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鈎沉 > 正文

明朝的那些事兒 歷史可以寫得很好看 858-860

作者:

[858]

    與之前的沈鏈如出一轍,這次攻擊的發起者也是一個小人物,不過在明代歷史上,這位小人物卻有着一個讓人望而生畏的稱號。

明代第一硬漢

    嘉靖二十六年(1547)是一個極不平常的年份,其特別之處就在於那一年的科舉。

    因為在這次進士考試錄取的名單中,有着這樣幾個名字:張居正、李春芳、殷士瞻、王世貞。

    張居正就不用說了,李春芳和殷士瞻都是後來的內閣重臣,風雲人物,而這位王世貞先生更是值得一提,此人是明代「後七子」的領軍人物,引領文壇二十餘年,無人可比。

   此人名聲之大,影響之遠,可謂驚世駭俗,這是年頭久了,要換在幾百年後,王先生就是超一流的明星人物。

    而當新科進士們整齊列隊,帶着榮耀和笑容大步邁出大明門的時候,這四位仁兄正佔據着前列最風光的位置。

    能走在隊伍的前面,是因為他們有着足夠的資本,李春芳是那一科的狀元,張居正、殷士瞻都是前二甲頭名,庶吉士。王世貞更不在話下,他的父親王忬是都察院右都御史,二品大員。在當時人們的眼中,這是一群註定建功立業、名留青史的人。

    然而在那支隊伍的後列,還走着一個沉默寡言的人,與前面那四位相比,此人着實不值一提,他家境貧寒、沒有背景,考試成績也一般,不是庶吉士,一般說來,這號人的最終命運也就是外派縣官,或是在六部混個職位,苦熬資歷直到退休。

    歷史是喜歡開玩笑的,這個被所有人忽視的人卻最終成為了一個不折不扣的偉人,當李春芳、殷士瞻、王世貞這些昔日的風雲人物,被歷史的黃沙掩沒,被無數人遺忘的時候,幾乎所有的歷史教科書都記下了他的名字,他的光芒只有張居正堪與比擬。

    楊繼盛,即使再過五百年,這個名字仍將光耀史冊。

    楊繼盛,字仲芳,河北容城人,正德五年(1510)生,家裏很窮。

    楊繼盛不但窮,還很苦,因為他七歲的時候,母親就去世了,父親也沒閒着,給他找了個繼母,更不幸的是,這位繼母也不是省油的燈,缺少博愛精神,沒把他當兒子,只讓他做雜役。

    在苦難的童年中,楊繼盛開始成長。

[859]

    童工楊繼盛的主要工作是放牛,他沒有父母的疼愛,也沒有零花錢,犯了錯還要挨打,然而楊繼盛沒有辦法,日子只能這樣一天天地過。

    突然有一天,他牽着牛回家的時候,對家裏人說了這樣一句話:

    「我想讀書。」

    在沒有希望工程的明代,這句話對於楊繼盛的家人而言,大致是一個笑話。

    家裏沒有錢,即使有,也輪不到你。

    楊繼盛的哥哥隨即給了他一個輕蔑的答覆:

   「你才多大年紀,讀什麼書?」

   「我能放牛,就不能讀書嗎?」一個倔強的聲音這樣回答。

    然而倔強不能解決問題,楊繼盛還是不能去上學,但在他的堅持下,父母最終准許他去私塾旁聽,但前提是必須干好本職工作(放牛)。

    於是每天放牛之後,楊繼盛都會把牛系在學堂門前,然後站在窗外,或是躲到角落裏,忍受着那些交過學費的學生鄙視的目光,認真地聽着課。

    這對他而言,已經是一種奢侈的享受。

    站了六年之後,楊繼盛的熱情終於感動了他的父母,於是他們把十三歲的兒子送進了私塾。在這裏楊繼盛努力學習,不負眾望,先後考中了秀才和舉人。

    可是舉人楊繼盛依然是個窮人,雖然不用再交賦稅,但他不會鑽營,生活依然窘迫,為了節省費用備考,他進入了有國家補貼的國子監。

    在這裏,他遇見了那個和藹的國子監校長(祭酒)徐階。

    徐階如以往一樣,認真細緻地慰問每個學生的情況,當然,也和以往一樣,他並沒有記住其中的大多數人。

    楊繼盛就在被忽視的大多數人中,作為一名國子監的普通監生,他沒有官僚的背景,也沒有庶吉士的前途,自然也沒有被徐階牢記的理由。

    但徐階沒有想到,十年之後,這個貧寒而不起眼的學生,將犧牲自己的生命,為他打開那道勝利之門。

    在明代,要想升官,是要考試的,但這一關實在太難,官僚子弟吃不了苦,只好另覓他途,而要繼承父親的世襲官位,必須等到老爹死掉或是退休,是不太靠譜的。

    所以國子監就成了最好的選擇,因為監生可以直接做官,雖然名額極少,但總比沒有強。

    於是在官僚子弟匯集的國子監,楊繼盛成為了一個孤獨的異類,同學們奢侈享樂、揮霍無度,楊繼盛卻只能每日讀書,按時就寢,因為他沒有錢,只能靠監生那點可憐的補助。

    但楊繼盛從未自慚形穢,他相信自己的能力,他不需要依靠任何人。

    當權貴子弟為了那幾個可憐的名額爭得頭破血流的時候,楊繼盛卻在嘉靖二十六年(1547)的科舉中一舉中第,成為了一名進士。

[860]

    楊繼盛的運氣實在一般,他被分配到冷衙門南京吏部,當上了六品主事,之後又改任兵部員外郎。和他的同學相比,既沒有庶吉士的光輝前景,也沒有地方官的油水實惠。

    然而楊繼盛沒有怨言,他只是默默地工作,努力地幹活。

    楊繼盛不是一個聰明人,至少比張居正還差得遠,雖然他很勤奮,但勤奮是永遠無法彌補天分的。他缺乏大局觀,不會搞同事關係,不會拉幫結派,政務能力也很一般。

    他很清楚自己的能力,但他不以為意,因為對於出身貧寒的他而言,這一切已經足夠了。

    雖然這個世界很複雜,官場很狡詐,但在他那裏卻十分簡單,因為他的為官之道只有一條:報效國家、體恤百姓。

    這是大多數新官員們口頭禪和必喊口號,很多人喊得比楊繼盛響亮,卻沒有記住。

    楊繼盛記住了,而且他照做了。作為一個窮人家的孩子,他很知足,很感恩,他所期望的,只是踏踏實實地為國為民做幾件事而已。

    所以當「庚戌之變」後,仇大將軍要開「馬市」再次妥協退讓裝孫子的時候,楊繼盛當即站出來,憤然上書,反對馬市。

    仇鸞十分惱火,就告了楊繼盛的黑狀,將其關進詔獄,並貶官發配偏遠地區狄道。

    狄道十分荒涼,少數民族聚居,本地人不愛好讀書,只喜歡鬧事,到這裏做官基本相當於勞改。

    然而楊繼盛毫無畏懼,因為他是一個簡單的人,用簡單的方式,過簡單的生活。

    他吃粗茶淡飯,住簡陋的房子,教當地人識字讀書,解決紛爭,不收一文不取一物,連蠻夷之地的鄉民也被他感化,大家都稱他為「楊父」。

   居廟堂之上,處江湖之遠,皆憂其民者,方可為官。

    不久後,仇鸞密謀敗亡,嘉靖想起了楊繼盛的忠言,便詔令他復官,先升他為知縣,一月後升南京戶部主事,三天後升刑部員外郎。

    坐着直升飛機的楊繼盛還沒有到頂,很快他又回到了京城,這一次他的任職地點是兵部武選司。

    兵部最窮的地方是職方司,而最富的無疑是武選司。武將升遷謫降,手中大筆一揮即可,又閒又富,肥得流油。

    而毫無背景的楊繼盛之所以能夠得到這個職位,完全是因為嚴嵩的推薦。

 

責任編輯: 吳量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08/0321/79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