燒了舊都,再選新址建設新都。蒙古人和滿族人的做法和漢族不一樣,他們比較理智,奪得天下之後,大都是保持原來京城的地址,在原有的基礎再擴建,這才有A故宮和老北京城。改朝換代,是中國遷都的最主要理由。但是在同一個朝代中,很少有遷都的,因為漢人認為,都城的風水和這個朝代的天數是緊密相連的。當然也有例外,這就是明朝朱棣將首都從南京遷往北京。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不到60年,在建國40多年時就提出中國遷都問題,主要原因就是北京地區的生態環境遭到了嚴重的破壞,水資源問題、空氣污染問題、沙漠化問題等。

談到遷都理由,人們自然會想到北京的水資源。根據中國官方資料:北京人均水資源佔有量為300立方米左右,僅為全國人D佔有量的七分之一,為世界人均佔有量的4%,在世界各國首都中居百位之後。北京市社科院的一個研究報告說,2005年,北京水資源可支撐的人口容量為1277.77萬人,其中常住人口1156.01萬人,外來人口121.76萬。

這一結果是北京人口容量的最大值。而如今北京常駐人口已經超過1500萬,而且還在繼續增長。

其實,北京的水資源資料只是被人為扭曲的數據,是孤立評價北京地區地表徑流的結果。2008年北京奧運會向世界展示,北京並不是一個乾旱地區。從自然條件來說,北京的降雨量並不低。過去,德國記者都大篇幅報導北京缺水問題。當他們親身經歷奧運會的北京,發現北京的降雨量和德國漢堡一樣多。他們很難理解,為什麼在與漢堡同樣降雨量的北京卻會有世界大城市中最嚴重的缺水問題。

其實,北京和中國華北地區的缺少問題的根本原因在於毛澤東的「一定要根治海河」的號召,和水利部根據這個號召所制定的錯誤的治河措施。1963年海河流域遭遇暴雨,200多座水庫相續潰壩。自然洪水加上潰壩洪水橫掃華北平原,直逼天津。海河洪水之後,水利部開始在海河各個流域上游建設大量水庫,在平原地區挖掘許多人工泄洪通道。經過這些措施,海河的洪水似乎暫時被遏制住了,但是出現了嚴重的乾旱問題。海河各支流的水被堵截在上游的水庫中,擴大的水面增加了蒸發,到達下游的水量明顯減少。即使到達平原地區的水,也通過人工泄洪通道直接進入大海,以至海河的入海流量減少到零。海河及支流被根治成沒有或者水流很小的河流。

文化大革命期間,毛澤東「一定要根治海河」的惡果顯現。水利部為了掩蓋這個錯誤,採取了更加錯誤的措施:大量開採地下水。目前北京地區現在主要依靠過量開採地下水來維持水應。北京本是地下水十分豐富的地區。如今北京已經形成2000多平方公里的地下漏斗區,最嚴重的地區已下沉了近1米。大面積下沉是地下水資源急劇減少的結果,它最終會導致城市衰退,地基不穩,牆壁開裂,道路中斷,這是城市衰退的開始。

此次奧運會期間,外國媒體報導的一個主要議題就是北京的空氣污染問題。為了改善北京的空氣質素,中共政府採取了一系列強制性管控措施,比如停止北京和周邊省市有污染企業的生產,停止建築工程的施工,限制外地車輛進入北京,從2008年7月20日起,實施北京地E5「機動車單雙號限行」。但是北京的空氣質素並沒有因此而得到改善。數據證明,2008年7月北京空氣質素還不如2006年7月和8月的空氣質素。特別是2008年8月8日至13日的空氣質素讓外國記者和運動員留下深刻印象。倒是2008年8月14日的一場大雨,使得北京空氣質素得到改善,使得參加奧運會的外國運動員和記者能夠真正看到北京的藍天。

北京空氣質素不好的一個主要原因是北京城市的攤煎餅似的發展。這個煎餅攤得越大,城市熱島效應越明顯,城市中心的溫度越高(比自然條件下高至6度),城市中心的風力越小,對於氣質量的改善越是不利。中國環保官員說,北京風力太小,所以空氣中的污染物不容易擴散。但是他們不敢指出風力太小的原因是城市盲目發展的結果。

中共政府不可能長久實施停產或者限行措施。奧運會後,車照行,工照做,如何真正改善北京的空氣質素,特別是如何減少城市熱島效應,中共政府還沒有找到有效的措施。他們還是寄希望於遷都。

除了北京生態環境問題之外,北京的城市發展問題也是中國遷都的理由之一。由於北京不甘心僅僅只成為中國的政治中心,而且還要成為中國的經濟、1融、交談、科技教育中心。城市功能越多,用地需求越大,功能的有機組織越難。用地點擴大,帶來的是城市交談問題。雖然北京人多呆在家中或是出去「避運」,使得奧運會期間北京的城市交通問題沒有突顯出來。但是北京人不可能永遠出去「避運」,也不可能永遠呆在家中。奧運會過後,北京的交通問題依然嚴重,而且會隨着私家車的增加而越來越嚴重。對此,中共政府也沒有有效的措施。

利用奧運會明牌效應,北京房地產的價格高速飛漲,一大批土地開發商,主要來自太子党家族集團,成為最大的經濟收益者。利用奧運會,北京政府強行拆遷了150萬居民的住房,雖然許多建設項目與奧運會沒有直接關係。這150萬居民中只有少數人得到了合理賠償,而大多數沒有得到合理賠償。這筆帳在奧運會之後必須算。遷都也許會減少秋後算帳的壓力。

北京目前還有近2億立方米的建築面積在建設過程中。但是從奧運會前北京房地產價格下降,需求下降的趨勢來分析,對於這些建築的需求不再存在,其中一部份將成為爛尾工程。這些問題將促使中國政治家產生放棄北京的想法。

三、中國遷都中的安全問題考量

其實,中國中國政治家考慮遷都問題,有一個考量是出自安全問題。

中國的謀士在解釋為什麼遷都時,不講中國歷史上的改朝換代,而是引用外國遷都的案例,巴西遷都巴西利亞、巴基斯坦遷都伊斯蘭堡, 尼日利亞遷都阿布賈,哈薩克斯坦遷都阿斯塔納,但是最讓中國政治家折服的還是緬甸軍政府將首都遷到小城彬馬那。

緬甸軍政府首領丹瑞決定在彬馬那新建首都,丹瑞親自將遷都的日期定在2005年11月7日。據說丹瑞是一個「風水高手」,他認定2005年11月7日是一個黃道吉日。這和中國政治家認定2008年8月8日是黃道吉日,同出一輒。丹瑞決定遷都是為了軍政權的安全。他認為,在500萬居民的仰光,民眾的遊行示威就可能把軍政權趕下台。而在常住人口估計不足10萬的彬馬那,軍政權很容易控制那裏的局勢。即使在仰光反對派佔多數情況下,軍政府依然可以依靠軍隊在彬馬那掌握國家權利。

北京的常住人口已經達到1500萬。此次奧運會中共政府調動了幾十萬軍隊和武警,以及一百多萬「自願」的保安人員,但是還是發生了多起政治家原本不惜一切代價要阻止發生的事件,讓他們覺得很丟人。奧運會之前,中共政府試圖把來自全國各地的上訪者都趕出北京,但是沒有成功。中共政府也試圖阻止北京的被拆遷戶和外
國記者會面,也是沒有成功。如果在一個如彬馬那大的新首都,一切都易如反掌。

遷都保安全,應該也是中國遷都中的一個考慮。

四、遷到哪裏去?

前面已經談到,中國人對於為什麼要遷都並不十分重視,更重視的是遷到哪裏去。

梅新育建議將首都遷往長江中下游華東某中小城市。也有人建議遷都西安,或者是洛陽、鄭州,或者是泰安、曲阜,或者是南京、上海,或者是重慶、襄陽、郴州等等。

筆者以為,中共政府不是不想遷都,而是若大的一個中國,生態環境被破壞得如此厲害,竟然沒有一個適合建設新首都的地方。

按照地理區位來說,西安本來是最合適的選擇。中國歷史上的鼎盛朝代如漢、唐都是建都西安。這裏地理位置適中,黃河支流渭河流經這裏,富饒美麗的關中平原又是中國的四大天府之國之一。但是自從中共政府建設了黃河三門峽大壩之後,西安就開始遭殃了。三門峽水庫的泥沙在渭河入黃河的潼關處淤積,泥沙在渭河中上延,渭河水位上升,造成關中平原的土地鹽鹼E5,洪水威脅關中平原和西安的安全。如今的西安,不再是盛唐時的西安。如今的天府之國關中平原是中國最貧窮的地區之一。黃河三門峽大壩工程的四十萬移民至今尚未安置好,被中共政府視為不安定的因素。

選擇長江中下游的某中小城市作為首都,本來是一個可行的選擇。但是在建設長江三峽大壩之後,這是一個最壞的選擇。雖然中共政府一直宣稱長江三峽大壩固若金湯,是銅牆鐵壁,但是事實上,三峽水庫中221億立方米的水是由幾道薄薄的鐵門所控制。當初CCTV在船閘試航的實況轉播中,電視節目主持人也發現這個問題,說:「(鐵門毀壞)庫水將一泄千里。」三峽工程還需要建設一台升船機,這就要求在三峽大壩中間挖出一個大深槽,這銅牆鐵壁也就形同虛設。台灣軍界也多次用計算機模擬襲擊長江三峽大壩。特別是當兩岸關係緊張時,長江三峽大壩就會成為定點威脅的對象。就是在這次奧運會期間,三峽總公司也接到炸毀三峽大壩的電話威脅。

中共政府不把南京作為新都的選擇,是出自政治考慮。中國共產黨推翻了南京的國民黨政府,在北京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如今重新回到南京,豈不復辟?

五、結束語

北京曾經是一塊風水寶地,曾經是遼、金、元、明、清5個朝代的都城。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北京建都不到六十年,北京的生態環境受到極大的破壞。雖然北京有建國十周年時建設的十大建築,又有新建的鳥巢、水立方、國家大劇院、CCTV新樓等建築,但是北京面臨一個實際的問題是:遷都。

責任編輯: 鄭浩中  來源:觀察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09/0120/117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