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港台 > 正文

江澤民「捧紅」的香港女記者張寶華談十年

不可否認的是,採訪風波之後,很多人認識了張寶華,使得她一下在香港記者界大紅大紫。但是在激怒了江澤民之後,張寶華也付出了很多,有一段時間她甚至不能進出政府的機關。「很多人認為我因禍得福,其實背後我也是付出了代價的。」張寶華對德國之聲記者說。

那麼曾蔭權的連任,是否是董建華「欽點」連任的續集呢?張寶華說:「其實這個問題,很多人都看得到,因為香港所進行的選舉其實是沒有民主的選舉。民主選舉的意思是,我們希望香港的市民一人一票,而不是小圈子選出來的。小圈子他們也是投票,但是他們的投票代表性不強,只是為了追逐利益。所以我覺得此次曾蔭權的當選,與董建華相比沒有很大的改善。」

六四事件」的時候,有100萬人上街遊行,03年香港七一遊行的時候,是50萬人上街,香港人過去只想着經濟,現在則想着改寫自己的命運,爭取自己的未來。這也是張寶華認為回歸前後香港最大的改變:「香港人知道走出家門,告訴自己的政府,社會應該怎樣發展。所以你會看到50萬人上街遊行,他們希望是爭取到一個更開明的政府,更好的社會,想要民主。回歸之後,香港真的是經歷了一個火紅的年代。不止是7月1號,只要是比較特別的日子,都會有人走出來講:『我們希望是怎樣怎樣的社會。』儘管如今的香港特首選舉依然是小圈子的選舉,但是已經有很有分量的候選者來挑戰曾蔭權,這其實也是香港人給中央很多不同的信息,來表明自己的態度。」

干預香港新聞自由的,根本不是北京,而是香港新聞機構的老闆。因為香港新聞機構的老闆大部分是在國內有很多生意的。只要你稍微做一下調查,你就能知道,他們每一個人都差不多有生意在國內。新聞在他們的生意裏邊,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所以當公司的新聞自由跟公司的商業利益發生衝突的時候,老闆自然會比較看重商業利益。所以根本不用北京干預香港的新聞自由,老闆就已經出手了。香港新聞是否『倒退』,這個我很難講,因為缺少具體而科學的比較。我只能說,從回歸前,到回歸後,香港的新聞自我審查都是存在的。

當年被江澤民「捧紅」的香港「寶娃娃」:要再訪江主席

Großansicht des Bildes mit der Bildunterschrift:江澤民罵她太單純

2000年10月,一名香港女記者因為連續追問「中央欽定特首」的敏感問題而使得江澤民龍顏大怒。這名香港記者就是有着「新聞之花」、「寶娃娃」美譽的——張寶華。在香港回歸10周年之際,當年被江澤民怒斥問題「too simple,sometimes naive(太無知,有點幼稚)」的前有線電視台美女記者張寶華接受了德國之聲中文網記者的採訪。

2000年10月,董建華赴京述職。江澤民在公開場合接受採訪的時候,因為反覆被張寶華追問「欽點董建華」的問題而大為光火,當着攝像機的面「教育」起了張寶華:「……你們畢竟是Too Young(太年輕)……全世界什麼地方,你們跑得最快,但是問來問去的問題呀,too simple(太單純,也可譯成太無知),sometimes naive(有點幼稚),懂得沒有?……我今天是作為一個長者,我見得太多啦,可以告訴你們一點人生經歷,中國人有一句說話叫「悶聲發大財」……你們呀,不要想喜歡弄過大新聞,把我批判一番,你們呀,naive(幼稚)!我今天算是得罪你們一下!」(德國之聲記者根據錄像整理)

當年有着「新聞之花」美譽的張寶華如今已經成為了豐德麗控股有限公司的副總裁,從事媒體及娛樂工作,百忙之餘,張寶華還將自己在牛津的生活寫了一本書,名字叫「走東看西――在牛津的文化筆記」。

談到當年被江澤民「怒斥」一事,張寶華稱當時自己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想法:「因為那時候我們採訪的時間很緊張,我們進去問問題的時間只有大概3-5分鐘,你問了一個問題就要想下一個問題。那時候江主席講話大概有3分鐘左右,是很長的了。他講話的速度很快,我在很用心的聽他在講什麼,然後馬上就要有下一個問題接上,所以那時候腦子在不斷的轉,怎麼樣回應他的問題,沒有特別的注意他是在說我。」

採訪是15點左右開始,新聞的播出是20點鐘,當張寶華忙完手邊工作的時候已經是將近20點了,非常疲勞。第一個打電話給張寶華的是其當時所在的媒體南華早報:「Sharon,剛才的那個問題是不是你問的?」(編者:使得江發怒的問題)這時候張寶華才知道自己觸怒了「龍顏」。

香港的媒體事後也非常關注是誰問了這個問題,為何要問這個問題。在有記者打電話給張寶華之後,她才有些緊張:「因為我要考慮自己當時問的究竟是不是一個『合理的問題』,作為記者不能將有誤導性的問題強加給別人。」

後來南華早報的老闆打長途電話給張寶華說:「我們反覆把帶子看了很多遍,你問的問題是沒任何問題的。你不要緊張。」之後張寶華的情緒就逐漸放鬆了:「因為我要顧及的不是江主席聽了我的問題之後會如何反映,我要顧及的是我所問的究竟是不是合理問題。但是後來我在聽了帶子之後覺得自己問的是一個合理問題,也就沒有什麼壓力了。」

很多人認為,張寶華非常幸運,江澤民破口一罵,為她罵出了海闊天空,但是張寶華很坦白的說:「事情根本不是這個樣子。採訪之後,報社升我做高級記者,很多人覺得我的升級跟這件事情(編者:江澤民發怒)有關,但是其實不是這樣。報社早就有讓我做高級記者的打算,在此之前,我已經在南華早報做了三年,一直是在跑政治新聞,我也為此付出了很多的努力。所以升級的事情跟江澤民發怒並沒有很直接的關係。」

不可否認的是,採訪風波之後,很多人認識了張寶華,使得她一下在香港記者界大紅大紫。但是在激怒了江澤民之後,張寶華也付出了很多,有一段時間她甚至不能進出政府的機關。「很多人認為我因禍得福,其實背後我也是付出了代價的。」張寶華對德國之聲記者說。

那麼曾蔭權的連任,是否是董建華「欽點」連任的續集呢?張寶華說:「其實這個問題,很多人都看得到,因為香港所進行的選舉其實是沒有民主的選舉。民主選舉的意思是,我們希望香港的市民一人一票,而不是小圈子選出來的。小圈子他們也是投票,但是他們的投票代表性不強,只是為了追逐利益。所以我覺得此次曾蔭權的當選,與董建華相比沒有很大的改善。」

香港回歸10年,很多人認為香港的新聞「倒退」了,有中央干預的嫌疑。不過張寶華對此有自己的看法:「我干前線記者十多年了,經常有說中央或者北京干預新聞自由,我不知道這是否發生在別人身上,在我自己是沒有的。說中央干預香港的新聞自由說得有些太嚴重,也是太『抬舉』香港的新聞從業了。為什麼呢?因為干預香港新聞自由的,根本不是北京,而是香港新聞機構的老闆。因為香港新聞機構的老闆大部分是在國內有很多生意的。只要你稍微做一下調查,你就能知道,他們每一個人都差不多有生意在國內。新聞在他們的生意裏邊,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所以當公司的新聞自由跟公司的商業利益發生衝突的時候,老闆自然會比較看重商業利益。所以根本不用北京干預香港的新聞自由,老闆就已經出手了。香港新聞是否『倒退』,這個我很難講,因為缺少具體而科學的比較。我只能說,從回歸前,到回歸後,香港的新聞自我審查都是存在的。」

儘管回歸以來,發生了很多讓人不開心的事情,比如說「薩斯肆虐」、「經濟倒退」、「23條」、「50萬人上街的七一遊行」,但是張寶華依然對回歸帶給香港的改變感到非常開心:「有人說70年代是個『火紅的時代』,但是我要說,真正火紅的年代是現在這個年代。」

「六四事件」的時候,有100萬人上街遊行,03年香港七一遊行的時候,是50萬人上街,香港人過去只想着經濟,現在則想着改寫自己的命運,爭取自己的未來。這也是張寶華認為回歸前後香港最大的改變:「香港人知道走出家門,告訴自己的政府,社會應該怎樣發展。所以你會看到50萬人上街遊行,他們希望是爭取到一個更開明的政府,更好的社會,想要民主。回歸之後,香港真的是經歷了一個火紅的年代。不止是7月1號,只要是比較特別的日子,都會有人走出來講:『我們希望是怎樣怎樣的社會。』儘管如今的香港特首選舉依然是小圈子的選舉,但是已經有很有分量的候選者來挑戰曾蔭權,這其實也是香港人給中央很多不同的信息,來表明自己的態度。」

儘管在接受德國之聲中文網採訪的時候已經是香港時間午夜23點30了,但是張寶華依然是神采奕奕:「我如果有機會再見江主席,最想問他的問題是什麼?我是非常希望有機會再採訪江主席,其實在2000年發生這樣的事情之後,我也嘗試申請給江主席再做採訪。但是我也明白,中央的官員,在位的時候不容易,即便退下來,也不容易接受採訪,所以我不知道我會不會有這個機會。你問我最想問的問題,我其實有很多問題想問江主席,不會只有一個問題,所以講不出來……」

責任編輯: 王篤若  來源:DW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07/0702/46285.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