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專家稱汶川地震最大餘震應接近7級

作者:

餘震,被地震學家稱為「地震後的幽靈」,其「神出鬼沒」的特性從這個別名上可見一斑。在眾多的網站論壇上,網友關於「餘震,你還要持續多久才結束」的問題後面連串的、大大的問號和嘆號異常醒目。

據四川地震台網測定:今天18時37分,四川平武發生4.2級餘震。截至2008年6月22日16時,汶川8.0級地震餘震區共發生13550次餘震。

而中國地震台網測定,截至今天12時,汶川震區共發生4.0級以上餘震220次,其中:4.0—4.9級187次,5.0—5.9級28次,6.0—6.4級5次。目前最大餘震為5月25日的6.4級。

餘震還要持續多久?人們渴望答案,地震研究者也希望能夠給大家一個明確的說法。

中國地震台網中心副主任張曉東告訴記者:經過認真的研討,專家們認為汶川較強餘震密集活動時段可能會持續兩個月左右。但他同時指出,根據對唐山地震等震例地對比研究,餘震活動仍將持續較長時間。對餘震的起伏規律,科學界目前尚未完全掌握。

近憂:餘震將持續兩個月的研判是如何做出的?

張曉東說,要說明白汶川地震的餘震將持續兩個月這一判斷的科學依據,有兩個概念必須搞清楚。

其一是地震序列。它是在一定時間內,發生在同一震源區的一系列大小不同的地震,且其發震機制具有某種內在聯繫或有共同的發震構造的一組地震的總稱。一個地震序列中最強的地震稱為主震,主震前在同一震區發生的地震稱為前震,主震後陸續發生的地震稱為餘震。

其二是餘震持續時間。「餘震持續時間」在科學上有着嚴格的定義。一般要確定一個震級下線,例如:5級以上的餘震能持續活動多久,4級以上地震持續活動多久等。另外,餘震是否密集活動也是一個判別標準。如果幾天才能記錄到一次餘震,而且震級不大。這時就可以認為,餘震序列基本結束。餘震序列持續的時間就是餘震持續時間。

那麼,這個結論是如何獲得的呢?張曉東告訴記者,現在說的餘震將持續兩個月,是在目前的科學認識水平上,分析了歷史上大量的類似震例的強餘震統計資料後,結合尚未結束的汶川餘震序列中有關參數,如序列衰減的係數(h值、p值等),和發震構造條件等進行類比,做出的綜合判斷。這一判斷中,包含了過去的經驗和研究成果,也包含了對餘震序列的分析和綜合估計。他同時指出,1900年之後到汶川地震前,嚴格的龍門山斷裂帶沒有發生過7級以上的大地震,只是在其西側發生過1933年8月25日迭溪7.5級地震和1976年8月16日和8月23日松潘、平武2次7.2級地震。因此,有關這一地區餘震起伏的規律,沒有更確切的歷史震例可以類比和參考。

「我們現在正在做的工作就是密切跟蹤餘震序列的發展變化。從現在監測到的數據看,餘震的強度有所降低,間隔時間也在延長。當然,還不能排除再次出現起伏的可能性。有關餘震持續時間的變化,我們將根據序列的發展隨時進行跟蹤判定。」張曉東說。

遠慮:充分認識晚期、超晚期強餘震

張曉東特別指出,說餘震將持續兩個月,並不是說此後就不會再發生餘震了。以往的經驗告訴我們,有的地震存在發生晚期強餘震和超晚期強餘震的可能。晚期強餘震是指在一般的餘震持續時間過去以後,距離主震時間比較長的階段里,發生的比較強的餘震。而時間更長,例如幾年之後發生的強餘震叫做超晚期強餘震。

他舉例說,邢台1966年3月8日發生了6.8級的地震,1966年3月22日發生了7.2級地震,其餘震持續了相對長的時間。之後,1967年12月3日發生了5.7級餘震。「再往後說,1981年11月9日,距離1966年已經過去了15年,在餘震區又發生了一次 5.8級地震。」

張曉東提到的另一個例子是:1990年4月26日,共和縣與興海縣交界處發生7級地震。到了1994年,就是4年之後,又發生了5次5級以上的地震。

他同時強調:「但是,也有許多震例沒有發生晚期、超晚期強餘震。從安全的角度考慮,在恢復重建中要考慮一旦發生晚期、超晚期強餘震對建築物、構築物和生命線工程的影響。」

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名譽所長、中科院院士陳運泰日前曾警告說:「晚期強餘震很可能在人們將其淡忘時突然來襲。」按照已有的一些震例和統計規律,餘震的最大震級一般比主震平均低1.2級(即所謂的「巴特定律」)。陳運泰指出,這個統計得出的「巴特定律」上下波動幅度很大,據此估算,汶川地震的最大餘震應接近7級。然而,到目前為止,汶川地震的餘震尚未達到這個水平。

 

責任編輯: 紫薇  來源:科技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08/0624/92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