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大陸四大名石原材料瀕枯竭 傳統工藝美術陷困境

中國藝術視窗
     中國「四大名石」之一的內蒙古巴林石原材料資源已經枯竭,原產地工藝美術企業需要到外地高價回購原材料。中國工藝美術協會十二月三十日公佈的全國工藝美術行業普查報告顯示,目前中國大多數傳統工藝美術原材料資源都瀕臨枯竭狀態。
    
中國四大名石原材料瀕臨枯竭 傳統工藝美術困境待解
    
    圖:12月3日,參觀者觀賞中國玉石雕刻大師錢高潮用昌化雞血石雕刻的名為「鴻運山莊」的作品。 12月2日至15日,四大名石雕刻精品展在北京王府井工藝美術大廈四層的北京工藝美術博物館舉行。福州壽山石、浙江青田石、昌化雞血石、內蒙古巴林石同台亮相。本次展覽共展出35位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玉石雕刻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大師的800餘件石雕精品,總價值超過8000萬元。整個展覽免費開放。新華社發(陳曉根 攝)
    
    普查顯示,「四大名石」中的壽山石、青田石、雞血石儲量也已經非常稀少,福建省已經發佈壽山石開採禁令。珍稀木材中,海南的紫檀、雞翅木、黃花梨樹種已經罕見。雲南的楠木、樟木、紅椿木列入保護物種,禁止開發。湖北和四川的陰沉木、重慶的漆樹存量稀少。
    
    中國工藝美術協會常務副理事長張紅表示,中國的珍稀石材、木材分佈於全國一百一十四個地市和縣區,原材料資源的枯竭將直接影響中國的傳統工藝美術產業,進而影響相關地區經濟發展、勞動力就業和農民收入的增加,為此各地已經採取了不同程度的保護措施。
    中國四大名石原材料瀕臨枯竭 傳統工藝美術困境待解


    
    圖:12月3日,參觀者觀賞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張愛廷用青田石雕刻的名為「報春」的作品。 新華社發(陳曉根 攝)
    
    普查結果還顯示,中國目前工藝美術行業共有企業約五萬個,近百分之七十為私營企業,大多數企業規模較小、技術裝備差,市場開拓能力和競爭力薄弱。企業主要集中在廣東、浙江、山東、福建、江蘇等東部沿海地區,全行業從業人員共二百五十八萬人,年產值超過四千億元,百分之四十依賴出口。
    
    張紅表示,中國傳統工藝美術領域主要還是以師帶徒的做法,在有些地方還沒有形成人才培養制度,許多技藝傳承後繼乏人。雖然中國每年有超過十萬的工藝美術相關院校畢業生,但是真正願意從事傳統工藝美術研究和技藝傳承人數比較少,行業人才匱乏問題比較突出。
    中國四大名石原材料瀕臨枯竭 傳統工藝美術困境待解


    
    圖:12月3日,參觀者觀賞用壽山石雕刻的名為「同樂」的作品。 新華社發(陳曉根 攝)
    
    據了解,此次普查歷時一年多,耗資超過一千萬元,目前基本摸清了工藝美術行業的家底,對行業的發展規律和特點有了新的認識,將為政府和行業今後制定政策提供必要依據。

責任編輯: 王篤若  來源:中國藝術視窗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08/1231/115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