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黨媒國際在線 華國鋒遠離政治的日子 錯誤百出

—張成覺:勿把馮京作馬涼

作者:



  

華國鋒與毛澤東交談

讀畢《「沉默老人」三十年——華國鋒遠離政治的日子》,大失所望。因為文章只在第三、四兩段,概括地提了一下華「離開權力核心30年來」的情況,僅佔4行,寥寥百字。其餘篇幅講的是華在政壇上的日子,而非遠離政治的日子。給人的感覺是文不對題。

文章介紹華的經歷也不夠確切。例如,說「他在湖南一干就是27年」,便與事實不符。華是1972年由毛提名任公安部長的,此時應即離開湖南。故從1949年抵湘算起只有23年。

再就是華國鋒自1973年5月起,由毛提議與王洪文一起列席政治局會議。此前的1970年2月華出任湖南省委第一書記。同年8月23日,九屆二中全會決定將其調中央工作,但仍兼湖南一把手。1973年8月擢升政治局委員時,應早已不再兼任該職。

該文稱華「相對缺乏參與抗日戰爭及解放戰爭等經歷」,也與事實有出入。華於1938年加入交城縣犧盟抗日游擊隊,並將原名蘇鑄改為「華國鋒」,此乃從「中華抗日救國先鋒隊」取出三字而來。同年加入中共。1940年任交城縣委書記兼縣大隊政委。這都說明其具備抗戰經歷。

該文又謂1975年月鄧被毛棄置後,「時勢造英雄,華國鋒成為當然的接班人。」這也不盡然。毛挑選華是經過多方考慮的。除「時勢」之外,華能為左中右各派接受,應是更重要的原因。

文中又稱,1976年4月7日毛提議華任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再一次明確華國鋒的接班人地位。」此並非事實。毛之本意是傳位給江青,華屬過渡人物而已。至於「你辦事,我放心」的「上諭」,則為當年4月30日毛寫給華的,因其時毛口齒不清。據江青1980年受審時在法庭上所言,後面還有6個字:「有問題,找江青」。

該文續將毛死後大陸政壇分成文革派、元老派與「新貴」,指華國鋒、吳德、紀登奎等為政治「新貴」。這也不確切。華、吳二人文革前均位居省委書記,吳在1966年5月改組北京市委時任第二書記,資格頗老;而1970年毛與斯諾談話中,稱華是「老人」,意即非新人。只有紀登奎勉強可算「新貴」,因其原任地委書記,一下擢升至中央,協助周恩來主管政府工作。

但這幾個人並未成「派」,與江青的關係親疏遠近各有不同。和元老派卻不見得有什麼感情。可以說華、紀「均不大走極端」,吳德就未必,起碼天安門事件中他是跟「四人幫」一路的,執行鎮壓的方針很堅決。故不可對這幾個人一概而論。

以上種種,在當年可謂眾所周知。而該文作者竟茫然不察,真不知是何緣故。

自然,30年河東,30年河西,今天未滿40歲的一代,或會對若干基本史實有所混淆。但若從事傳媒工作,則宜多方搜集資料,認真核對,力求避免信口開河,以訛傳訛。

在這方面,港報時見乖謬。連中(共)資的報刊有時也犯錯。即如華國鋒去世後,8月22日《文匯報》發了一條短訊,題目是《從游擊隊員到國家主席:華國鋒傳奇人生》。內文抄自大陸電訊,尚無問題。題目卻大錯特錯,因為華國鋒從來沒有擔任過國家主席!恐怕讓他干他也未必敢接受,毛在1970年廬山會議上反對設國家主席,他肯定記得很清楚。

試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決策,我們都堅決維護;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們都始終不渝地遵循。」華怎會出任國家主席?

*******************************************************

「沉默老人」三十年——華國鋒遠離政治的日子

來源:國際在線

(中國國際廣播電台的「國際在線」網站是中央重點新聞網站之一。中國國際廣播電台(CRI)創辦於1941年12月3日,是中國向全世界廣播的國家廣播電台。其宗旨是「向世界介紹中國,向中國介紹世界,向世界報道世界,增進中國人民與世界人民之間的了解和友誼」。)

    ★ 文/徐慶全
    
    8月20日,中共前領導人華國鋒歸寂道山。
    
    這位曾任中共中央主席、中共中央軍委主席、國務院總理,集黨政軍大權於一身的中國前最高領導人,對於上世紀7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來說,對他的記憶,也僅僅是當年流行的宣傳畫上那個慈祥的「英明領袖」;而對於70年代以後的人來說,除了從教科書上「四人幫」和「兩個凡是」兩個關鍵詞附近還能見到他的名字以外,他的行跡幾乎蕩然無存。
    
    離開權力核心30年來,華國鋒一直是個「沉默老人」,未發表過任何一本回憶錄甚至隻言片語的文章或談話,即使是在出席中共黨代會場合被海外媒體追問時,也只是講幾句不着邊際的話。
    
    他刻意與歷史絕緣。
    
    從「父母官」到「接班人」
    
    來自山西交城,帶有濃重鄉音的華國鋒,1938年投身抗日,任中共交城、陽曲縣委書記兼縣武裝大隊政委。1949年隨人民解放軍南下到達湖南省後,時年29歲的他,被任命為湖南省湘陰縣解放後的第一任縣委書記。此後,他在湖南一干就是27年。
    
    1952年,年僅31歲的華國鋒任湖南湘潭縣委書記,毛澤東的家鄉韶山曾隸屬湘潭。毛澤東之所以能從無數的省、地級幹部中注意到華國鋒這個黨內的後輩,與他這一任職有很大的關係。1955年秋天,華國鋒在長沙見到了毛澤東,衣着樸素、面相忠厚的華國鋒給毛澤東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同年10月,毛澤東破例請華國鋒列席中共七屆六中全會擴大會議,年逾60的毛澤東對34歲的華國鋒說:「你是我的父母官!」1969年,華國鋒在中共九大上當選為中央委員。
    
    中共九大是「文革」混亂中一次重要的會議。說重要,是因為這次會議填補了接班人的空缺:林彪以毛澤東接班人的身份昭示世人。
    
    對於毛澤東等領導人來說,選擇黨的事業接班人,一直是關乎後繼有人的大事。從1945年中共七大直至「文革」前夕,劉少奇一直以毛澤東的接班人身份出現。「文革」爆發後,這位接班人卻成為「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而遭迫害。而林彪這位毛澤東的「親密戰友」作為接班人,不但毛澤東心安,全國黨員都心安。華國鋒作為新晉中央委員,自然擁護中央的決定。不過,他做夢也沒有想到,數年後,他會成為新的接班人。
    
    1971年9月13日,林彪叛逃,機毀人亡,實際上宣佈了毛澤東發起「文革」的失敗,接班人問題成為他更為焦慮的頭等大事。而此時,與毛澤東一起走過的黨內元老大多被迫遠離權力中心,毛澤東的目光只能轉向黨內「新貴」。儘管樸素、忠厚的華國鋒給毛澤東印象深刻,但從資歷而言,他卻並沒有進入毛澤東的視野。
    
    毛澤東曾一度打算以「造反司令」王洪文為接班人,但他很快發現,王洪文除了跟江青、張春橋、姚文元結成「四人幫」外,別無長處。於是,他把目光轉向了華國鋒:1973年8月,提拔時任湖南省委第一書記的華國鋒為中央政治局委員,顯露出培養華國鋒為接班人的端倪,華國鋒開始步入中共領導層。
    
    不過,華國鋒相對缺乏參與抗日戰爭及解放戰爭等經歷,及高層的政治閱歷,無法與黨內元老相比,其地位並不穩固。毛澤東自然明白這一點,他重新啟用鄧小平,繼續重用華國鋒。1975年,華國鋒出任國務院副總理兼公安部部長。
    
    鄧小平復出後,進行整頓,否定「文革」,自然為毛澤東不容,鄧小平再一次被打倒。時勢造英雄,華國鋒成為當然的接班人。1975年10月15日,華國鋒代表中共中央、國務院作報告,開始逐步接替病重的國務院總理周恩來的工作。
    
    1976年1月周恩來去世後,華國鋒開始任代總理。1976年4月7日,毛澤東提議華國鋒任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再一次明確華國鋒的接班人地位。而毛澤東在1976年9月去世前,曾給他寫下「你辦事,我放心」的批示,華國鋒便以毛澤東的繼承人身份,在毛澤東追悼會致悼詞。在當年10月「四人幫」被拘捕前,華國鋒已是中共黨內最高負責人。
    
    華國鋒走上權力最高峰,至今公佈的史料也無法破解到底是偶然還是必然,因而始終是學者饒有興味的話題。
    
    在毛澤東時代,1949年以後27年的歷史,「強人政治」是中國的政治模式。毛逝世前後,「強人政治」基本上陷入真空,「常人政治」時代未雨綢繆。因此,中國政壇上出現三股勢力,一是江青等人,也就是被稱之為「四人幫」的人,他們以毛澤東的衣缽繼承者自居,是「文化大革命」的積極支持者,也是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學說的追隨者;二是元老派,他們大多是「文革」的受害者,也是「文革」的抵制者;三是華國鋒、吳德、紀登奎等政治「新貴」。
    
    從年齡上來說,「新貴」算是毛澤東的下一代人,對毛澤東很崇拜,很忠誠;他們基本上是「文革」的受益者,對「文革」沒有牴觸情緒,但與江青等人則不同。基層工作的經驗使他們有務實的一面,「革命」也「抓」,「生產」也「促」,但均不大走極端。這樣,他們就與江青等人拉開了距離,而與元老派則有了感情的親近。

責任編輯: 於飛  來源:新世紀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08/0901/101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