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動態 > 正文

牟傳珩:中共黨報重燃「意識形態鬥爭」狼煙

作者:
今年以來,中國官方正在借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大肆宣揚「解放思想」給中國社會創造的奇蹟。「解放思想」一度曾在主流媒體上大行其道,甚至被譽為中國的"第三次思想解放浪潮"。

記得去年胡錦濤"6、25"講話強調的四個堅定不移,是以"解放思想"居首的,如果說胡錦濤講話還未越出"社會主義"定語的陰影;那麼溫家寶刻意發表《仰望星空》詩,以問天寓意的"解放思想",似乎已經淡出了"意識形態"窠臼,這在他關於"民主、法制、自由、人權、平等、博愛的普世價值,是人類共同追求的價值觀"的答記者問中,得到了很好的印證。這些來自最高層的講話,實質上已為今年借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推動新一輪"解放思想"做出了鋪墊。正是在這一背景下,中山大學政務學院院長任劍濤教授在接受記者馮小靜專訪時大談:解放思想不能設禁區,不能設定改革的制度框架。不能設定哪些能改、哪些不能改的具體舉措。觀念、制度、舉措都不能設定前提。不能以某種政治理念、政治前提禁止討論等。繼而,才有今年要求廣東以"新一輪思想解放推動新一輪發展",叫板新加坡而蜚聲海內外的廣東省省委書記汪洋,言之鑿鑿地強調要把民主作為一種價值追求,要暢通民意,衝破言論"言塞湖";緊接着又有湖南省委書記張春賢在全省發動"解放思想",要充分運用網絡廣開言路以人為本,"還權於民"。此外,還有輿論界與之配合,當年以"皇甫平"名揚中外的三作者之一施芝鴻,更藉此之際推出《黨的十七大與新起點上新的思想解放》理論文章,其中"解放思想"一詞竟出現了46次。這一系列發動新一輪"解放思想"輿論動作,無意是從中共高層傳遞出的聲音。

然而,幾乎如此同時,另一種與"解放思想"反唱的聲音也不甘寂寞。就在溫家寶發表"普世價值,是人類共同追求"談話不久,人大委員長吳邦國即在《求是》雜誌上頗有針對性地撰文說,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聲稱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最根本的就是堅持黨的領導,絕不搞西方式的三權鼎立。這可視之為來自中共高層拒絕"普世價值觀"的另一種聲調的強勢表達。最近以來,官方媒體"解放思想不能設禁區"和"還權於民"主張開始淡出,而強調"社會主義價值體系",反"普世價值觀"聲浪來勢洶洶。今年7月26 日,全國政協副主席、社科院院長陳奎元借社科院改革座談會發表火藥味十足的講話:"現在西方話語權的聲音高,把他們主張的』民主觀』』人權觀』以及利伯維爾場經濟理論也宣稱為普世價值,我國也有一些人如影隨形,大講要與普世價值接軌";2008年9月10日,人民日報又轉載《馬克思主義研究》第七期馮虞章的文章《怎樣認識所謂"普世價值"》稱:國內外某些勢力打着"普世"旗號,把他們那一套全盤西化的主張和要求塞給我們,企圖改變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一種手段;緊接着2008年9月16日,光明日報也刊登了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周天城《一些人鼓吹的普世價值實際就是西方的價值》的文章,引用毛澤東的話說:"實際上,世界上只有具體的自由,具體的民主,沒有抽象的自由,抽象的民主。"

正是在這一背景下,中共喉舌人民日報終於赤臂登台,正式燃起了的意識形態鬥爭狼煙,其強調"姓資姓社"鬥爭性為今年來所不多見。就在昨天( 2008年11月10日),人民日報發表了作者徐天亮的《做好意識形態工作貴在保持清醒頭腦》文章。該文一經刊出,即為新華網等官方主流網站轉載。此文作者為國防大學政治部主任(正軍職)、中共十七大當選中紀委委員,自今年5月始,由中央紀委派駐人民日報社任紀檢組長、人民日報社編委會委員。作者可謂中共高層直接派出控制中共輿論高地的少將軍銜欽差。正是由於該文作者上通下達的高端背景,才使該文徒生出不少弦外之音。該文竟如此鋒芒畢露,直接挑戰鄧小平關於意識形態的"不爭論"意旨,強調當下的鬥爭就是"社會主義價值體系同資本主義價值體系的較量"。這至少在語境上與胡溫當局所強調的"和諧社會"很不合拍。

該文聲稱:"在這個社會整體中,意識形態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集中體現,是整個社會有機體的靈魂,為統治階級的統治提供理論依據、思想基礎和精神支柱。從這個意義上講,意識形態工作是維護黨的執政地位的重要工作。經濟工作搞不好要出大問題,意識形態工作搞不好也要出大問題。在集中精力進行現代化建設的同時,一刻也不能放鬆意識形態工作。"本文在這裏明顯是對忽略意識形態鬥爭不滿,將批判的鋒芒直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執政出發點。緊接着文章作者強調:要 "清醒認識意識形態領域的鬥爭形勢。歷史的經驗證明,清醒認識和科學把握意識形態領域的鬥爭形勢極為重要。"為此,作者赤裸裸地設定出當下意識形態鬥爭的目標,表達了中共傳統用意識形態"加工敵人"的階級鬥爭立場。文章說,"必須清醒地看到,意識形態領域滲透和反滲透的鬥爭仍十分尖銳而複雜,敵對勢力加緊在意識形態領域對我國進行滲透破壞活動。一是他們總是拿自由、民主、人權、民族、宗教這些話題大肆炒作,對我國進行造謠攻擊;二是他們的慣用手法是把個別問題擴大化、把簡單問題複雜化、把一般問題政治化,最終把矛頭指向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三是他們利用媒體特別是互聯網等現代媒體對我國進行醜化、妖魔化"。因此他強調:"我們同敵對勢力在意識形態領域的鬥爭,本質上是社會主義價值體系同資本主義價值體系的較量。"要" 清醒認識做好意識形態工作關鍵在全黨重視、加強領導。全黨同志特別是做宣傳思想工作的同志要有意識形態這根弦,高度重視意識形態工作,增強政治意識,增強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鑑別力。"本文所透示出的立場,絲毫也看不出中共可能轉變為尊重政治異見,包容思想多元的現代政黨與執政者的胸懷與心態,分明是要中共回歸革命黨與鬥爭黨的老路。

由此可見,這篇文章代表的正是來自中共高層的"左"聲道。文章一反近年來中共官面文章慣於形成的用語套路,隻字未提"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和諧社會",而是徑直接續了"階級鬥爭天天講月月講年年講"年代緊繃的"那根弦"。因此,本文就明顯展示出了以下"三個指向":

一是指向鄧小平的意識形態"不爭論"。眾所周知,鄧為了一心用經濟發展支撐"改革"合法性,以"四項基本原則"防右,以"不爭論"反左,其對意識形態鬥爭的態度由無限度的激化矛盾,轉化為有限度的淡化傾向。因此才會有他的"13大報告一個字都不要動"、"不問姓資姓社"、"一切以三個有利於為原則" 等說法。而徐天亮文章重燃"意識形態鬥爭"狼煙,就是對"不問姓資姓社"的直接挑戰。

二是指向胡溫當局現行的"以人為本"、"和諧社會"淡化階級性與鬥爭性的傾向。當前中共黨內左派認為:中國改革是"由西方新自由主義主導的資本主義化的改革",指責當下領導人是"背叛了毛澤東的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理論"的"走資派"和"資改派"。甚至他們指責"以人為本"、"和諧社會":"放棄階級鬥爭學說,背叛無產階級專政"。徐天亮文章隱藏在"意識形態鬥爭"背後的用意,與這些論調如出一轍。

三是指向普世價值觀。徐天亮文章提及的"自由、民主、人權、民族、宗教等話題",正是溫家寶認可的普世價值,因此溫家寶較之中共第四代領導集體意識走得更遠。因此也就更成為徐文指向的目標。毫無疑問,當今時代普世價值正藉助於經濟、文化全球化,通過網絡技術廣為傳播。無論是現代化、後現代化、可持續發展、知識經濟或全球化本身,都是由普世價值引領的。而在徐天亮之流看來,由全人類經驗積累而來的普世價值姓"資",不姓"社"。因此,必須用社會主義價值體系戰勝普世價值。這是對溫家寶認可"普世價值,是人類共同追求"的露骨回應。

在當今時代,隨着世界冷戰結束,東西對抗緩解,階級陣營模糊,意識形態淡化,已成為人類世界和解的主流。其實,加繆早在1946年就預見了"意識形態走向自我毀滅",而美國哈佛大學教授丹尼爾·貝爾由於對於人道主義及其"革命"後果的失望,認為意識形態具有欺騙性與虛假性,已不可能再成為激發人們 (尤其是知識分子)熱情和創造力的精神源泉。他早在20世紀60年代就寫出了《意識形態的終結》一書,提出"淡化意識形態"的理論,如今已成為當今時代的現實。 

然而,在來自中共高層"左"聲道看來: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只能加強不能削弱;社會主義價值體系主導地位只能鞏固,不能放棄。他們認為:改革之初,迫於經濟形勢的嚴峻,無暇顧及意識形態建設,現在改革已取得重大進展,因此必須重整意識形態鬥爭的旗鼓,"在意識形態的鬥爭中決無』多元』可言"。可見這些中共左派,如此螳臂擋車,逆歷史潮流而動,其邏輯結果只能導致中共的經濟改革"翻車"。

在中國這片"紅色記憶"的"聖地",由於"左"的思想一直擁有正統意識形態地位,加之幾十年來執政黨一直向人民強制灌輸"階級鬥爭"觀念,使之具有深厚的生存土壤,因此"左"在意識形態領域的強勢地位一直未能改變,而溫家寶接納普世價值的主張,在中共高層內卻找不到和弦,一直處於孤立地位。眼下,中共高層左右聲道正在借題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交替發音,而這篇徐天亮文章又為中國新一輪意識形態交鋒,埋下了玄機與伏筆。

責任編輯: zhongkang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08/1114/109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