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科學家首次發現海龜大洋遷徙「高速公路」

北京時間1月8日消息,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藉助於一隻名叫「阿娜」的雌性綠海龜上演的從印度尼西亞到澳大利亞水域的不尋常旅程,科學家揭示了一條「海洋高速公路」,這條「高速路」幫助科學家了解綠海龜如何進行全球之旅。

點擊圖片看原樣大小圖片

綠海龜

點擊圖片看原樣大小圖片

海龜遷徙高速路

2008年11月,身上被打上標籤的阿娜從印尼啟程,此行是世界自然基金會(以下簡稱WWF)和印尼峇里島烏達亞那大學聯合發起的一項海龜跟蹤計劃的組成部分。

阿娜從東爪哇一海灘(築巢地)出發,而後穿過印度洋,最後抵達澳大利亞西海岸,整個過程中,科學家對它的遷徙路線進行了在線跟蹤。由WWF負責在線監視的遷徙之旅證明,印尼和澳大利亞西海岸暗礁之間存在緊密的生物學紐帶。WWF的吉利・盧埃林(Gilly Llewellyn)表示:「阿娜的旅程是獨一無二的。它揭示了一條『海洋高速公路』,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海龜如何穿梭於世界各大洋之間,同時也表明印尼和澳大利亞金伯利-皮爾巴拉海岸之間在生態和進化方面關係密切。」

在此次海洋之旅中,阿娜穿過了著名的珊瑚三角區,這一區域涵蓋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所羅門群島和東帝汶。據悉,全世界7種海龜中有6種生活在珊瑚三角區,它無疑是海龜家族至關重要的棲息地。由於環境污染、長線和拖網捕魚----導致海龜被意外捕獲----以及海龜蛋、肉、殼和皮的非法貿易,所有7種海龜均面臨滅頂之災。盧埃林說:「阿娜的旅行告訴我們,哪些地區需要我們重點關注和保護。我們需要走進海龜等物種的生活並了解其中的秘密,才能規劃出海洋保護區網絡以保護相關動植物,確保它們能夠在以後的日子裏安全地生存下去。」

WWF的珊瑚三角區計劃致力於保護這一地區受人類在印度洋和大西洋活動威脅的野生動植物的健康,這些威脅包括長線和拖網捕魚以及污染。WWF在三角區實施的海洋保護措施包括規劃出一個海洋保護區網絡以保護海洋生物,確保所有捕魚活動能夠在遵循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進行。

責任編輯: zhongkang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09/0108/116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