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動態 > 正文

劉 檸:《鄧小平秘錄》背後的秘辛

日右翼報紙《產經新聞》將從本月14日起連載長篇評傳《鄧小平秘錄》,並從近一個月前就打出廣告,在周知海內外「粉絲」、吸引方方面面目光的同時,自然也引起了北京的高度關注。

日前,中國駐日使館已發出非正式照會,並邀請相關記者,就內容安排等問題,非正式性地交換了意見;尤其是對於有關「天安門事件」的內容,表達了恐對4月溫總理訪日造成負面影響的擔憂。

對此,評傳的主要撰稿人、《產經新聞》中國總局局長伊藤正說:「恰逢鄧小平去世10周年之際,檢閱其人給中國和世界帶來的影響乃策劃之初衷,與溫總理的訪日無關。天安門事件,無論對鄧個人還是中國來說,均是帶有歷史意味,並且與其後的經濟騰飛等變化有關聯的重大事件,所以將其作為開卷第一章的標題。」

伊藤正(Tadashi Ito),著名政治記者、紀實文學作家,是日本公認的大眾傳媒知華派,以《30年後的林彪事件》、《天安門事件再思考》等重量級著作名世。此番擔綱鄧傳的採訪、寫作,自然備受矚目。

鄧小平,在日本是超級名人,是日文Windows系統中為數不多的只消鍵入日語羅馬字拼寫(Toushouhei),無需轉換就能自動出現的「固有名詞」之一。日人歷來少慕虛名,推崇實力人物:1978年10月,第三次復出的鄧公以副總理身份訪問日本,出席《中日和平友好條約》「批准書」交換儀式。這位中國政壇的傳奇人物,被當成中國政治的「執牛耳者」,受到了國家元首級的禮遇。事實上,鄧公的訪日,也間接促成了中國當代史上意義最為深遠的轉折:不到兩個月後,十一屆三中全會在京開幕,在清算「凡是派」,確立以鄧為核心的新權威主義體制的同時,打出了「撥亂反正、改革開放」的政治路線,開始了一場已經吞噬掉整整一代人,至今難以望見出口的、被稱為「改革」的驚天偉業。在日人眼裏,在毛時代空前慘烈的政治鬥爭中被打倒,苟活而終於勝出——鄧三上三下的經曆本身,就是一部「波瀾萬丈」的中國當代史。更為重要的是,曾被鄧兩次以非常手段拉動的史上最大規模的經濟改革,已然結出了起飛的碩果。然而,這個超過一萬億外匯儲備的、正在「崛起」中的大國,既給日本帶來「中國特需」的實惠,也正在成為日本的恐懼之源是不言而喻的——面對如此文化上令人懷舊,政治制度迥異的大塊頭鄰國,日本總難掩複雜的表情。

此番連載的欄目,是《產經新聞》晨刊的看家金牌欄目,在主流社會擁有眾多的讀者和廣泛的影響力,歷史上連載的《蔣介石秘錄》、《毛澤東秘錄》等力作,無一不曾成為斯時的重要話題。正是其當仁不讓的影響力及《產經新聞》本身的反華右翼傾向,成為中共當局提心弔膽的由頭。雖說是在言論自由的民主國家,但可以想像,對傳主的蓋棺定論之「厚道」與否,無疑會對日本到底是「好孩子」,還是「壞孩子」的評價發生微妙的影響。

責任編輯: 鄭浩中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07/0216/30719.html