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胡錦濤調虎離山 江澤民妻外甥吳志明出國

陳良宇被「雙規」時,江澤民妻子王冶坪的外甥、上海政法委書記兼公安局長、武警上海總隊第一政委吳志明「正巧」出國開會。(資料圖片)

    2006年9月15日,武警上海指揮學院更名,武警部隊政委隋明太上將從北京趕來揭幕,可武警上海總隊政委吳志明居然不出席;隨後上海市委開大會通報陳良宇「雙規」,仍見不到江澤民妻子的外甥吳志明。官方解釋,吳正在國外開會訪問。但知情人士說,吳被「調虎離山」絕非碰巧。

  「三千武警包圍馬勒別墅」的真假

  我們之所以不惜篇幅大段複述1976年的往事,是因為事過三十年的2006年,上海的許多跡象讓胡錦濤擔心有可能重演「武裝叛亂」的噩夢。

  事過十個月,究竟胡錦濤、江澤民、溫家寶曾慶紅吳邦國黃菊等人在查處陳良宇的問題上持什麽態度,起什麽作用,傳言雖多,卻並未完全真相大白。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一旦動手,胡錦濤必須保證萬無一失。
 
   香港《經濟日報》5月16日刊登一篇署名「余木」的專欄文章,透露上海社保基金案揭發後,中紀委派出數百人組成專案組進駐上海陝西路的馬勒別墅,展開調查。陳良宇獲悉後,以身兼上海警備區第一政委的身分,調動三千武警包圍馬勒別墅,禁止中紀委調查組人員進出,並宣稱上海的事,由上海人解決。

  文章說,北京中央獲悉事件後,先後由全國人大委員長吳邦國和國家副主席曾慶紅致電陳良宇,他才放人,且是直接把中紀委人員送到機場,才肯罷休。

  文章說,「陳良宇如此瘋狂,胡溫高層不得不動手。」

  這一說法雖然未獲官方權威渠道證實,而且調動「三千武警」也未免誇張,陳良宇不會不懂得「非常的措施必須要有非常的理由」這一道理,他很難解釋對付北京來的為數不可能太多的調查人員,何以竟要動用三千武警。

  但是軍事分析家說,陳良宇確實擁有這種權限,而且就是因為他擁有這一權限,中央才作出決定,在9月18日由袁純清通知劉洪凱立即前往上海接任武警上海市總隊長,換下與陳良宇、龔學平等上海市領導過於熟識的辛舉德。而且在陳良宇遭撤職前數天,上海市機場換上外地調來的武警把守。

  軍事分析家還說,將陳良宇拿下之前,駐滬三軍都接到了命令,提高警戒,防止任何不測。尤其令人矚目的是上海警備司令部和駐滬三軍、武警部隊在2006年9月初啟動的「嚴整軍紀」。上海《文匯報》報道,上述單位特別成立專項小組,制訂軍車管理專項整治方案,由江勤宏主掌的上海警備區「進行嚴密的組織指導」。9月1日至18日,警備糾察分隊在道口設卡檢查出入上海的軍車,分別對上海地區34個道口、49個主要路段和重點地區進行檢查糾察,共派出執勤兵力750餘人次,檢查軍車1052台,查糾違章違規軍車100台,查獲假冒軍車37台,還對由地方交警部門通報的64起軍車違反法規行為進行了嚴肅處理。

  9月16日至18日,上海所屬的南京軍區召開為期3天的「南京軍區生產生活管理會議」,南京軍區副司令員徐承雲中將、上海警備區司令員江勤宏少將等出席會議並講話。據透露,會上強調要「統一思想」。

  整治軍紀的行動也好,生產生活管理的會議也好,從名稱上看,都與查處捲入社保基金案的陳良宇集團沒有直接關連,但是又無不有着密切的聯繫。

吳志明出國的調虎離山計
 
  還有一件事值得一提。在上述整治行動中,都不見上海政法委書記兼公安局長、武警上海總隊第一政委吳志明的蹤影。9月15日,武警上海指揮學院更名為上海政治學院,成為武警部隊第一所政治學院,武警部隊政委隋明太上將從北京趕來揭幕,武警部隊政治部主任秦懷保中將宣讀國務院、中央軍委和武警總部的命令,這該是武警的大事吧,可武警上海總隊第一政委吳志明居然不出席,這種「失禮」必有他自己無法左右的原因。這種猜疑到上海市委召開黨員領導幹部大會通報陳良宇被「雙規」,卻仍見不到吳志明,到達了高潮。

  時年54歲的吳志明有一重非常敏感的身份:他是江澤民妻子王冶坪的外甥。素有上海「九門提督」之稱,上海市民這樣形容他:平常也不顯得怎麽重要,但關鍵時候比什麽都管用。

  官方解釋說,吳志明之所以沒有露面,是因為正在國外開會訪問。有知情人披露:在國外的吳志明聽說陳良宇出事,「簡直傻掉了」。一段時間之後,吳志明又重新出現在公眾場合;今年上海舉行黨代會,他當選連任市委常委。這些似乎可以平息當時坊間的傳言了吧?

  但知情人士說,吳志明當時被「調虎離山」,絕非碰巧。他的職位如此重要,與陳良宇等人關係如此密切,胡錦濤和中央冒不起這個風險,然而又沒有拿到他會興風作浪的把柄。對他既不得不防,又要防得不露行跡,不至於激起他和他的親信的反感、牴觸、逼他們走上對立面,這樣,安排他出國訪問以置身事外,讓他的同夥黨羽都無法與他及時密切通氣,就是胡錦濤經過縝密權衡之後的高招了。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多維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07/0802/49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